术后遭遇多处转移,几近放弃治疗

多学科诊疗助八旬膀胱癌晚期患者重获新生

2025-11-01

患者给医护团队送上锦旗

商报记者 王然 通讯员 李文芳 张冰清

“又能和老伙计们打牌了!”近日,绍兴上虞80多岁的刘老爷子(化名)精神矍铄地回到牌桌,很难想象几个月前,他还因膀胱癌晚期高热不退,被下发病重通知书。如今,他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多学科团队的合力救治下,成功闯过生死关,重获新生。

八旬老人被下发病重通知书

“家门口”寻求最后希望

3年前,刘老爷子被确诊为膀胱癌,接受膀胱全切术后又进行了6周期辅助化疗,通过腹壁造瘘口经造口袋引流尿液,定期复查病情。然而今年8月,老爷子突然出现反复高热,最高体温超过39℃,体重也持续下降。

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儿子带着他辗转到杭州的省级医院就诊,检查结果让全家陷入绝望:颈部、纵隔、腹膜及肝脏出现弥漫多发转移性肿瘤,炎症指标显著升高。由于老爷子年事已高、身体状态极差,高级别消炎药物效果甚微,医生无奈下发病重通知,建议转回当地诊治。

“难道只能放弃吗?”孝顺的儿子于心不忍,他四处打听后得知家附近就有一家省级医院——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于是怀着最后一丝希望,带着老爷子找到了肝病感染科张俊丽主任医师处。

详细询问病史之后,张俊丽立即将刘老爷子收住入院并展开全面的检查,她分析认为,刘老爷子从炎症指标上看属于重症感染,可高级别抗生素治疗无效,一定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靶向免疫治疗带来一线生机

医护合力守护成功“破局”

张俊丽立即联系肿瘤内科翟冲亚副主任医师会诊,双方很快达成共识:患者的症状极可能是复发的高肿瘤负荷合并肿瘤热所致,仅靠抗感染远远不够,必须开展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才能“破局”。然而,刘老爷子已80多岁高龄,且合并肝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营养不良,抗肿瘤治疗风险极大,破局谈何容易。

就在家属焦急万分之时,翟冲亚医生在翻阅既往病历中发现关键线索,老爷子术后肿瘤标本的HER-2指标呈阳性,这意味着“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或许能带来生机。多次沟通后,家属终于下定决心放手一搏。

今年9月,刘老爷子开始第一周期靶免治疗,过程却一波三折:体温波动、心力衰竭、骨髓抑制、肝肾功能不全等问题接踵而至。翟冲亚团队迅速制定方案,通过控制炎症反应、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护肝利胆等治疗稳住病情;5—6F病区范建丽护士长团队则精心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调整护理方案;家属也全力配合,医患同心闯过难关。

到9月底,刘老爷子的体温终于恢复正常,各项检验指标也日趋好转。顺利出院后,他不仅居家生活回归正轨,闲暇之余还可以约着三五牌友切磋技艺。国庆假期一结束,在儿子的陪同下,老爷子专程送来锦旗,向翟冲亚、张俊丽团队及护理人员表达感谢。

据悉,刘老爷子目前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他的胸腹部CT提示肿瘤显著退缩,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