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9

高新区(滨江)

有序推进交叉研究平台建设

积极引进用好全球创新资源

在5月23日上午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会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高新区(滨江)第三次获得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浙江制造天工鼎”,并因此首获金鼎。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是高新区(滨江)不竭的动力,也是扛鼎而归的硬核实力。在下一阶段的政府工作安排中,“大力提升源头创新能力”被放在首位。

日前,随着最后一块地下室顶板浇筑完成,零磁科学谷首个破土动工的交叉研究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浦乐实业西侧地块项目,正式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有序推进交叉研究平台建设,全力争取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计划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被特别写进了今年高新区(滨江)的政府工作报告。依托现有优势,杭州高新区(滨江)大力推进“一园三谷五镇”的产业发展新布局。

什么是交叉研究平台?这里是由科学发现向技术创新的“暖房”和“桥接器”,是构建“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创新的重要环节,承担着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的实验验证,突破关键技术和装备制约的重大使命。

作为零磁谷“创新之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成国际领先的芯片化量子传感器工艺技术研究平台,重点攻克芯片化量子传感器在设计、封装、集成、测试中涉及的一系列关键核心问题,推动我国未来量子传感技术发展。

这个即将承担重大使命任务的“国之重器”只是高新区(滨江)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高新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高新区(滨江)积极引进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支持国外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设立研发中心,加快SAE低空产业创新应用研究院等国际合作载体建设运营。

为了让慕名而来的高新人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高新区(滨江)大力推进科创平台牵动的教育科技人才融合贯通,探索共建科教融合学院、产教融合学院等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开展高层次人才“双聘”改革,深入实施“5050”“青链”政策。加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新培育省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50人,新引进各类人才4万人以上。

临平区

锚定“工业强区” 崛起城东新中心

上周五,在浙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临平区首次夺得“浙江制造天工鼎”。这意味着在这场全省制造业的“华山论剑”中,临平站在了高位。

“夺鼎”的背后,是临平作为工业强区持续创新的硬核底气。回顾2024年,临平的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47.53亿元,增长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7%;全社会研发投入相当于生产总值比例为3.79%,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57.8%,居全市首位。

昨天,临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发布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部署了五方面重点工作。其中,“聚焦工业强区,提速转型升级,厚植区域竞争新优势”“聚焦改革创新,提质动能转换,激活发展内生新动力”位列工作计划的前两位,为临平持续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具体来看,2025年,临平将发挥“工业基因”优势,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智能制造“8332”行动计划,大力推动“AI+新制造”。积极培育精准医疗、新型智算、低空经济、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大力推进“中国绿港”产业地标建设,成立低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启动营利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聚焦数据要素、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赛道,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同时,锚定“创新”航向,临平将打造高能级创新主体,落实落细“三个15%”财政科技投入政策,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以上。引培高质量创新人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强全国首个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深化浙江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以工业强区为基石,以改革创新为引擎。2025年,临平计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力争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力争5.5%;全社会研发投入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95%……一系列目标将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持续领航。

厚植“赛”“会”之城新优势 逐步形成金字塔型体育赛事体系

萧山区

2024年,萧山区在杭州市经济攻坚赛马活动中连续四次获得第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1.65亿元,增长4.9%。围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城市更新等方面,萧山还将持续发力。

值得关注的是,“青年”被写进了这一次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与青年做“合伙人”,是萧山的一项“历来传统”,也是萧山发展的底层逻辑。

今年,萧山区将打响“青年萧山”品牌,新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5万人以上。加大“青年友好型企业”扶持力度,实施“万朵浪花”全球大学生实习计划。拓宽区级F类人才认定范围,从九类行业扩展至直播电商、赛会演艺等新兴领域,让更多行业的青年都有机会享受人才红利。加大企业授权认定自主权。助力“青年安居”,推出公租房不少于1000套、人才专项租赁住房不少于1200套。面向青年发放入托、入园补助。 打造“一卡、一窗、一平台”综合服务体系,系统集成各类青年便民服务事项。

如何吸引青年、留住青年?在区人大代表查萍看来,还在于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尊重个体,这样的信号在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处处可见。

作为省级重点工程,日前,随着浙大二院萧山总部院区主体结构已经完工,该项目从基础施工阶段向全面正式投用迈出关键一步,“15分钟医疗服务圈”正在加快成型。

近年来,赛演经济愈发火热,萧山正在逐渐形成“高水平体育赛事+特色品牌赛事+基层普及型赛事”的金字塔型体育赛事体系。

张学友“60+”演唱会8万张门票48小时售罄,带动奥体板块单日消费额突破1.2亿元,数据统计,2024年萧山成功举办各类展会、国际赛事、演艺活动超600场。这些顶级赛会的出现,能够为周边地区的消费市场注入强大的活力。

厚植“赛”“会”之城新优势,接下来萧山区将全力保障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CP31、CP32等一批重大展会。积极打造引入举办国际体育赛事3项、国家级专业赛事10项。吸引行业知名的演艺体育主办企业、经纪机构、票务公司等主体落户。

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 突破4000亿元

钱塘区

​2024年,钱塘上下一心,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75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586亿元;财政总收入25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亿元;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等3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经开区综合考评连续五年保持全国前十;高质量发展绩效监测排名位列省级新区第一;连续两年获评全省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全市开发区(园区)综合考核先进单位,首获全市区县(市)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接下来,钱塘将要在推动经济提质向好、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内涵式发展、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推进大美钱塘建设、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八个方面再创实绩、再建新功。

​如,在推动经济提质向好方面,钱塘将大力拓增量、优存量,计划今年签约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亿元以上项目67个;将奋力抓项目、稳投资,谋划实施省“千项万亿”项目20个并确保上半年开工率超80%、9月底全面开工。又如,针对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钱塘将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迭代深化“一产业一平台一政策一基金一机构发展模式,启动实施“ 55830” 行动计划,一体推进五大产业生态圈与“车药芯化航”产业集群建设,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建设、做大做优“中国医药港”核心区、持续壮大航空航天“万亩千亿” 产业平台。

​面对新形势、新征程,钱塘坚定扛起“产业大区挑大梁” 的责任担当,守正创新、实干争先,敢拼敢闯、善作善成,在高水平建设产业新城、高质量打造一流新区中勇闯新路、勇立潮头,全力书写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钱塘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