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满/商报记者 陈慧怡 摄影/视频 严家俊 项凯
运河畔的非遗地标 在丝绸仓库里的运河文化宴
作为“流动的文化”,大运河不仅扮演着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角色,更在无形中赋予了沿岸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条横跨八省市的壮丽河流,宛如一条生机勃勃的文化动脉,将南北各地的美食文化紧密相连,促进了彼此间的相互交融。得益于大运河的滋养与串联,杭帮菜、淮扬菜、京菜、鲁菜等运河沿线的特色美食得以广泛传播,声名远扬。
杭州运河黄龙璀丽酒店,位于拱墅区丽水路7号,其前身是建于50年代的国家厂丝储备仓库,由11栋青砖黛瓦的工业遗存巧妙改造而成。
推开酒店厚重的大门,仿佛步入一座活态的文化博物馆:铁皮雕窗嵌以精致的蚕丝纹饰,大堂内陈列着古早的织布机,客房内青瓷摆件与丝绸软装巧妙呼应,营造出浓厚的“非遗”主题氛围,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千年运河的湿润气息和历史韵味。
窗外便是京杭大运河最为繁华的段落:左侧依傍着千年古刹香积寺的悠扬梵音,右侧毗邻充满历史感的大兜路历史街区,驾车8分钟即可抵达小河直街的手作工坊,仿佛《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烟火江南在眼前生动重现。
这座融合了工业风骨架、宋韵美学与现代智能的酒店,于2025年更以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宴”成功破圈,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美食爱好者的目光,成为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整条京杭大运河蜿蜒曲折,全长约1794千米,围绕其全线研发菜肴无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似乎不太现实。因此,我以酒店周边的秀丽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为灵感源泉,结合时令特点,精心研发了几道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菜,如荷塘月色映晚霞、火腿笋干汗蒸鸭、金汤甜豆鸡头米等。”中国浙菜工匠、杭州运河黄龙璀丽酒店行政总厨韩强详细地介绍道。
时令食材的运河叙事 一口咬住西湖盛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诗意,在韩强这里,化作了可食的夏韵。“荷塘月色映晚霞”,这道菜的灵魂在于对“荷系食材”的运用。清晨从西湖西畔荷塘采收的荷花,花瓣还凝着晨露;莲藕取中段,切开便是看得到的剔透;更妙的是新鲜莲子,去芯后嚼起来带着乳香,恰是“莲房初出嫩莲蓬,藕笋新抽玉臂红”的具象化。
这道菜的精妙在于火候的“留白”——藕片保持着“咔哧”的脆感,莲子的淀粉尚未完全糊化,嚼起来带着颗粒感脆甜,最绝的是盛器:半片新鲜荷叶铺底,宛如残月浮于碧波。
韩强指着盘中藕片说:“古代运粮船经过杭州,船工们常采河塘野藕充饥,后来逐渐衍生出荷食文化。”如今他将这份朴拙的饮食智慧升级为艺术:荷花的清雅对应文人雅士的赏荷雅集,莲藕的通达暗合运河“贯通南北”的精神,而莲子的回甘,则恰似运河千年流淌的绵长韵味。
再说火腿笋干汗蒸鸭,“老底子杭州人夏天必喝笋干老鸭煲,但传统做法用大火炖三小时,汤面上飘着厚油,现在大家都注重养生。”他选用杭州本地“缸吊头”麻鸭——这种鸭因过去常养在陶缸旁而得名,肉质紧实少肥膘;金华“两头乌”火腿取其猪后腿精华部位,咸香而不齁;笋干则是山里采的小野笋,只取笋尖三寸,用盐水煮后自然晾晒。
而烹饪方式,也是颠覆了传统炖法,上笼干蒸3小时。干蒸的妙处在于逼出鸭肉本身的油脂,却不让它混入汤中。只见汤色清如琥珀,鸭肉表面呈浅棕色,用筷子轻戳即透。尝一口汤,火腿的咸鲜、笋干的清冽。最后以一丝回甘收束,完全没有传统老鸭煲的油腻感。
“现在讲究不时不食,本质是为了凸显食材本味。”这道汗蒸鸭的妙处,保留了笋干与火腿的经典搭配,却通过干蒸技法让油脂分离,既符合当代人对健康的追求,又没丢了杭帮菜“浓而不腻、鲜而不腥”的精髓。
而金汤甜豆鸡头米,半小时前刚从苏州运到。鸡头米,是新鲜的芡实,呈圆球形,顶部形状像鸡头,因此得名。《本草纲目》说它补脾止泄,固肾涩精,最适合夏秋之交吃。韩强捧着一碗刚剥好的鸡头米,颗粒饱满如珍珠,搭配的甜豆,豆粒翠绿如翡翠。
这道菜的“金汤”堪称点睛之笔:南瓜蒸熟后捣成蓉,加入用里脊肉、鸡胸肉剁成肉糜后熬汤。南瓜蓉让汤呈现出琥珀金色,倒入焯熟的鸡头米与甜豆,便是“金镶玉”般的气象。
入口时,鸡头米的软糯、甜豆的脆嫩、金汤的醇厚,仿佛把夏末秋初的阳光都熬进了这碗汤里。加入了“金汤”,让这道看似朴素的鸡头米汤有了奢华的底色。
从漕运船工的粗茶淡饭,到文人雅士的雅集小食,运河边的这方餐桌,始终盛着中国人对“吃”最朴素也最深刻的理解—食以养身,食以载道,食以传情。这或许就是想让食客感受到的:最好的当家菜,从来不止于味觉的满足,更是一场与地域文化、时令节气、匠人精神的对话。
当家小贴士
杭州运河黄龙璀丽酒店三道当家菜,选用当季新鲜食材:清晨带露的荷系食材、刚运抵的苏州鸡头米,趁鲜烹饪,还原自然本味。莲子去芯留香,藕取中段保脆嫩,鸡头米颗粒饱满如珍珠,皆是“鲜”的基础。汗蒸鸭用干蒸3小时逼出油脂,汤清如琥珀,肉质嫩而不柴,让鲜味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