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在加沙地带中部,大批逃离家园的巴勒斯坦民众走在返回加沙城的路上。新华社发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以色列10月10日凌晨宣布,已批准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签署的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
从各方释放的信息看,协议内容包括加沙立即停火、以军在加沙地带后撤、以色列与哈马斯互换被扣押人员以及人道主义物资进入加沙等。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境内军民目标发动突袭,以色列随即对加沙地带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
本轮巴以冲突延宕两年,加沙民众苦难深重,停火协议受到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欢迎。
国际舆论认为,这份协议是一个积极进展,也是各方出于内外压力和政治考量下的产物,但协议具体落实和后续进程仍然充满不确定因素。
●达成协议 来之不易
停火将分为六个步骤实施
以色列媒体10日披露了以色列、哈马斯和调解人在埃及签署的协议副本。根据相关内容,停火将分为六个步骤实施: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结束加沙地带战争,各方同意为此采取必要措施”;
在以色列政府批准后,战争将立即结束;
人道主义援助立即全面进入加沙地带;
以军将根据所附地图撤至商定界线,这将在特朗普宣布战争结束后并在以政府批准后的24小时内完成,且只要哈马斯全面执行协议,以军就不会返回加沙地带;
在以军撤出后72小时内,哈马斯释放所有被关押在加沙地带的以方被扣押人员,归还已故人员遗体,同时以色列将相应地释放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员;
由美国、卡塔尔、埃及和土耳其等国代表组成工作组,跟进双方执行协议情况并进行协调。
哈马斯方面人士向媒体透露,该组织计划用20名被扣押人员交换约2000名被囚人员,交换应在协议实施后72小时内进行。
以色列政府发言人9日说,双方接下来将交换被扣押人员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领导人马尔万·巴尔古提不在交换名单中。
综合以色列多家媒体报道,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派系目前扣押48名以色列人,其中20人还活着。哈马斯已提供大约20名幸存被扣押人员的信息,仍在寻找部分已故被扣押人员的遗体。在哈马斯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移交所有能找到的遗体后,以色列将开始释放巴勒斯坦被囚人员。但以色列不会释放直接参与2023年10月7日袭击以色列的巴武装人员。
人道主义附录分四项内容
当地时间10日,以色列陆军电台首次披露了以色列与哈马斯停火协议的附件——人道主义附录的内容。
人道主义附录完整条款如下:
1.每天将允许600辆由联合国、经批准的国际组织及私营部门运营的援助卡车进入。这些卡车将运送食品、医疗设备、基础物资、燃料和烹饪用燃气。
2.援助卡车的通行将在两条轴线上自由进行——即从加沙南部至北部的萨拉丁路和拉希德路。
3.在获得以色列批准后,根据2025年1月协议机制,并在欧盟代表团的检查与监督下,将允许加沙居民通过拉法过境点进入埃及。对从加沙地带前往埃及的人员数量没有限制。
4.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大规模冲突爆发以来,首次允许此前离开加沙地带的居民从埃及返回加沙地带。
联合国公布人道主义援助计划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兼紧急救援协调员汤姆·弗莱彻9日表示,联合国已就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生效后60天内的人道主义援助制订计划,总量为17万吨的食品、药品和其他物资已经准备到位。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弗莱彻通过视频连线说:扩大加沙地带的粮食供应,惠及约210万需要援助的民众,已经发生饥荒地区的情况必须得到扭转;在当地进行实物配给,支持面包店和社区厨房,并帮助牧民和渔民恢复生计;此外,将向20万户家庭提供现金援助,让他们能在市场上自主选择食物,“找回尊严与自主权”。
弗莱彻说:联合国方面将在当地加强营养筛查,为最脆弱群体提供营养补给;恢复遭受重创的医疗系统,提供更多必需的医疗用品及物资,并加强疫情防范、监测等;帮助恢复当地的供水网络,为140万人提供水和卫生服务;大规模增加住所供应,包括帮助当地家庭做好过冬准备,重点关注人口多、处境艰难的家庭;为70万学龄儿童重新开放临时学习场所,并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用品。
弗莱彻强调,为实施这一计划,每周至少需要向加沙地带输送190万升燃料,开通更多功能齐全的过境点,恢复基本的基础设施,保护人道主义工作者,为非政府组织的准入提供便利等。他还呼吁国际社会慷慨解囊,向加沙地带提供援助。
●加沙民众 苦难深重
每小时就有一名儿童丧生
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7日发布的数据,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两年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造成6717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20179名儿童、10427名妇女、4813名老年人。这是加沙地带卫生部门首次发布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死亡总人数信息。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前,加沙地带据估计有230万人口。这意味着,两年来,加沙地带每30多人中,就有一人因以色列军事行动丧生,即战前加沙人口的大约3%已死亡。
以两万余名儿童死亡来计算,这意味着,过去两年,加沙地带每一小时就有一名儿童因以色列军事行动丧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言人里卡多·皮雷斯7日表示,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两年来,已导致加沙地带约6.1万名儿童死亡或残疾。皮雷斯当天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说,加沙地带平均每17分钟就有一名儿童因冲突死亡或残疾,这样的数字“令人震惊”“不可接受”。
超过5000人截肢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两年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造成超过16.9万名巴勒斯坦人受伤。这意味着,加沙地带大约每14个人中,就有一人因以色列军事行动而受伤。
世界卫生组织10月2日发布的评估报告说,自2023年10月以来,加沙地带约4.2万人受重伤,其中儿童约占四分之一。报告说,加沙地带已有超过5000人接受截肢手术,其他重伤情况包括:上肢和下肢损伤、脊髓损伤、颅脑损伤以及大面积烧伤。
医疗场所所剩无几
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7日发布的声明,因以军攻击医院,加沙地带全部38家医院中,25家已停止运转,剩余13家医院在艰难条件下部分运转;加沙地带全部157所初级卫生中心中,103所遭以军毁坏,无法运转。
声明说,截至今年9月底,加沙地带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已高达225%,且入院人数仍在上升。此外,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最新数据,以军已造成加沙地带1701名医护人员死亡。
根据《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日内瓦公约》,战争期间,医院不得成为攻击目标,医疗机构和人员应受到特殊保护。
数十万人处于饥荒之中
由于以色列实施物资封锁,加沙地带陷入饥荒。
联合国今年8月发布报告认定,加沙地带超过50万人处于饥荒之中,集中在加沙城及周边地区,并且饥荒仍在蔓延。报告当时预计,到9月底,加沙地带将有逾64万人在粮食安全方面处于最严重的“灾难”阶段。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10月7日说,两年来,加沙地带有460人因饥饿或营养不良而死亡,其中包括154名儿童;目前,加沙地带超过5.1万名5岁以下儿童严重营养不良。
190万人流离失所
两年的狂轰滥炸,以色列几乎将加沙地带夷为平地、化作废墟,令绝大多数加沙人流离失所。
据联合国机构今年早些时候估算,加沙地带92%的住房遭毁坏或摧毁,190万人在本轮巴以冲突中流离失所。
加沙民众:我们想回家
当地时间9日,以色列与哈马斯就加沙地带停火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的消息传回加沙地带后,当地民众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人们走上街头庆祝,期望返回家园。
经过长达700多天的战争、苦难悲剧和人道灾难,人们盼望回到他们位于加沙不同地方的家中。
当地居民尼达勒·萨尔萨克说:谢天谢地战争终于结束了,我和家人都平安,保佑我们尽快回到北部。停火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加沙北部,看看我们的房子还在不在,看看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当地居民伊萨·朱奈德则表示,心情是喜悦的、幸福的,但这份喜悦夹杂着痛苦,痛苦的是我们失去了亲人、房屋、土地、财产和事业,但我们仍然感到高兴,因为这场屠杀,这场大规模灭绝与饥饿的战争终于停止了。
●姗姗来迟 原因多样
以色列、哈马斯和特朗普打着各自的算盘
有分析指出,以色列与哈马斯目前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的基本框架“数月来一直摆在谈判桌上”,而双方此时达成协议有几方面原因。
其一,哈马斯迫于形势的选择。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丹尼尔·拜曼认为,随着以军9月以来不断深入加沙城展开军事行动,哈马斯担心以方被扣押人员的“谈判筹码意义”正在降低。在当前协议下,哈马斯可以通过释放被扣押人员,换取以军部分撤出加沙地带和释放大量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获得一定意义上的“胜利”。
其二,以色列面临越来越大的内外压力。两年来的军事行动也让以色列国力消耗、经济承压,国内反战情绪渐涨。民调显示,约三分之二的以色列民众认为加沙冲突应该结束,这一比例为冲突爆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以色列目前在国际社会中也日益孤立。拜曼认为,内塔尼亚胡可以无视欧洲国家的谴责,但很难忽视特朗普政府参与的停火提议。对内塔尼亚胡而言,在一场越来越不受欢迎的战争中违抗特朗普政府有战略和政治风险,“他可以以特朗普的施压作为结束战争的理由,而这也不会令他失去在以色列右翼中的信誉”。
欧美媒体分析说,特朗普近来急于促成加沙停火协议,一大原因在于试图影响诺贝尔和平奖评选结果。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援引巴勒斯坦人士的话评论说,特朗普只是为了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不是为了真正实现长期和平。
在拜曼看来,这次停火协议并非冲突双方的“胜利”,而是各方“出于疲惫、压力和政治考量的一次不安停顿”。
●和平前景 依然不明
挑战在于下一阶段的和平协议
国际舆论认为,达成第一阶段协议是积极进展,但和平前景依然不明。
其一,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存在诸多难点,包括以方被扣押人员的身份确认问题、在废墟中寻找被扣押人员尸体以及双方是否切实遵守停火承诺等。
巴勒斯坦分析人士胡萨姆·达贾尼说,停火协议需要明确、可信、不流于形式的国际监督,过往经验表明缺乏监督将导致停火协议迅速崩溃。
其二,真正的挑战在于下一阶段的和平协议。
哈马斯坚持将以色列结束占领、巴勒斯坦建国作为完全解除武装的前提条件。而内塔尼亚胡政府目前仅同意第一阶段协议,没有对以军完全撤出加沙地带作出明确承诺。英国《金融时报》评述,加沙民众和哈马斯方面担心,停火协议最终仅沦为一项美国促成的人员交换协议。
其三,加沙重建以及“两国方案”的落实更是漫长且艰难的过程。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9日呼吁各方抓住机会,建立通往结束占领、承认巴勒斯坦人民自决权、实现“两国方案”及达成巴以永久和平、中东和平与安全的政治路径。
中东媒体认为,目前的停火协议没有消除这场冲突的根源,当前最重要的是重塑巴以民众的和平信心。
“巴勒斯坦人民只能谨慎乐观”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穆斯塔法·巴沙拉特认为,巴以新一轮冲突已延宕两年,但此次达成的协议并非全面持久的和平协议,可能“作用有限且脆弱”。
在埃及法拉比政治战略研究中心秘书长穆赫塔尔·戈巴希看来,协议很多内容并不清晰,这意味着以色列可能抓住其中漏洞,继续在加沙驻军,并随时找借口重新发起军事行动。
卡塔尔《半岛报》执行总编辑穆罕默德·奥斯曼·阿里表示,对于战后加沙治理,美方此前提出的“20点计划”主张由所谓的“和平委员会”监管,该委员会由美方主导,完全没有给巴勒斯坦人一席之地,这是严重隐患。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包澄章认为,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本就缺乏互信,一旦出现撤军延迟或被扣押人员释放受阻等履约问题,协议的执行可能随时中断。
身处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分析人士穆斯塔法·易卜拉欣说,当前协议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但还不代表持久和平的到来,“鉴于此前加沙短暂停火的经验,巴勒斯坦人民只能谨慎乐观”。
巴勒斯坦建国,还有多远
2025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十余个西方国家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至此,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总数达到157个。
这些西方国家之所以转变立场,掀起对巴勒斯坦的“承认潮”,直接原因是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种种暴行,尤其是通过禁止人道主义物资进入加沙的方式人为制造人道主义灾难,事实上构成了对巴勒斯坦人的种族屠杀和种族灭绝。
这样,在巴以问题上出现了一个特别诡异的现象:一方面,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另一方面,以色列不断侵占巴勒斯坦领土,使巴勒斯坦建国的地理基础越来越薄弱。巴勒斯坦无法在军事上战胜以色列,以色列也无法在政治上战胜巴勒斯坦,巴以问题陷入前所未有的僵局。
随着以色列相对于巴勒斯坦的优势日趋明显,以色列开始公开否认“两国方案”。而美国对以色列的无条件偏袒,也使以色列敢于对抗整个国际社会,使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变得遥遥无期。
(信息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