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8日,伊朗在首都德黑兰为牺牲的军事指挥官和科学家举行国葬。自6月13日凌晨以来,以色列对伊朗多地发动大规模空袭,轰炸伊朗核设施和军事目标,炸死包括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前总司令萨拉米、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在内的多名高级军事指挥官以及核科学家。新华社发

6月24日,民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革命广场庆祝伊以停火。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24日在致伊朗人民的公开信中表示,经过伊朗人民英勇抵抗,这场由以色列挑起、持续12天的战争宣告结束。新华社发

这张6月26日的视频截图显示的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伊以停火后首次发表电视讲话。哈梅内伊讲话时长约13分钟,他祝贺伊朗取得了对以色列的胜利、对美国的胜利,并对伊朗人民展现的团结表示祝贺,强调伊朗永远不会投降。新华社发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以色列突然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引发一场互袭,美国也一度“下场”轰炸伊朗核设施。大战12天后,伊朗和以色列于6月24日均表示接受停火。
以伊停火后,以色列、伊朗、美国三方都宣布取得胜利。最关键的是,各方就伊朗核设施到底怎样各执一词。
美国总统特朗普25日在北约海牙峰会现场称,伊朗核计划已倒退数十年。针对特朗普这一说法,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25日评价称,这是一种“政治评估”,但他承认伊朗核设施的确遭到严重破坏。
随后,在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表“伊朗给了美国一记耳光”等强硬言论后,美国总统特朗普27日回应称,他当初没下令袭击哈梅内伊本人,因对方的言论现不再考虑解除对伊制裁。特朗普还威胁,不排除再次攻击伊朗核设施。
伊朗核设施受损程度究竟如何?各方说法中有何端倪和考量?美国究竟会不会再次对伊朗下狠手?
●炸弹,投下去了
袭击伊朗核设施用了巨型钻地弹
当地时间26日,美国国防部公布视频,展示袭击伊朗核设施的巨型钻地弹的试爆画面。
视频显示,一枚重约13.6吨的GBU-57型钻地弹直冲目标,撞击后扬起巨大尘土,随后竖井内出现火光。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凯恩称,与普通表面炸弹不同,这种炸弹不会留下地面冲击坑,因为它是穿透地面到一定深度后再引爆的。
凯恩还说,用于打击伊朗福尔多铀浓缩厂通风口的6枚炸弹全部命中预定目标。
据报道,此次向伊朗投掷钻地弹的飞行员称,这次爆炸是他们所见过的“最明亮的爆炸”“简直就像白天一样”。
凯恩22日说,美军在打击伊朗核设施的行动中动用7架B-2轰炸机在福尔道和纳坦兹核设施共投下14枚钻地弹;对伊斯法罕核设施,美军发射了战斧导弹,完成了摧毁伊朗关键核项目的行动。
特朗普21日晚宣布,美军已“彻底清除”伊朗福尔道、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表示:“每个人都知道,当你精确地将14枚3万磅(约合13.6吨)炸弹投放到目标上时会发生什么:彻底摧毁。”
●效果,遭到质疑
研制专家称穿透武器效果如何要看情况
但有分析认为,钻地炸弹不一定能摧毁地下目标,其能到达地下多深取决于岩石的强度。
使用该研究中的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可以发现,GBU-57巨型钻地炸弹如果被投掷到粘土中可深入地下80米,若遇到中等强度的岩石则只能深入地下约7.9米的地方。
“这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岩石的种类,此外,地质结构的不同也可能导致炸弹在地下改变方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雷蒙德•让洛兹教授说。他是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关于地下穿透武器研究的研究人员之一。
他表示,裂缝或缺口都可能使弹道偏斜,分散炸弹的爆炸威力,考虑到这种情况,美国投下了多枚钻地炸弹。据称,这14枚炸弹很可能在岩石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这个冲击波会深入地下,打击下方的核设施。
不过,洛兹教授也表示,这些冲击波在进入岩石时很快就会减弱,福尔多核设施的位置正好在山脊下方,这很可能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这种保护。“挖得够深比穿透这种深度容易得多。”
美媒称伊朗在遭袭前转移了其浓缩铀库存
有关美国“夸大战果”的说法似乎不断得到“佐证”。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欧洲情报界的评估内容报道,伊朗的高丰度浓缩铀库存大部分仍完好,因为其先前并未在福尔道核设施进行提炼。
美国《野兽日报》称,美国防务承包商麦克萨科技发布的多张卫星图像显示,在美军发动空袭前,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西南约100公里处的福尔道核设施入口处曾出现“异常的卡车和车辆活动”。
根据《纽约邮报》描述,卫星图像显示,就在美军发动大规模空袭前几天,大量卡车出现在伊朗福尔道核设施附近,这一动向引外界猜测,即德黑兰可能在美军袭击前转移了其浓缩铀库存。
然而,特朗普在其自创社交平台发帖坚称伊方没有转移任何东西。“现场的汽车和小型卡车都是混凝土工人的,他们正封堵竖井顶部。设施里什么东西也没被运走,”特朗普称,“(要转移那些东西)耗时太长,太危险,而且很重,很难移动!”
《以色列时报》称,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2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相同观点,他表示,“在我所审阅的情报中,相关物品既未被转移,也未脱离应有位置。”赫格塞思还猛烈抨击质疑美以联合打击行动成效的记者。
美情报机构说了真话要被查“泄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最先报道,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防情报局的一份评估报告认为,美国22日对伊朗三处核设施的打击未摧毁其核心部分,主要是地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大体上“完好无损”,“可能只会使其核计划推迟数月”。
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打击了核设施供电系统以及转化铀原料的地面设施。美方目前仍在搜集上述核设施受损情况的情报。相关知情人士认为,伊朗浓缩铀库存未被完全摧毁,其核能力“倒退至一或两个月之前的水平”,最多不超过6个月。如果发现福尔道核设施未完全摧毁,后续评估或得出“受损更轻”的结论。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回应说,“这份所谓的评估报告完全错误”,它被列为“最高机密”,却被情报界一个无名之辈泄露给了CNN。
美国媒体爆料后,国防情报局在25日发表的声明中说,此次外泄的报告系“初步”评估,会依据所获新信息作出相应调整。国防情报局正与联邦调查局合作,调查泄密如何发生。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茜·加巴德同日在社交媒体发帖,称“新情报”证实伊朗核设施已被摧毁。伊朗如果想要重建,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加巴德没有说明“新情报”内容。
哈梅内伊指责特朗普“夸大”“战果”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26日指责美国总统特朗普“夸大”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效果。
哈梅内伊26日在以色列与伊朗停火后首次发表电视讲话称,美国攻击了伊朗的核设施,但没有造成任何重大影响,美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只能以夸大的方式掩盖真相。
哈梅内伊祝贺伊朗“团结一致,取得了对以色列、美国的胜利”,强调伊朗“狠狠打了美国一记耳光”。
●调子,各唱各的
伊朗核设施受损程度成焦点
特朗普与哈梅内伊的言辞交锋发生在美伊双方各自宣布胜利之时,特别是双方关于伊朗核计划受挫程度说法对立。
按照美联社说法,哈梅内伊的言论似乎有意展示他的权威以及他本人在这场冲突中对伊朗决策的参与程度。
伊朗驻俄罗斯大使卡齐姆·贾拉利27日接受俄罗斯24频道采访时说,美军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仅造成轻微损失,伊朗将继续和平地推动核项目。“我们的目标不是制造核弹,”他说,“不能剥夺我们的子孙后代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贾拉利强调,杀害伊朗核科学家不能阻止伊朗发展核项目,伊朗有许多科学家,“破坏设施或离心机都无法清除他们大脑中的核知识”。
路透社27日援引一名以色列军方高级官员的话报道,在持续12天的冲突中,11名伊朗资深核科学家和超过30名高级安全官员丧生,伊朗的核计划受到“重创”,将在“长时间内”不能生产丰度为90%的浓缩铀。
哈梅内伊强调“胜利、团结、抗美”有其用意
分析人士说,哈梅内伊强调“胜利”,意在打破西方叙事中的“伊朗受制于人”形象,塑造伊朗为地区局势的主导力量之一。综合伊朗舆论,可以看出伊朗方面对于胜利的定义,在于伊朗能在美国“直接参与战争”的背景下,成功反制且没被拖入持久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伊朗问题学者张谦认为,此次讲话不仅肯定军事成就,更重视彰显全民团结。面对以色列的大规模空袭,伊朗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但很多民众站在国家身后,积极配合政府和军队的行动。哈梅内伊强调团结,正是对这种民意的有力呼应与肯定,意在进一步巩固伊朗社会在特殊时期形成的凝聚力。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伊朗问题专家苏欣认为,美国长期实施的制裁给伊朗民众生活带来了沉重负担。哈梅内伊此番表态,意在指出伊美对抗的根源在于美国对伊朗的持续打压,而非伊朗无端与美国为敌,借由伊朗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促使民众理解并支持伊朗对美强硬政策。
美以或为巩固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地位
伊朗核设施受损情况之所以引发高度关注,关键在于这牵涉冲突各方的战略目标界定及后续博弈走向。
特朗普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都将打击伊朗核设施定性为重大胜利,内塔尼亚胡24日在以伊停火后发表声明说:“我们已将伊朗的核计划彻底摧毁。如果伊朗任何人试图重启核计划,我们将用同样的决心和力度挫败任何此类企图。我重申:伊朗将不会拥有核武器。”
分析人士指出,消除“核威胁”是以色列向伊朗发起袭击的重要目标,若实际效果被证实有限,以国内可能质疑行动正当性,内塔尼亚胡面临军事冒险的批评,甚至可能影响未来停火进程。
也有美国专家认为,对伊朗核设施的“有限打击”或是美以有意为之,以维持伊朗“核威胁”,巩固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地位。美国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专家特里塔·帕尔西说,以色列更倾向于存在一个受制裁、经济遭重创且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的“核伊朗”,而非一个能与世界开展贸易、美伊关系改善并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无核伊朗”。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24日说,美国向伊朗投下的炸弹“毫无疑问已摧毁相关设施”,现在是时候同伊朗就全面和平协议展开谈判,自己“对达成协议很有信心”。
接下来会怎样?短期进入休整期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穆罕默德·伊斯拉米24日说,伊朗原子能组织正在评估军事打击造成的损失,“重启计划已提前准备好,我们的策略是确保生产和服务不会中断。”伊朗原子能组织发言人卡迈勒万迪说,伊朗拥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来持续推进核工业的发展。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政治顾问阿里·沙姆哈尼22日在社交媒体上说:“即使核设施遭袭,游戏也没有结束,浓缩材料、本土知识和政治意愿仍然存在。”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21日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表示,伊朗已多次表明从未寻求发展核武器,伊朗愿意就和平利用核能展开对话与合作,但绝不接受停止所有核活动的要求。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李伟建认为,短期可能进入休整期,以色列着力修复冲突中毁坏的基础设施,补充军备,内塔尼亚胡本人则需重新面对国内棘手的政治危机。伊朗呢,推进国内重建之外,还要通过外交谈判,争取解除制裁,守住核问题上的利益底线。
美国的立场则显而易见。用美媒的话说,白宫寻求的是瓦解伊朗研制核武器的能力,而非在中东开启一场战争。
西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王晋认为,美国不愿意在中东地区花费过多资源,但美国希望伊朗在核问题上做出原则性让步,以真正持久解决以伊冲突。伊核问题能否在谈判桌上获得进展则有待观察,毕竟伊朗已经通过法案,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是这么说的:“美国军事介入伊朗核问题,损害自身国家形象及在全球地位,世界已经对华盛顿鲁莽并且经常是单边的帝国主义行为感到厌恶。”
(信息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侠客岛、环球网、红星新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