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PU“独角兽”摩尔线程冲刺科创板IPO

GPU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多只概念股年内涨幅超过10%

2025-07-02

商报讯(记者 叶晓珺)被业界誉为“中国版英伟达”的摩尔线程上市之路迎来新进展。6月30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获受理。本次公司拟募资80亿元,投向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据悉,本次该公司选择科创板第二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据统计,今年以来,上交所已受理30单IPO申请,其中科创板企业超七成,有力促进了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摩尔线程冲刺“GPU芯片第一股”

业内人士表示,摩尔线程如果成功上市,其将是真正意义上的GPU第一股,也代表着整个国产算力芯片行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资料显示,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10月,作为本土GPU芯片设计公司,致力于提供全功能的GPU产品和加速计算基础设施及一站式解决方案。招股书称,摩尔线程在国内GPU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23年12月,摩尔线程基于MTTS4000大模型智算加速卡,推出了以夸娥智算集群为核心的智算中心产品组合,以打造大模型和通用人工智能的算力基础设施。

根据招股书,摩尔线程的高管中“英伟达含量”相当高,其创始人张建中曾担任美国科技巨头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天眼查显示,摩尔线程已完成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深创投、中移和创、策源资本、腾讯投资、字节跳动、招商局等,其中,上市公司和而泰在天使轮投资直接入股,当前持股1.244%。

业绩方面,摩尔线程自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和4.3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08.44%;同时期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16.7亿元及-14.9亿元。研发投入方面,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11.2亿元、13.3亿元、13.6亿元。三年研发投入为 38.10亿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 626.03%。

本次募集资金方面,摩尔线程表示,将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展开,按照公司业务发展和技术研发创新路线对现有业务进行提升和拓展,有利于公司提高技术攻关创新水平、加速实现新产品的量产及产业化,完善GPU产品和生态布局,从而持续提升公司关键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

国产GPU企业争相启动上市 相关概念股受青睐

除摩尔线程之外,同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另一GPU芯片设计企业沐曦股份科创板IPO申请也获得受理,拟募资30亿元。主要将资金用于第二代高性能计算GPGPU曦云C600和第三代曦云C700、AI推理GPGPU、前沿应用领域GPGPU的研发。

上述两家公司均备受资本追捧,早早就已进入了“独角兽”行列。

此番国产GPU企业上市节奏加快与政策端不无关系。6月18日,中国证监会最新提出了继续充分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以及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等。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和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将进一步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尤其为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硬科技”前沿领域提供资本化路径,吸引更多风险资本提前布局高潜力项目。

市场方面,IDC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GPU仍将占据全球AI芯片八成市场份额。根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2020年全球GPU市场规模为254亿美元。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预计到2028年全球GPU市场规模将达到24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82%。

二级市场方面,数据宝数据统计,A股市场涉及GPU业务的概念股合计20只。截至昨日收盘,胜宏科技、弘信电子、全志科技、长电科技、和而泰等概念股收涨,分别涨2.40%、1.40%、1.01%、0.83%、0.65%,海光信息、‌景嘉微、寒武纪、芯原股份、中芯国际、亿田智能、东芯股份、铜牛信息等均收跌。不过,拉长时间看,年内7只概念股累计涨幅已超10%,分别是胜宏科技、亿田智能、芯原股份、东芯股份、铜牛信息、弘信电子、和而泰。

机构方面,券商研报关注度最高的是海光信息,共有35家机构给予其“积极型”(含买入、增持、强烈推荐等)评级。机构评级家数较高的还有长电科技、中芯国际、胜宏科技、寒武纪、芯原股份等。此外,机构还预测,寒武纪、弘信电子、胜宏科技、亿田智能、景嘉微等概念股2025年净利润增速有望达到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