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记者 苗露) 昨日,A股市场全天保持震荡上行。午后,上证指数持续冲高,最高至3526.59点,创2024年10月9日以来新高。截至下午收盘,沪指依旧维持在3500点之上,报3509.68点,涨幅0.48%。这也是继2022年1月25日以来首次再度收涨超3500点线。全市场全天成交额约1.52万亿元,超2900只个股上涨。
从盘面表现来看,房地产、大金融等方向表现活跃。地产股、城镇化概念股集体爆发,华夏幸福、深深房A、光大嘉宝、渝开发等多股涨停;银行等大金融股一度冲高,工、农、中、建四大行续创历史新高;硅能源、光伏概念股持续活跃,京运通等涨停;光伏概念股再度拉升,有机硅方向领涨。
地产板块集体爆发
昨日午后,房地产、房屋检测、租售同权等多板块集体爆发,领涨全市。华夏幸福、南山控股等多股涨停,让曾经沉寂一时的房地产板块重振旗鼓。
据同花顺数据,截至昨日下午收盘,房地产板块整体收涨3.21%,位列当日行业板块排名第一,91只成分股中87只上涨,近一周涨幅达7.02%。成分股中,华夏幸福、深深房A、光大嘉宝、渝开发、绿地控股、南山控股等股涨停,特发服务涨超10%,金融街、新城控股、首开股份、衢州发展、信达地产、大悦城等跟涨。
据新华社消息,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调研组赴广东、浙江两省调研。调研组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切实扛起责任,充分用好房地产调控政策自主权,因城施策、精准施策,提升政策实施的系统性有效性;要加快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要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今年以来,房企债务重组持续释放积极信号。近期,多家房企债务重组节奏明显加快,取得重要突破。
7月10日,龙光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深圳市龙光控股有限公司境内债券重组已完成投票,涉及的21笔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重组议案均获得投资人表决通过,涉及本金余额合计219.6亿元,涵盖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等各类债券品种。
据中指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融创、富力、中梁、金科等10多家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获批,房企风险出清提速。
债务重组的作用主要在于缓解房地产公司短期现金流压力。东吴证券表示,如果公司不能够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回正,或重启融资通道,中长期偿还债务或仍有压力,因此债务重组的作用主要在于帮助房企度过短期现金流危机,后续房地产公司仍需依靠自身实现稳定经营并逐步增长。
国信证券研报称,看好风险出清较为充分,拿地积极、土储质量高、产品力好的房地产企业。
大金融股持续活跃 四大行盘中再创新高
昨日开盘,银行股势头猛烈,助力上证指数再次突破3500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四大行均在盘中一度创出历史新高。
午后,大金融股持续拉升。除银行板块外,证券板块也表现活跃,中银证券涨停,红塔证券涨超6%。多元金融板块上涨,南华期货走出两连板;中油资本盘中一度涨停,成交额超88亿元。
据同花顺数据,截至昨日下午收盘,证券板块整体收涨1.44%,位列当日行业板块排名第七,49只成分股中47只上涨。成分股中,除了涨停的中银证券外,红塔证券涨超6%,东北证券、哈投股份、华林证券、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均涨超2%,浙商证券、太平洋、长城证券等跟涨。
银行板块同样表现出色,收盘时微涨0.97%。个股层面,民生银行涨超5%,贵阳银行涨超3%,工商银行、郑州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兰州银行等涨超2%。
业内人士认为,经济复苏预期增强缓解了对银行资产质量担忧,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息差下降幅度并不多,而长期资金入市则推动了股价上涨,展望未来行情,预计其他高股息股票将会有一定的轮动效应。
市场人士分析称,当前,多元金融的核心逻辑在于,全牌照金控平台通过“牌照+场景+科技”模式重构金融生态。
开源证券研报称,6月上交所新开户人数同比实现高增,交易量高增、债市和股市向好、海外业务充分受益于港股市场高景气,预计上市券商中报业绩延续一季度以来的高增长,关注后续业绩预告等催化因素,继续看好券商板块机会。
沉寂多时的氢能板块爆发
昨日上午,A股市场氢能概念股突然大涨,美锦能源、京城股份、厚普股份一度涨停,卓越新能、亿华通、致远新能、昇辉科技、华电科工等快速跟涨。港股京城机电股份大涨超11%,中国能源等跟涨。
业内人士称,氢能板块之所以能在沉寂已久之后突然爆发,很大程度可能是美股市场的映射。前一日,美股氢能板块狂飙18%,是美股市场涨幅第一的板块,4月底以来,氢能指数涨幅已超100%。
据同花顺数据,昨日氢能源板块概念收涨0.67%,成分股中,厚普股份、赫美集团、天沃科技、东宏股份、北方稀土、华光环能、英力特、美锦能源等股涨停,凯大催化、豪森智能、通达电气等股跟涨。
国金证券认为,2025年是“十四五”氢能政策的收官之年,绿氢示范项目招标活跃。政策端随着国家能源局提出持续推动氢能产业政策接续发力,下半年行业有望迎来政策进一步催化,加速商业化进程和项目落地进度,带来行业量的兑现,建议跟踪绿氢大项目进度和下游船舶等消纳场景合作动态。
另一方面,今年是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收官之年,业内对于相关的衔接政策其实也抱有一定期待。届时,是否会成为股价的驱动因子,可能也在酝酿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