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记者 杨伊琳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上演“抛物线”走势:从年初站上110关口到后续“节节败退”,近期更是屡创阶段性新低。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同于之前主要由经济周期性波动引发的强弱变化,本轮美元指数的调整更多缘于美元信心危机叠加美国例外论破产,结构性与周期性因素交织。
一鲸落,万物生。展望下半年,强美元叙事将落幕,美元或将打开新的下行空间,以人民币为代表的非美货币将迎来新机遇。
美元指数跌落
从年初一度触及110关口,到最终以逾10%的上半年跌幅收官,美元指数颓势连连。
2025年1月,美元指数冲破110大关,创出逾两年来的高位。然而,这一盛景仅是强弩之末。在昙花一现般触碰110关口后,美元指数急转直下。
进入2月,美元指数迎来“春寒料峭”时刻。通胀数据泼下冷水:美国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3.0%,为连续4个月反弹;核心CPI同比上升3.3%,环比上涨0.4%,均高于预期值。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减速的信号明显增多,有关美国经济“滞胀”风险的讨论重回视野。在美国经济数据转弱与市场风险情绪走低的共振下,美元指数整体走软。
进入4月,美国关税政策变化成为主导美元走势的一大关键因素。当月初,美国“对等关税”令引起市场震动,美元指数向下跌破100整数关口,月内累计跌超4%。
此后,美元指数开启接连下行之路。6月,美元指数持续在100整数关口下方徘徊。近期更是“跌跌不休”,连续跌破多道关口。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18时30分,美元指数报96.4578,盘中最低触及96.3700,创2022年2月以来新低。
与美元指数的溃败相对应,非美货币普遍走高。2025年上半年,英镑、瑞郎、日元对美元分别上涨超9%、12%和8%。人民币汇率亦展现韧性,上半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82%,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45%。
欧元对美元、人民币双双升值
2025年以来,欧元相较之下被动升值,并且涨幅大于人民币。6月30日纽约汇市午盘,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一度升至8.44左右,触及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今年以来上涨近12%,与此同时,欧元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已超过10%。
欧元取代美元成了更具有避险属性的货币。一方面,今年3月,德国推出财政刺激计划之后,市场对欧元区经济的增长前景明显转向乐观;另一方面,5月下旬至今,随着美国经济数据的逐步转弱以及市场对美国财政状况的担忧攀升,美元疲软使得欧元再次涨至年内高点附近。
多家机构均认为,2025年下半年,欧元兑美元继续受美联储政策立场的影响,欧元中长期结构性看涨动力依然存在,但进一步释放需要新的驱动因素,欧元兑美元将在2025年年底或未来12个月内升至1.20美元。
人民币相对欧元贬值,这对外贸人来说或许是好消息,正当我们在寻找其他市场来减轻美国关税的影响时,欧元兑人民币的相对强势或能为我们创造有利条件。
美元新的下行空间或将打开
去美元化,似乎正成为市场共识。美国银行近期一项对机构投资者的月度调查显示,投资者目前对美元的减持程度是过去20年来最高的,这表明市场对美国宏观经济风险担忧日益加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在美国经济基本面尚处稳定的背景下,上半年美元指数大幅下跌超10%,为197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跌幅,这意味着市场对美元的悲观预期已接近极致状态。
行至年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美元指数或落入新的波动区间,新的下行空间已经打开。“美元弱势或是刚刚起步。”有业内人士表示,美元信心危机叠加美国例外论破产、结构性与周期性因素交织引发的美元指数强弱变化,是当前美元指数持续低迷的核心。
展望2025年下半年,中金公司研究部外汇组认为,美元汇率或仍会受到多重利空的袭扰。这些利空既包括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对美国经济预期的影响,也包括市场对美债担忧增加以及亚洲国家持有美元的主体套息交易平仓带动的汇率升值。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发布报告称,随着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及对财政赤字的关注度增加,预计美元在未来12个月将进一步走弱。
在美元信用根基动摇之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韧性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王青表示,这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元走弱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了较强的被动升值效应;二是应对外部冲击,我国政策储备充足,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继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5.4%之后,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继续保持在5.2%左右,也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重要的内在支撑。
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还是取决于美元指数的涨跌、关税政策和贸易谈判的进展以及国内金融资产的表现。外贸人这段时间务必保持关注汇率波动!
(整理自上海证券报、中国经济网、新华财经、浙江贸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