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索取稿酬
商报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杨陶玉
指导专家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廖峥娈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咨询师 施胜男
清明节与母亲节的余温尚在,空气中本应弥漫着温馨与感恩的气息,可社交平台上却悄然刮起一阵“吐槽风”。不少已工作的年轻人倾诉着给父母转钱却遭嫌弃的经历,字里行间满是无奈和委屈。“你现在工作也这么久了,怎么就这么小气呢?”这样的指责,让子女们满心不是滋味。
在当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年轻人背井离乡,奔赴大城市逐梦。对这些远离家乡的子女来说,节日送礼成了表达亲情与关怀的重要方式。但近年来,子女给父母转账被嫌弃的情况却越来越多。对此,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廖峥娈表示,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亲子间在沟通、理解和价值观上的差异与冲突。
“你钱转得这么少,太不孝顺了!”
节日红包背后的亲情“暗涌”
28岁的小周(化名)出身普通家庭,从小学习天赋过人,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父母满心欢喜,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在父母的殷切期望下,小周丝毫不敢懈怠,日夜苦读。终于,凭借坚韧的毅力和不懈努力,他考上了大城市的一所知名大学。
毕业后,在人生的重要岔路口,小周和父母产生了分歧。父母希望他回家乡,找一份安稳工作,离家近,生活也轻松。可小周心中有更大的梦想,他渴望在繁华都市扎根,拥有属于自己的家。于是,他不顾父母反对,毅然留在了学校所在的城市打拼。
但大城市的生活并不如小周想象中美好。工作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巨大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如影随形。生活成本更是高得惊人,房租、水电费、日常开销等各项支出,像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有些力不从心。看着银行卡里微薄的余额,小周时常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不知道何时才能在这座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拥有一个真正的家。
今年母亲节,小周像往常一样给妈妈转了520元,还附上了温馨的祝福语,满心以为妈妈会开心,能感受到自己的心意。没想到,妈妈却很快打来电话,语气里满是不满和指责:“你就给我转这么点钱啊?你看看隔壁家孩子,母亲节给妈妈转了好几千,还买了金项链。你现在工作也这么久了,怎么就这么小气呢?你一点都不孝顺!”
小周听着妈妈的话,心里像被刀割一样难受。他没想到妈妈对自己有这么多不满,这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两代人观念差异和冲突的大爆发。小周想解释自己在大城市的艰难,想说自己为了攒钱有多节俭,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他不想让妈妈担心,最终他只能默默承受这份委屈。“本以为努力工作就能让父母满意,现在看来,一切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子女的孝顺程度,成了父母重要的社交话题
“事实上,生活中像小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廖峥娈表示,从父母的观念来看,传统孝顺观念的影响不可小觑。在传统观念里,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很大程度体现在物质给予上。像小周父母这类家长,就觉得子女工作后给父母足够的钱财,是孝顺的重要表现。
其次,随着年龄增长,父母对子女的情感依赖逐渐增强。在他们眼中,节日转钱不只是金钱的给予,更是子女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他们希望通过子女在节日的表现,确认自己在子女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一旦觉得子女转的钱少,就会认为自己没被重视,进而产生失落和不满情绪。
“人都有社会认同的需求,父母也不例外。在他们的社交圈子里,子女的孝顺程度往往是重要的社交话题。看到其他子女给父母丰厚的经济回报,父母就担心被人认为自己的子女不孝顺,影响自己在社交圈的形象和地位。”廖峥娈分析,小周妈妈提及隔壁家孩子母亲节的表现,就是这种社会认同需求的体现。她希望小周能让自己在社交中更有面子,所以才指责小周转账少,想促使他做出改变。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咨询师施胜男表示,小周一直对父母报喜不报忧,没如实说自己在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和经济状况。父母不了解他的实际困难,只看到转账金额少,就容易误解,觉得小周不孝顺、小气。这种沟通不畅更加剧了亲子间的矛盾,愈发疏远了彼此的关系。
理解与沟通是化解矛盾的良药 建立健康亲子关系让爱自由流淌
廖峥娈指出,子女和父母在节日送礼问题上产生矛盾,很大程度是因为沟通不畅。子女可能没提前和父母沟通自己的经济状况和送礼计划,导致父母期望过高。父母可能觉得子女工作了,就应该有能力给更多钱、送更好的礼物,却没考虑到子女面临的现实压力。而父母也可能没表达清楚真实想法,只是通过比较和嫌弃表达不满,让子女困惑又委屈。双方缺乏有效沟通,无法理解对方立场和感受,情感鸿沟也就越来越深。
专家强调,节日送礼引发的亲子矛盾并非无解。只要父母和子女相互理解、加强沟通,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爱重新回归本真。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父母应调整心态,拥抱多元孝心。父母要明白,每个子女的经济状况和生活压力都不同,不能用统一标准要求节日送礼金额。表达孝心的方式多种多样,金钱只是其中之一。父母应更多关注子女在关心、陪伴等方面的付出。同时,父母也要学会坦诚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别总通过比较和嫌弃来引起子女注意。
子女应主动沟通,传递真挚情感。子女要理解父母的传统观念和情感需求,主动和父母聊聊自己的经济状况和送礼计划。节日前,可以和父母商量送礼的方式和金额,让他们有心理准备。另外,子女也要多关注父母的日常生活,不仅仅在节日才表达关心,平时也要多打电话、多回家看看,让父母感受到自己的爱和牵挂。
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让爱自由流淌。亲子之间要建立健康、平等的关系,尊重彼此的差异和选择。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子女,子女也不要忽视父母的感受。在节日送礼这个问题上,双方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以爱和关怀为出发点,而不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孝心。可以通过共同制定节日计划、一起参与有意义的活动等方式,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让节日真正成为传递爱和温暖的时刻。例如,全家可以一起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在温馨的氛围中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或者一起去公园散步、看电影,创造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