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商报记者 江晓微
每年八月到九月初,我国各大海域陆续全面开渔,渔民们休渔期结束,怀着对丰收的期盼扬帆起航。而城市中的人们,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迎接这份来自深海的馈赠——生腌。
生腌,这种将新鲜海产以盐、糖、醋、酒及各种香料腌制后直接食用的古老方法,正悄然成为美食界的新宠。它既是对海洋最直接的致敬,也是对味蕾最大胆的挑逗。
生腌保留海鲜原味,也是调料的艺术
生腌的魔力首先来自于它独特的口感与风味,经过腌制的海鲜,既保留了海洋的鲜甜,又融入了调料的复合滋味。蒜头的辛辣、辣椒的火热、姜片的温暖、柠檬的清新,再加上鱼露的咸鲜和糖的微甜,所有这些味道在时间的催化下慢慢渗入海鲜的每一丝纤维中。夹起一块生腌蟹膏,入口即化的质感伴随着爆炸性的鲜味,仿佛整个海洋在口中荡漾;生腌虾肉则Q弹爽滑,酸辣中带着甘甜,让人欲罢不能。
生腌的制作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生腌店的老师傅们会告诉你,做生腌最重要的是“鲜”字当头,只有最新鲜的海产才能用来生腌。刚上岸的海鲜清洗干净后,往往要先用高度白酒进行“浴醉”,既去腥又杀菌,根据不同食材的特性,切成合适的大小。
然后便是调制腌料的艺术,酱油与清水的比例、香料的搭配顺序、腌渍的时间长短,都直接影响最终风味。每个人的配方都有所不同,但大抵离不开蒜头、辣椒、柠檬、鱼露、糖、醋等基础配料。搅拌均匀后,密封冷藏,让时间完成剩下的变化,短则数小时,长则一两天,一罐令人垂涎的生腌就做好了。
生腌鲜美的背后,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然而,在这股生腌热潮的背后,健康专家们却皱起了眉头。生腌美食虽然诱人,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最令人担忧的是寄生虫问题,许多海洋生物体内天然携带寄生虫,正常的烹饪加热能够有效杀灭这些寄生虫,但生腌过程的低温腌制并不能完全确保安全。寄生虫可能通过生腌食品进入人体,引起腹痛、腹泻甚至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此外,生腌食品还可能含有致病菌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等。这些细菌在适宜条件下会迅速繁殖,食用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虽然腌料中的酸性和酒精成分有一定抑菌作用,但不能完全依赖于此,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和慢性病患者风险尤为显著。
面对这些风险,我们是否应该完全对生腌说“不”呢?或许不必如此绝对。相关食品安全专家建议,如果确实想要品尝生腌,应当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确保海鲜来源可靠且处理过程卫生;家庭自制时,可以将海鲜先经过急速冷冻处理(-35℃冷冻15小时),这能有效杀灭大多数寄生虫,同时,腌制时间不宜过短,调料要充足,食用前注意观察食物是否有异常气味或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