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见习记者 冯嘉宁 摄影 项凯 通讯员 王鹏
在中华武术的浩瀚星空中,少林拳法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千年而不衰。而在这传承的脉络中,王洪欣,这位少林寺三十三代拳法传人,以其深厚的武学修为和不懈努力的传播,成为了当代少林武术的一张闪亮名片。王洪欣的一生,是与武术相伴的一生,如今虽已年届七旬,但仍筋骨强健,如今他致力于国学文化及少林禅宗文化的公益推广,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世代传承。
习武情缘,自幼植根 宗师指点,武艺精进
王洪欣自幼便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出生在离少林寺仅三公里多的轩辕镇,一个与少林寺有着深厚渊源的村落。在那个物质匮乏、信息闭塞的年代,少林寺的武术对于王洪欣来说,既神秘又充满吸引力。自幼喜爱武术的他,常常步行一个小时到少林寺,与僧人们交流,对武术的热爱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从1969年十四五岁时起,王洪欣正式开始学习武术。他的武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在那个没有现代化训练设备的年代,他凭借着对武术的执着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天早早起床练功,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从未间断。这种坚持,不仅锻炼了他的身体,更磨砺了他的意志,为他日后的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洪欣的武术生涯中,有两位恩师对他影响深远。一位是少林寺武术宗师释行书,他拜入释行书门下习武,赐法名释永欣,从此正式成为少林寺的一员。在释行书的悉心指导下,他系统学习了少林小洪拳、大洪拳、炮捶、心意把等拳法,以及八段锦、易筋经、洗髓功等内功心法,武艺日益精进。
另一位恩师是民国一代宗师何福同的关门弟子陈明月先生。1984年,王洪欣有幸跟随陈明月先生习练西凉掌等拳法,进一步拓宽了他的武学视野,使他的武术技艺更加全面。
传播武术,扬名四海
随着王洪欣武艺的不断精进,他开始受邀担任各种武术职务,传播少林武术文化。1983年,他任少林寺武术协会常务理事;1985年,受聘任河南省少林拳、太极拳专习院少林系主任、总教头;1987年,又任中州武术学院院长兼总教练。这些职务不仅是对他武术成就的认可,更是他传播武术文化的平台。
1996年,在全国武术精英邀请赛上,王洪欣荣获“武林名师”称号,这标志着他在武术界的地位得到了广泛认可。此后,他更是将少林武术传播到了香港乃至国际舞台。“我的初衷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更多的人接触并受益于所学的少林拳法。”王洪欣这样说道。自2003年开始,王洪欣在全国各地开班亲授少林养生功法以及静坐养生功法。2006年,他任香港少林武术文化中心武术总监,推广少林易筋经、洗髓经及传统少林功夫,随其学习的学员达6000人次。他的教学风格沉稳内敛,注重实战与养生并重,深受学员喜爱。少林八段锦易筋经通过肢体运动升发阳气,静坐则收敛心神,使阴阳协调。其中许多身心存在问题的学员,例如精神压力较大、身体不健康,甚至有一些慢性疾病的学员都通过练习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结缘国学大师,深化武学修为
传承与展望,武术之魂不灭
2009年,王洪欣与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结缘,受南师之邀到太湖大学堂教授少林拳及易筋经养生功法。在南师的指导下,他不仅深化了对武术的理解,还开始研学经典及禅定修习,将武术与国学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学理念。南怀瑾先生对王洪欣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才是真正的“武林高手”,沉稳内敛,技艺高强。
对于少林拳法的未来发展,王洪欣充满了期待。他认为,当下的社会环境为武术的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武术养生强身健体的功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和实践,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认知并学习武术。他认为,武术有助于培养年轻人的阳刚之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毅的品质。同时,通过练习武术,人们也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提升内在修养和身心健康。
“练习武术多年,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更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武术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王洪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武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武艺,更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文化的敬畏之心。
少林武魂传千年,洪欣拳法耀人间。如今,已年逾七旬的王洪欣仍致力于少林禅宗文化及国学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他常说:“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他坚持每天练功不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武术的热爱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