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新青年》1-4卷

一本杂志点亮百年中国思想启蒙之光

2025-09-30

《新青年》1-4卷藏品图

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

商报记者 夏莹 通讯员 张素卿

在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的展柜中陈列着一套《新青年》杂志(1-4卷)。每卷长25厘米、宽18厘米、厚3厘米,泛黄的纸页上,“新青年”三个铅字清晰如昨,这便是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的《新青年》杂志前四卷。

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期刊,《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它高擎“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的旗帜,所倡导的文学革命与开启的民主科学思想启蒙,深刻改变了国人的思维方式,推动了时代巨变,其影响力绵延一个世纪,至今仍是一座不朽的文化坐标。

初识宝物

睹物思史

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看到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通过反思辛亥革命的教训,他认为“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找到安徽老乡、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请他帮忙办一本杂志。于是,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创刊号上,陈独秀寄语青年:“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并大声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指挥部

因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上海青年杂志》同名,从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正是在这一期上,李大钊发表了《青春》一文:“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他系统地阐述了对宇宙、对人生、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看法,歌颂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提出了“青春”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1917年,陈独秀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刊物由陈独秀一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并成立编委会。《新青年》编辑部也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指挥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沈尹默等都曾担任《新青年》编辑。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改良文学的八条建议,鼓吹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发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呐喊,对封建社会作了椎骨敲髓的讽刺批判。这部小说是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重要标志。

新青年看《新青年》

《新青年》杂志对当时的进步青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毛泽东在延安对来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1917年3月,毛泽东将自己撰写的《体育之研究》投向《新青年》,他对“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这篇署名为“二十八画生”的文章以畅快淋漓的文风、逻辑严密的章法博得了陈独秀的赞赏,陈独秀将这篇文章全文发表在《新青年》上。

1917年,周恩来东渡日本留学,临行前朋友送给他一本《新青年》,周恩来在其日记中专门提到这件事。被《新青年》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青年人,后来有不少加入了共产党。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当时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刊物。1923年6月,中共三大后,《新青年》改组为季刊,正式成为中共中央第一本机关理论刊物,开始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和策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大革命高潮的兴起作出了贡献。

从1915年到1926年,《新青年》在11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它见证了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的历史过程,出色完成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宣传信仰和主张的特殊使命,在党的宣传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杭州红色基因库

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是党史研究和宣传的权威阵地,是杭州最丰富完整的“红色基因库”。它分为三个展厅,展陈内容设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杭州篇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杭州记忆”“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杭州实践”“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杭州样本”四个部分,着重全方位、全过程展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杭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展厅外围设有国旗广场、宣誓厅、学习室、多媒体放映厅等党建活动载体供观众使用。

场馆名称: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

场馆地址: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北山街44-49号

场馆服务: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免费对外开放,周一闭馆(含国家法定节假日)

咨询电话:0571-8709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