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论语》处世哲学 《中庸》慎独思想照见少年成长

2025-05-07

商报讯 (记者 严斐 徐敏月)日前,国学经典线上大讲堂第六、七次课准时开讲,商报小记者实践营公益导师、国学经典有氧诵读创始人吴文奇给小记者们带来的是《论语》与《中庸》。

吴老师从“好学”“修身”“处世”“交友”“人生”五大维度,为小记者们深入剖析《论语》。他告诉小记者们,学习《论语》能提高语文水平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论语中所包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能影响人的一生。

“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因为只要仔细看,即使是隐蔽的事物也很明显,细微的事物也很清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这是吴文奇在国学经典大讲堂第七讲中,讲解《中庸》里关于“慎独”的思想。依然是深入浅出的话语,带领小记者们进入了这一被孙中山视为国宝的四书之一《中庸》。

本次活动是商报小记者十周年系列活动,由商报小记者实践营联合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国学经典有氧诵读研学实践专委会特别推出。接下来,活动将准时在线上、线下与小记者们见面。

小记者投稿

解密《论语》

儒家最伟大的经典著作《论语》名冠“四书”之首,号称“中国人必读的书”,它为什么这么有影响力呢?

这自然是因为它的内容。这本书记录的是孔子及其门人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所有的言行,涵盖了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每句话都浅近易懂,却蕴涵丰富。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它也有很多方面带给我们启迪和思考。比如讲“学习”的,学习态度上我们应该“学而时习之”,学习了要经常复习,同时又不断实践;学习方法上,我们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和思相结合,才能真正学有所得。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孔子学琴》的故事,非常有力地证明了学思结合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小学生读一点《论语》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哪怕先背下来,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慢慢领会,也是大有所获的。

商报小记者(长青小学) 李含夏

国宝《中庸》

近日,吴文奇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另一场国学盛宴,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庸》的五大智慧:中庸达道、保持天性、大德敦化、至诚无息、凡事欲立。

“中庸”对我们很重要也很不容易做到。我每次放学回家都会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再去踢球。妈妈经常说我的学习和玩耍做到了完美的平衡。“保持天性”可以浓缩成“慎独”两个字。平时妈妈经常教育我,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时也是非常谨慎的。“大德敦化”告诫我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川流不息。至诚无息,万分真诚是没有停止的。爸爸常念叨“凡事预则立”,有准备的人就更容易成功。他平时经常告诫我:考前及时复习,基础要打扎实,不准备就容易受挫。

这让我明白了《中庸》里说的“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有掌握了学、问、思、辩、行这五大要领,我们才能有所成就。

商报小记者(长青小学) 董明朗

了不起的《论语》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吴老师的国学讲座——解密《论语》,原本以为这部经典只是中国的“宝藏”,没想到它早就“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了。钱穆先生认为《论语》不仅是中国人必读的书,也应成为世界人类的必读书;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认为孔子的教导有助于治国;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赞叹“孔子讲的都是最高道德”。

听完吴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论语》的五大主题:好学、修身、处事、交友和人生。“好学”是指学习态度、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这教会我在学习中首先要端正态度,再积极思考,最后使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是“修身”,“吾日三省吾身”的教诲让我豁然开朗,这让我明白成长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持续精进的过程。说到“处事”,吴老师指出处事原则和处事目标都极为重要。这让我明白了我们做事不仅要有原则性,还要明确目标的道理。“交友”则要有择友标准,也要有待友原则。这让我想起了,以前课堂上老师曾经说过,交友要选择一个良好的伙伴,不要选择狐朋狗友,还要和朋友一心换一心。此外,《论语》中关于“人生”的论述让我了解了如何做好人生规划。

我认为,《论语》中最智慧的语言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此,我的领悟是:一切要从我做起。任何事都要率先践行。

商报小记者(长青小学) 董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