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蔫哏,憨笑永驻

2025-07-13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7月11日上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人生告别会在天津举行。现场,家属悲痛追忆老人过往,不少天津市民来到殡仪馆为杨少华送行,并高喊“老爷子,一路走好”。

9日晚上,天津市曲艺团发布讣告:杨少华先生当天因病去世,享年94岁(虚岁)。

杨少华自幼对相声艺术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天赋。1944年进入北京启明茶社学习相声,师从相声表演艺术家郭荣启。20世纪70年代调入天津市曲艺团,曾为相声泰斗马三立捧哏。

他创立的“蔫哏”表演手法,即采用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犀利幽默的捧哏方式制造反差笑点,成了其标志性风格。

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杨少华表演了《肉烂在锅里》《获奖之后》《打麻将》等众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给观众带来无数欢乐,还凭借《杨光的快乐生活》等影视作品被观众熟知。

●一生与一天

一生表演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相声

杨少华1932年2月出生于北京。

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杨少华表演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给观众带来无数欢乐。他对相声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不仅体现在舞台表演上,更体现在对艺术传承的不懈努力中,为相声界培养和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

杨少华的主要代表作品有相声《肉烂在锅里》《赞马诗》《玩牌》《卖书》《对比》《吃月饼》等,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张灯结彩之美丽梦想》,话剧《疯狂短信》,电影《追你而来》等。

最后一天在家中安详去世

针对网传“高温剪彩,导致老人家离世”等言论,杨少华助理11日视频回应:当天在室外待了一分钟就回屋了,中午回家吃睡都正常,午睡后家人去检查身体发现出汗了,觉得不对劲就紧急送医,死亡原因是肺衰竭。老人家长期抽烟,每天至少一包的量,导致肺部感染、肺部积液、肺炎等问题,此次属于旧疾复发。

针对网传“杨少华临终前还在配合儿子吃淀粉肠卖货”等言论,杨少华助理表示:视频是三天前拍的,账号里的视频都是挑精神状况好的时候拍,一次拍多个然后分着发。网上发布杨少华临终当天还在吃淀粉肠为不实消息。

曾给杨少华当过助理的相声演员吴跃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老爷子每天都会活动活动,当天也是朋友邀约,就去了。都是好多年的关系了,网友不知道内情,根本没收钱,都是朋友。”

据悉,杨少华平时是住在老三家,老三做饭,把父亲照顾得非常好。“几个孩子都很孝顺,老爷子也愿意支持孩子。对于继承了他相声衣钵的老五,老爷子说过‘佩服’,他觉得杨议比他强,是说相声的佼佼者。”吴跃说。

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在获悉噩耗后和杨少华的儿子杨议取得了联系,了解到杨少华于9日在家午休时辞世,生前状态良好,去世时安详无痛苦。李金斗告诉记者,杨少华有四个儿子,孩子们都十分孝顺,他也为每个家庭付出良多,家庭关系和睦。

●一生与一事

因不认字差点丢了师父

20世纪30年代后期,北京西单附近的启明茶社被誉为相声界的“黄埔军校”,聚集了众多相声名家。

由于无事可做,幼年杨少华先后溜进启明茶社和明园茶社,最终混到了一个“检场”的差事。“检场”就是打杂,演员换节目时上台把鼓摆上,演员演完了再给撤下来,底角演完摇个铃铛就当散场。

那段时间,园子里的老先生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教杨少华两句相声,更多的是靠园子的环境“熏”,多听多看,自然就有了感觉。

杨少华曾回忆,自己拿到《报菜名》的文本,却不认识字,只能找识字的小孩,给人家一块糖,让他念给自己听。

因为不认识字,还差点耽误了拜师。在园子里,杨少华和常宝霆(艺名“三蘑菇”)年岁相当、关系最好,常宝霆在父亲常连安的引荐下成为自己的姑父、相声艺人郭荣起的徒弟,杨少华也想。

郭荣起问杨少华:“你认识字吗?你给我读读报上的广告。”杨少华回:“你都不认识字,我怎么会认识字?”郭荣起又问:“那你会骑自行车吗?”杨少华回:“我不会骑自行车。”

郭荣起一看这孩子什么都不会,就老大不高兴。即便如此,后来在常宝霆等人的一再撮合下,杨少华还是认郭荣起是自己师父。

阴差阳错又说了相声

杨少华19岁那年,跟着嫁人的姐姐到了天津,本以为这辈子跟相声没有缘分了。

姐姐嫁到天津后在一个轧钢厂上班,杨少华也在工厂谋了一份差事。

万万没想到,1949年启明茶社歇业,曾经活跃在茶社的相声演员大批前往天津谋生,其中就有常宝霆一家,这让杨少华非常开心。常宝霆让他继续说相声,别放下。

架不住常宝霆的软磨硬泡,杨少华又把相声捡了起来。

杨少华曾回忆,他有一次去南开区相声队串门和对方开玩笑,“我要能演一段你们都会的相声,我就再也不说相声了”,结果说了一段后,对方看上了自己。就这样,杨少华辞掉了工厂的工作,成了一名相声演员。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为了维持生计,杨少华在天津人民公园、水上公园等地进行相声表演,曾与相声大师马三立同台表演。后来,他调入天津市曲艺团。70年代,杨少华开始为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捧哏,合作没多久因多种原因宣布不再合作。

和马家两代相声演员“分手”后,上世纪90年代,杨少华才迎来自己的艺术高峰期,“蔫哏”的艺术风格也在这段时期定型,看上去反应慢半拍的杨少华,时常可以语出惊人地翻出效果极好的包袱。

杨少华遇到了艺术上最适合的搭档、天津籍相声演员赵伟州。赵伟州清楚杨少华的艺术特点,更倾向于让杨少华展现自己的风格,并不认为捧哏演员抢了自己的风头。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声《枯木开花》创作完成,作品中的那句“我要开花”也让杨少华通过电视、广播被全国相声爱好者熟知。

遗憾的是,杨少华和赵伟州的合作也没有“天长地久”,在21世纪初,二人不再合作,杨少华站在了自己最小的儿子杨议身边,一心在相声舞台上辅佐他。

再无蔫哏?

杨少华曾回忆,和儿子同台说相声难度很大,同辈人可以互相占的便宜,在父子关系上无法适用。由于年龄的关系,儿子的新作品,自己时常跟不上节奏,记不住词,有时候上台前把词抄在手心里,结果演出前上厕所洗个手,回头一看全没了。

即便如此,在2003年的央视第二届相声大赛上,父子俩凭借新作品《肉烂在锅里》获得了一等奖。

第二年,杨议自导自演的都市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播出,前后拍了九部,杨少华在剧中本色出演杨光的父亲杨丰年,父子俩也因这部电视剧提高了知名度。杨少华的名字随之响亮了起来。

之后,杨少华和儿子杨议冲击春晚多年未果,直到2018年才首登央视春晚舞台,表演小品《为您服务》,他饰演一位存款后又急忙取款的老年人。

那年,杨少华已经86岁了。相声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蔫哏”的风格也逐渐被更火爆的表演风格所取代。

由于杨少华独特的表演风格,他被很多观众称为“蔫哏”相声表演艺术家,甚至还有人在他去世后称他为“蔫哏”创始人。这对于杨少华来说,已经足够美好了。

(信息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