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浙里“包”打听探秘店铺: 不踩坑手工包子铺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滨兴小区142号铺



如果你是“包子控” 知道杭州哪儿的包子好吃有特色 欢迎推荐给我们!
开栏语:
生活的温度,在热气腾腾的一日三餐里。包子,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包子原称“馒头”,其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战国文献《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蒸饼”即馒头(包子)的前身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馒头与包子的称谓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吴自牧《梦粱录》亦说南宋的临安(今浙江杭州)城有 “且如蒸作面行卖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 的记载。至今,杭州话里不带任何前缀的“馒头”,指的还是肉馅包子。
人们的迁移,让美食相聚于一处。如今在浙江,几乎可以吃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包子。浙里“包”打听,邀大家一道,做一回 “包” 中探秘客, 领略那藏于一方面皮与馅料间的别样风味。
商报记者/每满记者 侯惠惠 刘卓黎 摄影 刘卓黎
学校门口的早餐店,一般来说,都有两把“刷子”。不踩坑手工包子铺,位于滨江区兴才街与共鸣巷交叉口东 80 米处,正对着杭州滨兴学校的大门。
到店里的时候贾兵正在包包子,一个大的笼屉一笼可以放18个包子,不一会儿就包满了,“我们现在趁着第一拨客人高峰过去,要抓紧着包,这会儿不能停,不然等一下就不赶趟儿了。”嘴里说着话,贾兵手里也一刻没停下。
从水果商到包子铺老板
手工包子承包早餐幸福感
包子铺一边是客人堂食位置,一边是操作间,蒸包子的笼屉一看就用的有年头了。“不踩坑手工包子铺”的老板名叫贾兵,2015年来的杭州,一开始是在杭州做水果生意。2019年回老家——安徽宿州学了做包子的手艺,隔年在杭州开起了包子铺。
“我们搬到这里还没多久,之前开在其他地方,我们考察了一圈觉得这里挺适合开包子铺的,就来了。” 贾兵说。
猪肉包、香辣牛肉包、素三鲜、笋干酸菜、韭菜粉丝鸡蛋……光包子的种类,店里就有十来种。
“我家包子最受欢迎的还是猪肉包”,贾老板告诉每满记者。店里的猪肉包2.5元一个,用料很扎实。“喏,我们猪肉包的肉就是隔壁猪肉铺老板这拿的新鲜夹心肉。”猪肉包的肥瘦比例调配得很好,吃起来不腻又有油香。
店里的香辣牛肉包也是老板贾兵的得意之作,“香辣牛肉包我们店里现在卖4元一个,包子里用的牛肉是从我老家宿州拉来的黄牛肉,味道绝对没得说”。
牛肉包里的牛肉,肉香浓郁,又带着牛肉特有的一点嚼劲,洋葱和西芹也为牛肉包增添了更加丰富独特的口感,再加上那么一点的微微辣,好吃。“像我们这个牛肉包,卖得也很好的,很多客人吃了都变成我们的回头客,我自己也爱吃得很。”贾兵说。
食客朱先生已经来店里吃了好几回牛肉包了,“他们家这个牛肉包是香辣口的,比较符合我的口味,吃起来很过瘾。”
日销千余个包子 老板:准备再开一家
贾老板虽然才搬来现在的地址不久,但生意已经挺红火,“我每天大概能卖出去一千多个包子,除了邻里捧场,还离不开我的团购客户。”贾兵说。
不少来买过包子的客人,会把贾老板的包子安利给自己的同事和朋友。慢慢的,每天晚上一起下单第二天的“不踩坑”包子成了这群同事之间的必备节目,这样一大早直接到公司就能吃上热腾腾的包子了。
干了这几年,老板贾兵对这门生意很有信心,现在贾兵的老婆和叔叔一起帮他照看生意,“我打算把我弟弟也叫来,再开一家分店,就用我包包子的配方,我看好杭州整个市场,也对自家的包子有信心”,贾兵笑着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