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构游戏时,曹老师与孩子互动
商报记者 严斐
他们是我们每个人接受教育生涯中的“第一任导师”,却常常隐身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之后。今天是教师节,我们将目光对准了幼儿园的老师们。他们的一天,是怎么样的?是如童话般充满童趣,还是鲜为人知的忙碌与琐碎?让我们跟着兰苑幼儿园曹雯雯老师的脚步,感受这份甜蜜的“重量”。
7:20 晨间接待时的“微笑天使”
城市刚刚苏醒,兰苑幼儿园的曹雯雯老师已到幼儿园。走进中班教室,准备当天活动要用到的材料,打开电脑、音响,将活动区的教具摆放整齐……她的动作麻利得像一阵风。
随着孩子们的陆续到来,曹老师和配班教师一起蹲下身,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有的孩子欢快地扑进来,还有的经过了一个暑假,还没调整过来,看着要离开的家长,有点舍不得。
老师们有的是办法: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有趣的玩具,或者一句游戏的邀请,总能成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观察孩子的情绪是晨接最重要的事,作为老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打开心扉,快快乐乐地上学。”曹老师低声说。
8:00
户外活动中的“勇气加油员”
户外活动时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也是老师们神经最紧绷的时刻,“大户外时,我们的眼睛必须长在每个孩子身上,安全永远是悬在心头上最重要的一根弦。” 曹老师说。
遇到不敢走平衡木的孩子,曹老师还不忘耐心鼓励:“不要怕哦,老师会保护你的!”看到跑得太快的孩子,也不忘提醒:“慢一点,小心撞到朋友!”
一轮结束之后,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调整了平衡木的放置方向。曹老师也将难度较高,孩子们几乎不怎么过去玩的高低桩,调整成了中班孩子更易挑战的难度。
运动一段时间后,曹老师又提醒孩子们休息、喝水。趁着孩子们喝水的间隙,又拿出纸巾,给他们擦汗。
9:10
教学活动中的“创意启蒙家”
这次美术活动是让孩子们用黏土、扭扭棒等不同的材料,做一个“能干的我”。
“看一看今天有哪些材料?”“你觉得头发可以怎么做?”“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表情?”……活动中,一个个开放型的问题不断激发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课堂过半,教室内一片安静,孩子们都在专注地创作。突然,一个焦急的声音打破了宁静:“曹老师,脏……”只见一个小男孩高高举起一双沾满黑色黏土的小手,小脸涨得通红,眼里满是无措。
曹老师见状蹲在小男孩身边,拿起桌上的一团黏土,替小男孩清理,同时柔声安抚他:“不着急,宝贝,你看,用黏土就可以弄干净哦!”
活动课后,曹老师邀请豆包AI来进行欣赏,孩子们都觉得很新奇。待豆包AI对孩子们的作品从创意、色彩搭配等方面给出细致点评后,曹老师笑着引导:“刚刚豆包说了很多有意思的看法,现在也请小朋友们当一回‘小评委’,看看身边小伙伴的作品,说说你觉得最棒的地方,或者小建议。”
9:40
建构游戏里的“脑洞巧思匠”
点心时间过后,曹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多功能厅。“小朋友们,昨天的建构游戏中,大家都说想要搭建更高、更复杂的水上乐园,相信今天你们一定有新计划了,去找你的好伙伴一起合作搭建吧!”
为了避免拥挤,她分批让“滑梯组”和“城堡组”的孩子们有序地去领取材料。很快,两组孩子都拿到了积木,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各自的搭建想法,小手动个不停。
曹老师轻盈地穿梭在孩子们中间。她蹲下身,指着散落的积木温柔引导:“为什么这个滑梯总是容易倒呢?你们来对比一下左右两边加固物的高低,你发现了什么?”“哦,两边高低不一样,所以容易倾斜!”孩子们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马上动手进行调整……
11:05
午间的“暖心细护人”
午餐时间到了,曹老师用一首简短的小诗引导孩子用“七步洗手法”清洗小手。用餐时,随时观察孩子,看到两三个孩子拿勺子的手势不对,曹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们调整。
孩子们的吃饭速度各不相同。率先吃完的小朋友,曹老师将他们带到休息室,陪着一起翻看绘本;仍在慢慢享用午餐的孩子,则由另外两位老师细心照看。“我们从不催促,会告诉孩子可以慢慢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快慢很正常。”曹老师解释。
午餐过后,是近半个小时的惬意休整时光。孩子们围坐在曹老师身边,听得津津有味。这时,一个孩子拿着看了一半的绘本,悄悄挤进人群,小声请求曹老师接着讲。曹老师见状,宠溺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笑着示意他先找个位子坐下。
午睡时间,曹老师引导孩子学着折叠裤子,耐心地看着每个孩子躺好,然后轻轻拉上窗帘,将空调温度调至最舒适的状态。一切安顿妥当后,她将孩子们交接给接班老师,这才暂时离开班级。
13:00
午后的“时间管理师”
利用孩子们的午睡时间,曹老师匆匆吃完午饭,便立刻回到办公室,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忙碌中:备课、调整下周的课程表……每一项工作都有条不紊。
一点半,曹老师参加了一场小范围的教研讨论会。新学期新增了不少运动器械,户外运动场地各区域的功能划分也进行了重新商议与合理规划,实施中需兼顾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活动需求,因此各年段老师们共同参与,群策群力,研讨实施具体方案。
两点,眼看孩子们快要睡醒,曹老师提前进班,细心地将上午他们完成的美术作品,一一摆放在窗台、置物架等显眼的位置。“这样孩子们醒来就能看到,肯定会特别惊喜!”她笑着说。
14:35
骑行游戏时的“快乐孩子王”
起床后,是下午的点心时间,孩子们一边吃,一边看曹老师布置主题墙。“我们幼儿园老师是分上、下午班的,上午带主班的老师,下午就是配班老师,配班老师有时候就会在班里布置环境等,像这个主题墙,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有一些变化,这也是孩子们的成长发展轨迹。”
骑行游戏时,曹老师作为配班老师跟着孩子们一起到户外骑行区。孩子们在交通信号灯和小交警的指挥下来回骑行,曹老师也在各游戏点间穿梭,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式游戏。
结束后,曹老师又带着孩子回到班里,配合下午的主班老师仔细检查每个孩子的衣物是否穿戴整齐,确保他们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家长。
16:00
暮色初临的“童温坚守者”
当最后一个孩子被接走,喧闹了一天的教室瞬间恢复了宁静,但曹老师的工作并未就此结束:她还要复盘当天的带班情况,回复家长有关孩子的在园情况,细致检查教室内的每一处安全隐患,准备第二天需要使用的课件及教材玩具……
等终于结束所有工作,走出幼儿园时,窗外早已是暮色初临,万家灯火。
【记者手记】
跟随曹雯雯老师一天,印象最深的是她蹲下来的姿态——无论是耐心引导孩子解决建构难题,还是温柔安抚孩子的情绪,她总是蹲着,与孩子们保持相同的高度,读懂他们的世界。
幼儿园老师大概是教师行业中最容易被误解的职业之一。在外人看来,无非是“带带孩子”“做做游戏”。但这一天跟下来,我看到的是一位安全监督员、创意引导者、情绪调解师、生活照料者……
当我问起“工作中有没有特别温暖的时刻”时,曹老师回答得很肯定。她说,班上有个小女孩,假期里跟家人去沙漠旅行,回来时特意给她带了一瓶沙子:“曹老师,我去之前就想着要给你带惊喜,导游阿姨说那里沙子最有特色了,所以我给你带了一瓶……”说到这里,曹老师突然哽咽。她不好意思地擦掉眼泪,笑容却柔软得让人动容。
我忽然懂得,这瓶看似普通的沙子,正是曹老师教育情怀的最好见证。她用日复一日的付出,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而孩子们这份纯粹又滚烫的惦念,便是最珍贵的回响。于她而言,幼儿教师的价值从不在惊天动地的成就里,而在每一次俯身倾听的专注中,在每一个被童心温暖的瞬间里——正是这些点滴瞬间,定义了她作为教育者的深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