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造梦商店”: 青年主理人带你解锁社区新玩法

2025-10-11

商报记者 张蓉蓉

在闲林街道翡翠社区,“造梦商店”不仅是一个青年创业空间,更是专业社工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室。通过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培育青年主理人,这里打造出融合“陪伴、共学、合作”的成长生态,为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在杭州积极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背景下,“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模式已初见成效。目前,社区已挖掘出60余位专业青年主理人,涵盖美学手作、亲子教育、社区文化等多个领域。

缘起:从未来社区到青年成长新空间

面对未来社区发展的新要求,翡翠社区先后引入多家专业运营机构,成立鸣翠社区服务强社公司,持续推进社区营造项目。2025年,翡翠社区打破传统治理模式,引入青年视角,联合“自然发生合作社”共同打造“造梦商店”。

社区发起“翡翠造梦计划”,在未来科技城寻找100位“造梦人”,共同探索社区营造的新路径。这一青年成长类项目,依托造梦商店及未来社区空间,构建起融合“陪伴、共学、合作”三大元素的主理人成长体系。

翡翠社区青年人口比例较高,为“青春社区”建设提供了天然优势。社区变“青春”,不仅是人口结构的改变,更是治理方式的革新。

“我们邀请青年社群运营机构带着‘悦己利他’的愿力入驻,这个空间以长期经营为前提,辅助社区治理为重要任务。”社区负责人介绍,“这一举措旨在应对双重挑战:一方面青年需要成长空间,另一方面社区也需要新鲜活力。”

落地:多元场景满足青年多种需求

9月下旬,造梦商店开始试营业,推出首个大型IP活动——“树朋友认领计划”。居民可认领毛绒公仔“冠冠”或“墩墩”,活动迅速吸引了大量青年参与。树朋友不仅是玩偶,更是社区情感连接的纽带。作为“树爸树妈”,居民可获得树朋友身份证、咖啡权益卡及终身会员权益,并参与专属社群活动。

造梦商店本质上是一个以社区为土壤、策展为工具、主理人为引擎的“社区策展型生活方式IP集合店”。这里既是主理人创意的商业化加速器,也是居民互动交流的公共空间。通过“空间×策展×学院×社群”四重赋能,造梦商店将居民主理人的灵感转化为可持续运营的品牌。空间内设有咖啡水吧、活动区、主理人品牌展售墙和共享办公区,满足多样化需求。

在支持机制上,造梦商店为青年主理人设计了三个“副本”支持体系:兴趣副本让爱好实现价值;商业副本打开商业黑匣子;专业副本提供大咖面对面指导。这一模式与打造青年双创新高地的“三融”理念不谋而合,通过融合阵地、服务与资源,为青年提供全方位支持。

共生: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

在推进“国际友好社区建设”的过程中,翡翠社区从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两个维度,将专业社工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使社区治理不再是单向的服务输出,而成为赋能社区自我造梦的过程。专业社工带来专业知识与方法,志愿者则贡献本地智慧与人力资源,二者融合产生化学反应。

硬件方面,翡翠社区注重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配套设施与友好物理空间。党建引领整合多方资源,持续完善医疗、教育、商业等“一刻钟生活圈”,提升国际化社区的生活便利性与品质。未来社区围绕友好共享的活动空间建设,盘活5000多方空间资源,满足全年龄段居民多样化活动需求。

软件方面,翡翠社区通过丰富的文化和服务活动,促进中外居民的互动融合。例如“武林囍事·缘定今生”联谊活动,邀请国际友人在轻松有趣的剧情中扮演角色、融入中国文化;社区还积极招募国际青年,参与迎接引导、语言翻译等志愿服务。同时,造梦商店也开展瑜伽冥想、咖啡品鉴、英语角等活动,组织外籍居民参与中国文化体验,助力社区国际人才建设。

翡翠社区还积极参与“余爱同行·闲置精准送”公益项目,在造梦商店开展“余爱同行·翡翠圆梦行动”,鼓励居民发现身边困难群众,贡献爱心力量。项目聚焦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特殊儿童等群体的真实需求,让闲置资源精准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传递社区治理的温度。

此外,社区还在持续筹划“梧桐树下议事会”“商家联合会”等新型参与平台,让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随着越来越多青年主理人的加入,造梦商店的网络持续扩展。居民优秀的创意产品也将获得资源对接,实现在造梦商店网络中的多点铺开。

正如翡翠社区党委书记吕竺慈所言:“我们通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模式,让青年在不同的兴趣社群中熟络起来,从‘生人’变成‘主人’,自然形成社区治理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