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苗露)昨日上午,港交所迎来6锣齐响盛况。蓝思科技、极智嘉、讯众通信、FORTIOR(峰岹科技)、大众口腔等5家内地企业,加上恒生摩根美国股票高入息主导型ETF,同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这次上市规模不及港股“历史名场面”——2018年7月12日有8家公司同时敲锣,但港股在经历前几年低迷后持续复苏,并在7年之后重现6锣同响的热闹景象,折射出香港市场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并且,目前港股IPO排队通道内仍有200多家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多家公司同时敲锣的场景将会越来越多,纪录也会不断刷新。
企业赴港上市热头不减
回顾昨日上午港交所上演的震撼场景,仍让不少投资者感慨不已——极智嘉、蓝思科技、讯众通信、大众口腔等五家内地公司同日在港股完成 IPO 并挂牌上市,加上恒生摩根美国股票高入息主导型ETF当日在联交所上市买卖,同一时刻,六面锣声一同敲响。
从股价表现来看,截至昨日下午港股收盘,五只股维持全体上涨:极智嘉-W收涨5.36%,报17.7港元/股;蓝思科技收涨9.13%,报收19.84港元/股;讯众通信微涨0.22%,报13.58港元/股;大众口腔收涨3.5%,报20.7港元/股;FORTIOR(峰岹科技)收涨16.02%,报139.8港元/股。
今年上半年,企业竞相赴港上市的积极态势犹在眼前,进入下半年仍在延续。
据港交所披露易网站信息,从7月1日至7月8日,短短几天便有14家公司更新其港股IPO进展,其中LXJ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老乡鸡)和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家公司新递交招股书,12家公司更新其整体协调人信息。
据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发布的网志,上半年香港市场共完成了42宗IPO项目,募资总额超过1070亿港元,较2024年全年规模增长约22%,暂列全球第一。此外,申请赴港IPO的企业数量也在快速增加,至今已收到约200起申请,较年初数据倍增,当中也包括中东和东南亚的企业。
“这一方面反映港股上升势头正吸引更多企业加快推进上市计划,另一方面也显示过去这段时间对内对外的宣传推广工作渐见成效。”陈茂波介绍,市场普遍看好港股及其新股市场下半年的表现。
从企业类型看,消费企业和科技企业构成了上半年港股IPO市场的主力军,从前述2家新递交招股书的公司披露公告看,这一特征仍在延续。
新股融资规模有望继续攀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半年港股IPO市场的活跃表现,既得益于内地及香港监管机构持续推进资本市场相关领域改革,也得益于港股自身估值稳中向好和流动性的改善。展望下半年,这一趋势有望延续,并带动港股IPO市场融资额继续攀升。
对于港股IPO市场2025年全年表现,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预计,将有80只新股上市融资2000亿港元,融资规模较其在二季度初预判的1300亿港元至1500亿港元大幅提升;新股中预计有25只为“A+H”上市模式,其余大部分来自TMT及消费行业。
此外,南向资金今年以来持续“扫货”也为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改善提供了积极助力,从而增强了其对企业赴港上市的吸引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8日收盘,7月以来南向资金在短短5个交易日的净流入规模便达到211.26亿港元,年初至今净流入规模突破7500亿港元。
得益于港股通持续扩容、外资配置结构变化和境内资金对高红利、优质新经济成长股及境外资产的配置需求增长,中金公司分析师周东平测算,截至2025年6月30日,港股通持仓占比从2017年3月的1.8%升至12.0%,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向后看,受益于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港股优质“新经济”标的及红利股具备的相对投资吸引力,预计南向资金将维持净流入态势,港股通持仓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可关注科技、消费、红利机遇
港股二级市场的活跃表现也成为吸引企业赴港上市的重要动力,但近期其上涨势头有所放缓,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等市场主要股指6月以来呈现区间震荡态势。
东方财富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认为,中期来看,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港股依然是价值洼地。配置上建议在继续以低波红利资产作为底仓的同时,在低位线索里寻找边际改善机会,关注股权风险溢价(ERP)已修复至高位的恒生科技、互联网、云计算、创新药等板块;高股息板块短期配置性价比下行,但中长期看配置价值仍在,回调或是配置时机。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还建议投资者关注港股消费板块布局机遇。“在国内促消费政策刺激下,消费行业业绩增速预期改善,当前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的港股消费板块有望上涨,重点关注医药行业和可选消费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