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船合并”新进展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8月13日起双双停牌

“全球最大上市船企”来了

2025-08-06

商报讯(记者 叶晓珺)A股上市公司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合并终于迎来实质性进展。据公告,中国船舶拟以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双方股票将自2025年8月13日开市起连续停牌。不过,中国重工股票直至终止上市,不再复牌,意味着2025年8月12日为该公司A股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

据悉,这是新“国九条”政策出台后,A股首个公告重组方案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交易完成后,中国船舶将承继中国重工全部资产及业务,总资产超4000亿元,成为A股史上最大规模吸收合并案例。有机构表示,中国船舶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截至昨日收盘,两家公司市值分别达1566亿元和1067亿元。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发布停牌公告 8月12日为中国重工最后交易日

8月4日晚间,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同时发布多条公告。

其中,中国船舶公告称,公司拟开展吸收合并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有关事宜,公司股票将自2025年8月13日开市起连续停牌,并将于刊登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申报结果公告当日复牌。

中国重工公告称,公司拟被中国船舶吸收合并,导致公司不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并被注销。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可能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主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将自2025年8月13日(即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申报日)开市起连续停牌,直至终止上市,不再复牌。2025年8月12日为公司A股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

中国重工表示,可以申报行使现金选择权的异议股东持股数量为不超过3.23亿股。本次交易的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的行权价格为4.03元/股。8月5日,中国重工股票收盘价为4.68元/股。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合并是2019年“南北船”央企重组的延续。2024年9月两家上市公司宣布合并计划;2025年2月获股东大会通过;7月4日通过上交所审核,7月18日获中国证监会批复;最终将在8月13日进入停牌实施阶段,这也意味着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合并之路即将画上句号。

中信证券对此次关联交易发布的《独立财务顾问报告》指出,交易完成后,存续公司(中国船舶)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同时分析指出,本次交易是我国船舶工业领域的国家队、主力军之间的整合升级,也被业内认为是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海科技”号召,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关于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军工、海工、高端制造等国家战略性产业力量集中化的重要实践。

4000亿元的“造船航母”来了

A股“中字头”股票大涨

据悉,此次交易将成为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

根据2024年度财务数据估算,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过4000亿元、营业收入将超过1300亿元,手持订单逾4500亿元,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将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订单量最多的上市船企。

近日,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中国船舶预计今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在28亿元至31亿元之间,同比增加98.25%至119.49%;中国重工预计今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5亿元至18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与上年同期(重述后财务数据)相比,同比增长181.09%至237.30%。

展望后市,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换股后中国重工股东持股流动性增强,但需关注复牌后股价波动。近3个月中国船舶股价涨幅达38%,部分反映合并预期。

东吴证券研报称,中国船舶在手订单兑现超市场预期。资产整合持续推进,看好内部效率提升带来的利润释放弹性。存量+环保更新中长期逻辑不改,船舶制造上行周期仍将持续。截至2025年5月,中国船舶手持民船订单322艘、2461万载重吨,产能已排期至2029年。

在相关消息的刺激下,二级市场上,中字头个股集体拉升。截至昨日收盘,iFinD数据显示,概念股超110股收涨,中毅达涨停,中科星图、中光学涨幅超4%,中复神鹰、中国船舶、中国外运、中国人保、中国银河、中信金属、中船科技等跟涨,涨幅均超2%。

其中,中船系概念股亦出现显著拉升态势。截至当日收盘,昆船智能涨5.13%报22.95元/股,中国船舶涨2.85%报35.01元/股,中船科技涨2.20%报12.99元/股,久之洋涨1.95%报40.78元/股,中船汉光涨1.73%报20.00元/股,中船防务涨1.06%报28.49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