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台海的潜伏将军 周总理临终念念不忘的两个人之一①

2025-10-25

吴石与家人合影

他是上世纪50年代初震惊台海的“共谍案四要角”主角。他曾担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他利用自己的身份传递了大量绝密军事情报,曾受到毛主席的高度称赞。由于地下党组织被破坏,他和大陆派去的女特派员朱枫等一起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他就是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潜伏英雄——吴石。

无缘带兵的军事奇才

吴石,字虞薰,1894年8月生于福建闽侯县螺洲乡吴厝村(今属福州仓山区)一个“累世寒儒”的家庭。螺洲乡是清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的故乡,读书风气极为浓厚。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陈宝琛将自家小斋改为公学,聘吴石的父亲为汉文主讲。8岁的吴石便随父入学作旁听生,“记忆力之强,遂震惊侪辈”。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吴石与同乡好友吴仲禧一道投身福建北伐学生军。此后,吴石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张治中、白崇禧同为第三期校友,周至柔为八期。吴石记忆力极强,又十分刻苦,无论年终考试或毕业考试皆为全校第一,因而被称为“军校状元”。1916年末,他在同届800余名学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北伐期间,吴石为北伐军作战科长。1927年吴石回福建任军事参谋处处长,1929年以此身份受福建省主席方声涛指派,东渡日本留学,先在炮兵专门学校,翌年考入日本陆军大学。吴石“三年在校,片刻不懈”,他所作的战术方案,常被日本教官当作范本,付印发给学生,还让他登台演讲。吴石毕业成绩也都名列榜首,被称为“十二能人”,即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留日归来后,他在陆军大学任教多年,有许多学生日后成了国民党高级将领,这为他以后搜集情报打下了基础。

吴石是军界公认的“日本通”,因而1934年即参加参谋部第二所的一个研究日本及收集情报的机构。他利用日本的书报,又托留日士官生猎取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历时三载编成《日本作战之判断》及有关材料十余种,名为《参二室蓝皮本》。至八一三淞沪抗战,“日军一切兵力部署及攻击指向,悉如蓝皮本所判断,即是开战以来,敌人之兵力番号与编制,亦无一不相符。”《参二室蓝皮本》一时间“洛阳纸贵”,也为吴石赢得了巨大声誉。

1937年五六月间,周恩来等中共中央代表抵达南京。何遂(福建人,出身保定军校,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与代表团成员多有接触。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合作抗日的书面协议初步形成,叶剑英希望何遂多介绍一些朋友,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何遂便把吴石等人介绍给了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人。吴石对日军入侵深恶痛绝,对共产党提出的“枪口对外”“团结抗日”的主张是明确赞同的。当时蒋介石组织军事委员会大本营,吴石进入大本营第二组担任副组长、代组长(组长徐祖贻未到任)兼第一处处长,负责对日作战的情报工作。上海、南京沦陷后,大本营移至武汉,第二组改为军令部第二厅,吴石任副厅长兼第一处处长。武汉会战期间,蒋介石几乎每周都要召见他,咨询日军动态。他写的报告,甚至成为蒋介石摸清日军战略行动和攻击指向的重要参考。1938年8月,第二厅在武汉珞珈山举办了“战地情报参谋训练班”,吴石主持并特地邀请周恩来和叶剑英去讲课。曾在第三处工作的国民党高级军官王大任撰文说,“我心目中的吴石是一位忧国志士与锦绣才人。”

纵观吴石军旅生涯,实为一参谋奇才,他长于搜集资料、筹划作战、培养军事人才、著述军事书籍。《兵学辞典》《孙子兵法简编》《克劳什维兹兵法研究》《左传兵法》《历朝武学集解》《抗日新战法》《新国防论》《战史旅行实录》《参谋业务》等当时在军中流行的军事著作,皆出自他的手笔。如果不是出生在那样一个战乱的时代,以其天资勤奋,难保不会成为一代兵学大家。

吴石的政治背景属于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任人唯亲的蒋介石始终不肯给他带兵的实权,甚至有人讥笑他为“书呆”。在抗战的几年里,吴石经常流露出一种愤懑、失望的情绪。一方面,他想在抗日战争中扎扎实实地做一些事情,渴望自己在军事上能学有所用、用有所成;另一方面,他又逐渐看透了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官场的勾心斗角,意识到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个局面。1940年初,吴石重见相隔20余年的老友吴仲禧,当时吴仲禧在韶关任国民党第四战区长官部军务处处长和韶关警备司令。吴石未曾想到的是,吴仲禧已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吴仲禧后来回忆说:“吴石对共产党人是有好感的。他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在武汉珞珈山听过周恩来的演讲,还同叶剑英等人有过交往。”

1940年底,吴石指挥少数的长官部直属部队,抗击日寇南下大军,以固守反击战术与敌人作殊死搏斗,确保了广西龙州至靖西岳嵎中越边境广大地区不被染指,获好友白崇禧推荐担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第四战区位于中越边境,一个偶然的机会,吴石还救了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的性命。1942年底,广西镇边县政府来急电给四战区,说是抓到一个像日本间谍的越南人,要求就地枪决。吴石下令先送到柳州四战区长官部来,经多方了解,他得知这是越共知名人物胡志明。吴石认为共同抗日不分国家不分党派,对胡志明以礼相待,让他在柳州长住,还出面促进越南各个党派在柳州组建民族同盟会,协助举办了军政干部培训班,动员大批越南青年来柳州学习。胡志明很是感动。

1944年,日军大举进攻湘桂,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吴石一再电请当局增调重兵,但国民党中央军与桂系军队历来不合,当局为了北扼共党,南灭异己,不发一兵一卒。中央军与桂系下达的军令还时常出现矛盾,令军队无所适从。最终吴石所在军团大溃退。当时天气极冷,百姓拖儿带女,在桂黔公路上颠沛流离,上有敌机轰炸,后有日寇追兵,大批难民死在逃难途中。吴石由此更加看清国民党和蒋介石不顾国家、民族前途的独裁、腐败本质。他对家人说:“我再也不干了!”愤而辞去第四战区参谋长之职。

1945年抗战胜利,吴石随军队接收上海,在接收过程中,一面亲见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中饱私囊,一面目睹物价飞涨人民苦不堪言。后来吴石回到南京,担任国防部史政局局长,眼见蒋介石一味重用嫡系军官,哪怕他们在抗战中屡战屡败。吴石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却无缘军队实权,这让他更加苦闷。特别是蒋介石违背广大民众和平建国的意愿,在日本投降后悍然发动内战,使他感到非常失望,多次发出“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的喟叹,毫不避讳是否有旁人听见。后来这句话传到蒋介石耳朵里,并通过总统府参军处追查。(未完待续)

据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