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岑嵘
近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其社交平台发文称,新乡第三家胖东来开始进入招工阶段,估计名额1000人左右。此次招聘计划中,20%的岗位将提供给退伍边防军人,另有2%的岗位留给刑满释放人员。
8月10日,于东来在直播中回应拟招用刑满释放人员的行为。于东来说:“谁都犯过错,犯的错不一定是只是个人的责任。希望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活着,共同让我们的大环境越来越好。”
不歧视刑满释放人员,作为一个社会原则大家肯定认可,但是真落到自家企业头上就不一定会遵守了,人力资源部的主管们估计看到求职履历上的“曾服刑”经历,就会自动屏蔽了这份申请。但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那些刑满释放人员,虽然通过监狱生活改过自新,满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开始新生活,但如果遇到社会不愿平等接纳他们,到处求职无门,最后又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胖东来主动接纳刑满释放人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它不同于慈善捐款等一次性的爱心活动,而是需要在积年累月的相处和融合中创造价值,用企业的力量重塑一个人,因此,这个举动更加难能可贵。
于东来说:“服刑人员都是走过弯路的人,他已经服过刑了,他不也是正常人吗?相互的理解,他们犯的错也不都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也有环境的责任,也有教育的责任,也有父母的责任……共同往美好的方向走,而不是歧视,歧视只会造成更大的这种矛盾,更大的伤害。希望每个人,都能有尊严的活着。”
这种企业家的胸襟,也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有力体现,它彰显了企业对社会多元价值的尊重与追求。
这件事情从短期看,胖东来必须付出比一般企业更高的成本,企业不但需要从技能上去培训这些员工,也需要从道德和责任感等诸多方面去重塑员工。
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投入也是有价值的。首先,企业给了员工家的感觉,给了他人尊严,那些刑满释放人员的感恩和努力,会形成很强的企业凝聚力。其次,这也能大大提升胖东来的企业品牌和美誉度,因为人们看到,这家企业不是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目的,对待走过歪路的人都这么有责任感,对待顾客自然是童叟无欺。最重要的是,它分担了社会责任,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这些都是无价的。
像胖东来这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就业的企业真的不多。因此,政府也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这样的行为,例如对接收刑满释放人员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补贴激励,司法社工机构提供专业心理支持与技能培训,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我们为胖东来的社会责任感点赞,它的举动,体现了公平、自由、阳光、博爱的企业文化,也体现了“企业向善”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