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电影《731》公映 中国敲响勿忘历史珍视和平警钟

9月18日9时起,反映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731部队)细菌战罪行的电影《731》在中国各地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公映。影片中,主角王永章等人被强行抓进731部队“特设监狱”,在遭受非人折磨后仍坚持抗争求生,揭露了侵华日军细菌实验、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等极端暴行。电影《731》总监制庄严说,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希望借助影片的力量,将731部队的真相推向世界人民眼前。多位受访人士表示,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从中汲取智慧。影片在这一特殊节点上映,给世界各国民众敲响和平警钟。据悉,影片首日预售票房突破1亿元,还将于19日在美国、加拿大上映,并陆续登陆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英国等国院线。

1至8月免签入境外国人同比上升52.1%

记者18日从国家移民管理局获悉,2025年1至8月,全国边检机关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4.6亿人次,同比上升14.9%;其中内地居民2.2亿人次、港澳台居民1.8亿人次,同比分别上升15.4%、11.2%;外国人5126.8万人次、同比上升27.8%,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589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62.1%,同比上升52.1%。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提升至第10位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从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到“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再到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五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亮眼成绩。数据显示,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同时,我国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区域科技创新呈现良好态势,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734.8万个

国家能源局18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8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枪)总数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其中,公共充电设施(充电枪)431.6万个,同比增长37.8%,公共充电桩额定总功率达到1.96亿千瓦,平均功率约为45.48千瓦;私人充电设施(充电枪)1303.2万个,同比增长59.6%,私人充电设施报装用电容量达到1.15亿千伏安。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新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萍研究员、曹湖军研究员、张炜进副研究员团队近日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新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相关成果17日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氢负离子电池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储能技术路径,有望在大规模储能、储氢、移动电源、特种电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类似,氢负离子电池利用氢负离子的移动来存储和释放能量。然而,由于缺乏能同时满足高离子电导率、低电子电导率、优良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以及与电极材料良好兼容性的电解质材料,此前氢负离子电池尚处于原理概念阶段。

2025中韩工商领导人经济会议在韩国举行

2025中韩工商领导人经济会议17日至18日在韩国首尔举行,两国企业界代表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进行深度探讨。本次会议由韩国经营者总协会会长、韩国希杰集团董事长孙京植与中国银行行长张辉共同担任主席。新希望集团、敬业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等中方企业代表及三星电子、LG化学等韩国主要大型企业负责人参会,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次官补朴钟元等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中方代表团与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国务总理金民锡及其他韩国政府相关负责人举行对话会。

韩国济州道政府向4名中国海警授予荣誉称号

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政府日前在庆祝中韩建交33周年“中韩未来发展济州国际交流周”开幕式上,向今年5月营救遇险济州渔船的4名中国海警代表授予“荣誉道民”称号。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在开幕式致辞中说,今年5月,一艘济州渔船在中国近海突发险情,中国海警积极救援,成功营救全部8名船员,“这样的暖心故事,是中韩传统友谊的真实写照”。戴兵还提到11日在营救中国公民过程中殉职的韩国仁川海警署李宰硕警长,并对他表示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据此前消息,当地时间5月13日傍晚,韩国海警接到报告称一艘济州籍渔船在济州西归浦西南方向563公里处遇险,遂派出飞机和巡逻艇赶赴现场,并请求中方协助搜救。中国海警当晚成功营救8名船员,无人伤亡。

英美签署《科技繁荣协议》

美国总统特朗普16日晚到访英国后,英美签署《科技繁荣协议》。该协议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民用核能等飞速发展的技术领域合作。英国政府在16日发布的一份新闻公报中说,签署这份跨大西洋协议是特朗普此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一部分,内容涵盖多个前沿技术领域的合作。公报说,微软、谷歌、英伟达、OpenAI和“核心编织”等美国顶尖科技和人工智能公司承诺斥资310亿英镑(约合420亿美元),用于提升英国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前沿技术,涵盖数据中心、计算机芯片以及人工智能背后的处理能力等。

美完成“金穹”导弹防御系统设计

据美国媒体17日报道,五角大楼已完成“金穹”导弹防御系统的设计方案,但拒绝透露成本等细节。报道称,负责该项目的美国太空军高级将领迈克尔·格特莱因表示,设计工作已经结束。五角大楼在一份声明中说,目前该设计方案正接受审查,暂无更多可供发布的信息。今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发展规划。特朗普说,“金穹”将与美国现有的导弹防御能力整合,一旦完全建成,将能够拦截从世界其他地方甚至太空发射的导弹,整个系统将耗资约1750亿美元。他称该系统计划在3年内“全面运转”。

俄国家航天集团:俄轨道站首个舱段2028年升空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巴卡诺夫17日表示,俄计划制造的空间站——俄罗斯轨道服务站的首个舱段将于2028年发射升空。巴卡诺夫17日通过俄索洛维约夫直播频道介绍说,根据相关国家项目,俄国家航天集团负责于2028年发射上述轨道站的首个舱段。他表示,俄轨道站将成为前往月球的“跳板”,在该站内将改进多项“自主技术”。据俄媒体报道,所谓“自主技术”即应用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在无人持续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决策并完成任务。巴卡诺夫解释说,为保障登月航天员生命活动安全,需首先在月球上建立供航天员生活的设施,并观察该设施如何运转。研制运用“自主技术”的俄轨道站将是未来部署这类月球设施的第一步。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