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进行飞行表演。新华社发

9月19日,观众在现场拍摄运油-20A。新华社发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9月19日上午,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开幕。
活动亮点多多:运油-20、歼-16、空警-500等战机炫技,歼-20首次静态展示并编队通场,“八一”“蓝鹰”跳伞队携战旗跃空。
今年,空军安排两型飞机座舱、两型飞机货舱对公众开放,这其中就包括小名叫“胖妞”的运-20A货舱。
●表演有亮点
八一、蓝鹰跳伞队进行跳伞表演
上午9时许,随着两架运-12D先后起飞,“八一”“蓝鹰”跳伞队携党旗、国旗、八一军旗和空军军旗先后跃出机舱,而后多名跳伞员在高空打开横幅、标语,赢得阵阵喝彩。
10时许,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采取双四机超密集编队起飞,拉开飞行表演序幕。8架红白蓝涂装的教-8飞机完成机群集合后,以经典的“红鹰”编队动作通场,八机钻石斤斗、六机快滚、双机点赞、单机盘旋绕轴、七机开花等19个动作高水平呈现。
“红鹰”飞行表演队队员均由空军航空大学飞行教官兼任。“飞行表演不仅仅是一种表演,也是作战能力的一种展示。”表演队队员张力说,极限的飞行动作是对战机性能的充分展现。
飞行表演亮点颇多
紧接着,一线作战部队战机列阵长空,破云而来,把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运油-20A与歼-16以预加油形式出现、轰-6双机编队通场、空警-500在4架歼-20的护卫下飞过,这不仅是大国重器的震撼展示,也是人民空军作战能力体系建设的可视化呈现。
“不同机型的搭配展示就是将平时的实战化训练内容搬到了航展现场。”歼-16飞行员吴浩然说。
其间,歼-16双机、运油-20A单机、歼-20四机编队还进行了机动飞行展示。
歼-16双机编队首先进行空战盘旋演示,展现优秀作战性能。驾驶歼-16飞机的空军航空兵某部,是新时代强军实践中崛起的精兵劲旅,在空军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中,先后有7人8次夺得“金头盔”,3次捧得团体奖项“天鹰杯”。
运油-20A连续表演了快速俯冲通场、低空反向机动、大坡度盘旋、蛇形机动等高难度机动动作,精彩震撼。“运油-20A具有航程远、速度快、储油量大、兼容性高等特点,是我军实现攻防兼备战略转型的关键装备之一。”运油-20A飞行员李晓说,整套动作充分展示了战机的性能,同时展现了一线作战部队实战化训练成果。
四机战术对穿、“8”字机动、半斤斗翻转、三机开花……4架歼-20战机炫舞蓝天,以精彩表演向来宾致意。“四机战术对穿模拟的是复杂战场环境下,多机群遭遇时抢占有利攻击阵位、实施高速突袭、一击脱离的致命杀招。”军事专家王金涛介绍。
沉浸式体验项目也精彩
飞行表演区域外侧的主干道两旁,展示了人民空军百余型现役飞机、地面装备以及退役经典装备,其中最大亮点是歼-20首次地面静态展示。
展馆区则设置了多个机型的模拟飞行体验、VR跳伞体验和空中对抗体验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展示有门道
活动设计:突出体系,贴近实战
既看“热闹”,又看“门道”。军事专家张学峰解读了此次航空开放活动的亮点与看点。
张学峰认为,相较以往,此次航空开放活动在“体系化呈现、实战化设计”两个维度上均有所突破。
一是体系作战展示更立体。运油-20A单机与歼-16双机以预加油形式出现,直观呈现了人民空军的远程部署、远域攻防和战略投送能力;空警-500与4架歼-20编组,展示了人民空军迈向“攻防兼备”取得的成就;轰-6飞机双机编队飞行展示,折射轰炸机家族制胜未来的时代担当……此次航空开放活动立体展现了空军作战能力体系建设的成果。
二是飞行动作更贴近实战。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加力斜斤斗动作为例,飞行员在做这个动作时承受约9个G的载荷(注:物体所承受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9.8m/s2的9倍),飞行员平时进行高强度训练,才能克服高载荷可能带来的“灰视”或“黑视”。再如运油-20A的蛇形机动动作,飞机在200米高度与地平线形成40度的坡度,连贯进行左右盘旋机动,形成“S”形航线,这个动作具有很强的实战意义,可有效规避敌地面炮火。
飞行展示:可视化呈现,极限化展示
张学峰认为,本届航空开放活动飞行展示有两大看点:
一是体系协同的可视化呈现。空警-500与4架歼-20编组,模拟的是实战中“预警指挥+隐身突击”的场景;运油-20A单机与歼-16双机的“双点同时加油”,将平时实战化训练的内容搬到活动现场,直观呈现了“空中续航拓展作战半径”的能力。
二是装备性能极限化展示。在歼-10的小速度平飞演示中,飞机以200千米/小时的极限低速,以极限大迎角验证战机在复杂地形下的突防能力,这个动作既体现了飞行员对飞机极限性能的超强掌控能力,也体现了战机优异的机动性能。
静态展示:阵容庞大,亮点纷呈
张学峰十分关注装备静态展示。“百余型空军现役飞机、地面装备及退役经典装备,全面展示了空军装备建设成就和历史纵深。”他说。
歼-20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首次静态展示,观众可近距离观察这型隐身战斗机的细节。张学峰认为,此举展示了人民空军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公众近距离接触国之重器,让隐身战机不再‘神秘’,可以增强公众对国产武器装备的自豪感。”他说。
本届活动展示的无人机代表了空中装备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现场展出的攻-1、攻-2、无侦-7、无侦-10等无人机,既有察打一体型,也有高空长航时侦察型;地面防空系统有红旗-2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打击作战飞机、武装直升机和中高空无人机等空气动力目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静态展示的610B雷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防空反导预警装备,主要用于作战飞机的远程预警,兼顾战术弹道导弹和临近空间目标探测,同时具有较强的反隐身作战能力。
值得一提的还有歼-6无人机,该机在歼-6基础上进行改装,可作为攻击机和训练靶机,用于飞行员、地空导弹、雷达操纵员训练与打靶。“正是这种超前的改装思路和创新理念,让我们的装备得以不断发展。”张学峰说。
●取名有讲究
叫“胖妞”是因为很多总师的孩子是女孩
运-20为啥叫“胖妞”?这是大家好奇的。
运-20飞机常务副总设计师冯军介绍,“胖妞”名字的由来,主要是设计师团队中很多总师、副总师的孩子是女孩,运-20凝聚了几十万人的心血,设计人员每次看到它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就叫它“胖妞”。
“胖妞”采用多轮、多支柱起落架
“胖妞”全身都是高科技,但作为我国第一款自研的大型运输机,最重要的还是运量大。运-20的设计人员告诉记者,“胖妞”不仅有着强大的飞行能力,“内功”也十分深厚。
冯军介绍,运-20采用了宽体设计,货舱截面接近方形,这样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空间利用率,上、下、左、右各有一扇门,气密门的五门结构设计看似“复杂”,但流线型的设计减少了尾部紊流,实现了气动效能的提升。
此外,为了支撑运-20能在各种复杂环境的机场降落,研制团队还对起落架进行了独特设计。
冯军介绍,这种起落架叫多轮、多支柱起落架,轮子多、支柱多,分散到机身的载荷相对变小。
多项试验验证“胖妞”极限性能
在试验基地的巨大厂房内,运-20耐久性试验已经停止,但这架飞机的尾端仍然静静地摆放着。
冯军介绍,试验中,科研人员通过胶布带和杠杆系统对舱门施加侧向力,模拟飞机在300~400公里/小时飞行速度下开门时的风载。
运-20作为战略运输机,其空投、空降能力是核心指标之一,这个专用的空投试验台,可以模拟飞机在天上的姿态,可以倾斜、可以滚转。小到空投物资,大到坦克、装甲车,都能在这里进行试验。
(信息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