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心小学老师华鹂在观摩课上讲解《解密〈道德经〉》第10课中的《自胜者强》
商报记者 徐敏月
作为戏曲特色学校,萧山区市心小学这所仅5岁的年轻学校不仅打造出了一个戏剧博物馆,还开设了丰富的戏曲活动和特色课程,致力于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戏曲文化的小小传承人,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更丰富的艺术体验和学习机会。
市心小学副校长王玲珏告诉记者,目前该校的戏剧课程已经被评为杭州市精品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跨学科融合。“戏剧课程和美术相结合,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文创课程,比如脸谱、云肩图案环保袋,以及画了各种戏剧元素的团扇和书签等。皮影戏和语文相结合,我们推出了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皮影戏表演。”王玲珏说道。
正因此,以“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思政教育”为主题的“浙江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思政教育项目化创新”研讨活动,日前选择在萧山区市心小学举办,探讨的是校长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工作中;教师如何创新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堂中;学生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学习中。
来自省内6所小学的校长,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分享,包括桐庐县春江小学校长吕桐军、富阳环山中心小学校长王华峰、湖州市南太湖双语学校校长汤根忠、台州椒江区文昌第一学校副校长陈伟君、杭州市大禹路小学副校长唐卫明和萧山区竞潮小学副校长泮梦佳,每一位校长都对于如何在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落实思政教育进行了多方位的阐述。
传统教育为何要从娃娃抓起
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薛年勤指出,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诵读千古美文,接受传统国学的熏陶,可以丰富孩子的文化素质,营造出浓厚的好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校园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以文化人的目的。
他引用了习近平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在薛年勤看来,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把优秀传统文化送进小学,甚至是幼儿园。
他说道:“教育需要智慧,教育智慧需要积淀。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中华十德(忠、孝、廉、耻、勇、仁、义、礼、智、信)的有效引领。这几天跑了十多个小学,看到了这些小学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进行的活动及取得的成绩。我们今天在这里组织了这么多学校的校长一起来研讨交流,就是希望能持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在小朋友的思想精神中把它传承下去。”
为何要提倡“有氧诵读国学经典”
薛年勤会长告诉我们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吴文奇主任给出的就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
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吴文奇,同时也是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国学经典有氧诵读教研实践专委会主任,已经从事国学经典有氧诵读研究与实践20余年,著有解密国学经典文化专著《解密〈三字经˙弟子规〉》《解密〈千字文˙大学〉》《解密〈论语˙中庸〉》《解密〈儒家箴言˙孝经〉》《解密〈孟子˙诗经〉》《解密〈道德经˙诸子智慧〉》等。
作为国内首倡“国学经典有氧诵读”的老师,他呼吁“国学经典有氧诵读”成为青少年道德成长的重要学习内容。何为“有氧”?吴文奇解释:要有选择地读,突出有趣;有主题地读,突出有料;有运用地读,突出有效。引导诵读的方法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规律,反对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无氧”学习。诵读内容上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吴文奇表示,思政教育往深里说,是教给每个人找到幸福的密码——建立良好的三观,培育良好的心态。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开展好“国学经典有氧诵读”的实践与研究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吴文奇指出,有氧诵读国学经典能让“立德树人”更有保障,让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更有抓手,让“语文课程”更有深度,让“学校环境”更有韵味,让“教研素养”更加厚重。“当然,以‘国学经典有氧诵读’助推中小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的保障是要加强‘国学经典有氧诵读’的课程建设。”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工作
那么课程建设如何开展?核心人物是校长。
在薛年勤确立教师教育教学目标,吴文奇给学生指出路径后,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杭州市学军小学终身荣誉校长杨一青又给校长们提出了建议。
“中国的校长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小学校长。不仅要用深刻的文化底蕴来培养学生,打造校园,还要成为学校的‘品牌代言人’。”杨一青分享了自己曾碰到的一件事来说明何为有品牌魅力的学校:在他担任学军小学校长期间,有一位学生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学军小学读书,可惜不符合入学条件。这位学生在说起缘由时声泪俱下,只因其父亲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句话是“你要牢记,我们宝宝读书一定要进学军小学。”
塑造学校的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每个过程都要有一个开端,根据学校自身资源和特色来打造课程和品牌是校长的必修课。
杨一青分享了他走访和培训过程中发生的成功实例。第一个案例是西湖区文溪小学以周边文化资源为根本,建立了少儿龙舟文化研究院。研究院设有7个展厅3个工作坊,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编写了《龙舟文化》校本教材,找到了学校发展的特色点。第二个实例是毗邻黄公望故居地的富阳东洲镇小学以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为突破口,建立儿童书画院,不仅丰富了学生课程,还以此为纽带,为师生打开了交流的窗口。
这两个实例无一不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传统文化为基石,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创立了独属于自己的品牌。就像萧山区市心小学,虽建校只有5年,却依托戏剧课程,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教育使命下,以“项目化学习”为核心支点,从理念革新到系统架构展开顶层设计,构建起“儿童立场、五育融合、实践导向”的育人新范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价值根基。市心小学校长章小燕认为,尽管当下学校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还是一所崭新的、年轻的学校,但是办学成效已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