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绘制石头画,致敬劳动者

2025-05-07

商报记者 夏莹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商报小记者过得很有意义。

5月1日,商报小记者们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走进杭州市工人文化宫(杭州市职工文化中心),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致敬劳动者之旅。

位于仁和路2号的杭州市工人文化宫,不仅是原杭州市工人俱乐部,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杭州市首届工人代表大会的召开地。在杭州工运史资料陈列室,小记者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了解杭州工运的历史与发展。

漫步其中,大家聆听着杭州劳模的故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技艺精湛的手艺人,有的是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人,还有的是坚守岗位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在平凡岗位上日复一日地坚守与付出。

小记者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发出赞叹声,他们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劳动者的伟大,也体会到“劳模精神”的真正内涵——那是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对质量的追求、对创新的探索和对责任的担当。

听完故事后,小记者们在活动室里开始了石头画创作。桌上摆放着各种形状的石头,在了解完色彩运用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拿起工具,开始在石头上绘制自己的创意。有的孩子画了辛勤工作的工人形象,有的画了劳动场景,还有的画了自己心中的劳动者英雄。每一笔都饱含着他们对劳动者的致敬。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工匠们的故事,还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绘画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旅程。

小记者投稿

探寻工人历史,绘制劳动风采

劳动节,是专属于劳动者的节日,它纪念着劳动者们的勤奋付出与无私奉献。5月1日,我怀揣着满满的期待,来到了杭州市工人文化宫。作为一名商报小记者,这次参观之旅让我收获颇丰,这里的老师带领我们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历史之旅,让我对劳动者的伟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早期杭州工人的艰苦状况令人揪心。那时,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可工资却难以养家糊口,高强度劳动与微薄收入极不匹配。但杭州工人没有默默忍受,从 1884 年到 1921 年,他们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勇敢地发起了罢工。在争取权益的道路上,有许多了不起的人物和故事。倪忧天、徐梅坤等先进工人建立了浙江印刷公司工作互助会,还创办了一份名为《曲江工潮》的先进报刊;1926年,杭州总工会成立,为改善工人待遇提出了限制工时、保障工资等多项要求。

工人不仅有反抗压迫的勇气,更有过人的智慧,他们用火车机车改装了6辆命名为“中山号”的铁甲列车,用以支援北伐军。抗战时期,茅以升主持设计建造了钱塘江大桥,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之后又为了阻止日军南下,不得不炸桥;华丰造纸厂的工人们也不甘示弱,炸掉动力车间的主要机器,迫使工厂停工。解放战争时期,物价飞涨,百姓生活艰难,“打米店风潮” 正是他们对恶劣生活状况的有力抗争。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召开的杭州市首届工人代表大会意义重大,朝鲜战争爆发后,杭州工人积极支援抗美援朝,在工业战线,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生产运动。

在现代发展的篇章里,“春风行动” 温暖着每一位工人的心,它在教育、医疗、就业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多领域全方位的援助。展厅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展品,记录着工人阶级的奋斗历程。

参观完工人运动历史,我们动手创作了石头画。这次石头画的主题是画和劳动有关的画。我画的是我自己在劳动的场景,旁边还添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看着自己的作品,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的身影。

这次参观杭州市工人文化宫,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劳动者的伟大。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城市的发展篇章,他们的故事值得被铭记,他们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小记者,我希望通过我的笔,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向每一位劳动者致敬!

商报小记者(采荷二小)徐嘉琪 指导老师:何方亮

劳动节 石头画

今天是劳动节,我和商报小记者们来到杭州市工人文化宫体验石头作画。

我们先一起参观了杭州工运史资料陈列室,了解了工人运动历史和杭州市劳模工匠的故事,然后我们来到活动室,拿出各自准备好的石头,听老师讲绘画色彩课,最后拿起画笔和颜料开始作画。

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和家长们一起开始画了起来,有的画了卡通人物,有的画了劳模,我这时候有了一个念头,我要和妈妈一起画一幅连环画!

于是我和妈妈都各自在一块石头上画起了花园,花园里有各种颜色的花朵。我又在第三块石头上画了一个花农园丁,和前面两幅石头画组成了一个系列。我给我们的画取名“送你一朵小红花”,致敬劳动模范!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工人文化宫,也是第一次作石头画,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美好又有意义的五一劳动节!

商报小记者(文津小学)童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