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不寒、高温持续, “至而不至”现象如何养生?

专家提出四点养生建议

2025-10-11

商报记者 江晓微 通讯员 孙金铭

虽然已过寒露节气,然而浙江多地气温仍徘徊在30℃以上。面对“节气已至,气候未到”的反常现象,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中医药发展办主任陈滨海博士指出:“这正是《金匮要略》所载‘至而不至’之象,如果不注意科学养生、不顺应天时变化,人体就会产生不适,因此需要及时调整养生策略。”

气候反常高温

女白领却持续“冰美式”

陈滨海解释,所谓“至而不至”现象是指节气已到,但气候并未如期转变,甚至出现反常高温。这种气候容易导致人体阳气外泄、腠理开泄,加之空调、冷饮等人工寒邪侵袭,易使脾胃受损、寒湿内停。

“最近门诊中,因口干咽痛、腹泻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陈滨海说,其中有一位怕热的35岁的女程序员,经常将办公室空调低至22℃,而且每天要喝两杯冰美式咖啡,导致她出现持续腹痛腹泻、咽痛、关节发冷等症状。经诊断,其病机为“脾阳受损,寒湿内停”,表现为腹痛肠鸣、大便清稀、舌苔白腻,属于典型的“寒包火”体质。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自然节律脱节,加上气候异常,更容易引发脾胃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陈滨海表示,虽然节气已入秋,但高温天气让人体腠理仍处于开放状态,加上空调、冷饮等“人工寒邪”里应外合和程序员工作久坐伤脾,最易损伤脾阳。

好在这位女程序员感到不适后及时就医,陈滨海根据散寒化湿的原则予以中医调理,并指导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相关症状很快得到改善。

养生四大要诀,应对特殊气候

针对当前气候特点,陈滨海提出四点养生建议:“首先,防寒重于清热。虽然气温高,但已是强弩之末,此时最忌贪凉饮冷。”他建议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6℃,避免风口直吹,夜间睡觉时尤其要注意腹部保暖。

其次,养生以健脾为要,“四季脾旺不受邪”。饮食上应选择山药、薏米、芡实等健脾食材,推荐家常的姜枣茶和山药薏米粥,简单有效。

再次,情志调理正当时,秋主悲,推荐练习书法来宁心安神。既能调畅气机,又能收敛阳气,正合秋收之道。

最后,运动讲究时机,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等温和运动,以微微汗出为度,避免大汗伤津。

“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紧扣病机。”陈滨海说,养生不是刻板地跟着节气走,而是要敏锐地感知自然与身体的变化。在这个特殊的寒露时节,更要做到“顺时而为,灵活应变”,才能守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