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赋能 课程筑基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织就学生成长防护网

2025-05-15

商报讯 (记者 严斐 通讯员 童骏飞) 前天下午,上城区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启动仪式于杭师大东城实验学校隆重举行。活动现场精心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家长接待室与团体游戏室,学生与家长得以沉浸式参与各类心理健康体验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杭师大东城实验学校始终将学生个体成长置于重要位置,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持续深耕,学校在2020年被评为浙江省心理辅导一级站。

心理小游戏 解锁自主情绪教育密码

活动当日,在团体游戏室内,十几名学生围坐一堂,每张课桌上都摆放着一张特殊的正方体折纸。不同于普通纸张,这张折纸通过折叠,能够呈现无语、高兴、悲伤等多样情绪状态。

“我认为悲伤过后,往往会陷入无语的状态,所以在第二次折叠呈现悲伤表情后,第三次我选择折叠出无语的表情……”一名正在体验的五年级男生分享道。

据授课老师介绍,这款名为“情绪折纸”的小游戏,不仅能够帮助老师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更旨在向学生传递一个重要理念:情绪的变化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个人都可以学会转化负面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此外,还有学生参与了“拥抱小黑点”的趣味游戏。游戏要求学生以白纸上的小黑点为元素,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并为作品命名。

“我创作的作品叫‘无敌小猫’,灵感源自一本小说。”五年级学生俞钎艺介绍,她将小黑点设计成一只黑色小猫,当小猫表达想法时,周围会出现鄙夷、嘲讽、怜悯等不同目光,但小猫拥有防护壳保护自己。“我想借此表达,无论外界环境如何,他人看法怎样,坚守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织密心理健康“防护网” 分层助力学生成长

事实上,像这样的心理小游戏,俞钎艺已不是首次体验。“我们学校开设了心理课,课上老师经常会设计类似的小游戏。”

俞钎艺所说的心理课,正是学校的心理团辅课,作为普及性课程,每月安排两次,固定在周四下午开课。“学校对心理团辅课高度重视,心理辅导站站长会定期培训教师,提高心理团辅课质量,普惠全体学生。”学校副校长沈忆来介绍,课程时长根据不同年级有所调整,低年级约二三十分钟,高年级则为40分钟左右。

据了解,学校组建了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组,由心理辅导站两位站长牵头,二十余位老师自愿加入。与其他学科一样,心理中心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组织线上线下专业培训。老师们不仅承担心理团辅课教学任务,还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一对一辅导服务。

与此同时,学校打造的心理剧场也颇具特色。剧场选题来自学生问卷,聚焦成长及亲子关系中的热点问题,如考试后如何与孩子沟通成绩等。心理辅导站站长负责剧本编写,由戏剧社团学生演绎并制作成微课或小视频,供学生和家长观看学习。

每年5月的学校心理月期间,都会精心策划一系列亲子互动活动。以去年为例,学校组织孩子与家长共同完成“爱的答卷”,许多家长通过对比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尚有不足。基于此,学校制作相关主题微课,帮助家长提升亲子沟通能力。

此外,针对心理健康状况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学校构建起“1+1+n”成长支持体系,由校级干部与班主任组成双导师团队,并联动社区、医院等多方力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