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本报倾力策划执行 科技硬实力之展 双向奔赴之展 提振信心之展

全宿启杭第三届宿州绿色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会出圈了

3天创下销售额240万元佳绩 签订各类贸易订单21个 签约金额超2亿元

2025-05-03

宿州农展成为杭州市民的节日

砀果甄选小程序

青农生态小程序

展会里的温情传递 杭宿千年情缘在此升华 这是提振信心之展

“这场展会我每年都等着的,往年在武林广场,今年在西湖文化广场,我们家就住在附近。”杭州市民朱大爷5月2日一早便赶到现场,激情消费了五百元,拎着大包小包笑意满满,“宿州的农产品绿色健康,我这三天每天都来买一点。”

展会现场,像朱大爷这样的杭州市民不在少数,他们对宿州绿色农产品从陌生到熟悉到认可,宿杭合作的情谊在此刻得到升华。

本次展会,不仅有112家宿州企业参展,更有31家杭州本土参展商合作展现。最后一天的参展商群里,一则温暖的信息让两地展商实现有效联动——“各位友商,大家今天撤展的时候如果还有农产品没有卖完的,可以来我们风味钱塘小皇鸡展位,谈个收购价卖给我们,也可以下午跟我们一起再去其他市集活动继续卖,有合适的产品我们这边帮忙可以包销一部分,我们这几天在杭州其他地方也都有在卖,大家一起全宿启杭,共同富裕!”杭宿农企联动,实现展会效益最大化。从一次展开始建立长效合作,这是一次信心之展。

另一个温情画面同样开展。

上午八点多,市民吴女士在安徽豆果果食品有限公司的摊位前选购商品时,不慎将手机遗落在摊位上。摊主周德云发现后,第一时间将手机妥善保管,并默默在摊位前等待失主近四小时,中午时分仍未见失主返回后,便专程将手机送至展会服务台,再三叮嘱工作人员妥善保管。

下午,焦急的吴女士发现手机不见联系了工作人员,得知手机完好无损后,马上驱车赶到展销会服务台领取。她激动地说:“真的太感谢周老板了!手机里存了很多重要照片,要是丢了可就麻烦了。”她向工作人员连连道谢,“你们展会的服务总是这么贴心!这是我第三次来你们的展销会上购买东西了,宿州的产品物美价廉,我每次都会在摊位上消费很多,明年我一定还来光顾!”

菜市场随处可见的豆制品,为何能让杭州市民如此念念不忘?这个问题在摊主周德云的讲解下得到了解答。“我们家的东西都是用宿州本地黄豆制作,没有使用任何添加剂,懂行的叔叔阿姨们看到我们家千张、素鸡的颜色质地就能知道品质了。我们的产品主打一个无添加、口感好,豆香纯粹,每年在农展的销量都不错。”周德云表示。

一只手机,一份诚信。安徽豆果果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周德云用行动诠释了宿州农特产品展销会“绿色、健康、诚信”的理念。这场“手机漂流记”不仅让吴女士感受到了来自宿州的温暖,也为展会的口碑添上了一抹亮色。

架起结对合作帮扶桥梁

农业产业合作步入深水区

看看展会成绩单——4月30日至5月2日,三天展会时间,宿州参展112家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240余万元,其中现场销售额近170万元,线上销售额超80万元。签订各类贸易订单21个,金额超2亿元。

虽然展期较往年短,但宿州农品通过杭州嫁接长三角市场的初心和信心并没有改变。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鲁力表示,这场展会不仅是农产品的展示舞台,更是构建起宿州与杭州两地企业深度合作的桥梁。它将宿州的绿色农产品引入杭州市场,同时也为宿州农业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下一步,宿州考虑将整合资源,着力构建“永不落幕的展销会”长效对接平台,让杭州市民随时可品味宿州味道,随时可获取宿州农品,让优质优价的好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结对合作帮扶的深化。实施路径上,一方面策划宿州农特产品“一县一品”主题推介海报,联合中国建设银行杭州分行开展“五进”(进超市、进工会、进食堂、进社区、进学校)巡回展销活动,推动产品精准触达消费终端;另一方面探索在杭州核心区域布局宿州农特产品集合店,创新融合宿州特色餐饮场景,打造集产品展示、体验品鉴、品牌推广于一体的宿州农特产品集散枢纽,持续拓宽宿州优质农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市场辐射力。

商报讯(记者 祝芷媛 应茵 刘卓黎 摄影 李忠 项凯 制图 应茵 )出圈了!明明原本是一场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却云集了今年最潮的顶流——机器狗来助力、无人机照明来赋能、哪吒cos秀来助兴……全场不断有大朋友小朋友争背白居易的诗文,还有人好奇研究安徽牛海哥食品“零添加”系列预制菜的科技元素,想知道独家锁鲜技术到底是如何实现最大程度保留食材天然风味的,现场农动食品通过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动态演示从田间种植到加工仓储的全程数字化管控也让杭州市民惊叹……杭州老百姓久等的宿州番茄再度成为展会顶流,砀山酥梨、符离集烧鸡、红薯粉丝等更是风头正劲。三天展会时间,宿州组织了112家参展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240余万元,签订各类贸易订单21个,金额超2亿元,亮眼的销售成绩单彰显了宿州农特产品进入杭州市场的澎湃动力。有着“果海粮仓”美称的安徽宿州,在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发挥绿色优势,对接杭州广袤市场。

文化、科技与农展融合

杭州市民和宿州优质农产品双向奔赴

当夜幕降临,运河边的西湖文化广场被月色笼罩,来自浙江的极客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便携式照明无人机便上升到西湖文化广场上空,仅需三台便满足了整片农展区域的照明需求,成为展会的全新亮点。“今年展会期间温差比较大,白天温度太高,反而夜间集市有更多市民,这样的便捷照明让我们的展会销售更舒适。”参展商说。

数字之城杭州,今年因人工智能成为当之无愧的顶流。今年农展,一只驮着符离集烧鸡和砀山酥梨的机器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还会朝我们挥手,原地跳起等,很有意思。”前来逛展的市民愉快地和机器狗互动,也用这种新奇的方式实现宿州农产品与杭州市场的亲密接触。

要说亮点,今年的展会男一号当属“白居易”。运河是宿州与杭州链接的纽带,而在宿州留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千古名言,到钱塘治世实践,并致力于用诗词推广杭州而诞生的千古绝唱“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绝唱……“白居易”成为两座古城的文化链接。今年展会主打“白居易邀您杭城赶个宿州大集”,激起两地民众的统一文化认同,实现从文化到产业的有效转移。

在展会上,背一首白居易的诗便能免费获取一杯苹果汁或高原牦牛奶冰淇淋,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孩子通过背诗得到了即时性的成果转化,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你们这样的活动设计太有创意和正能量了。”一个孩子的妈妈参加活动后,为服务台的主办方竖起大拇指。

有白居易与白娘子的跨时空对话,有各具特色的现场打卡,有杭州退休干部职工组成的管弦乐队艺术添彩,还有杭城青少年装扮为时下潮流的“哪吒群像”,让这场农展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全覆盖,每个人都能在展会中找到自己的获得感。这是一场双向奔赴之展。

爆品背后是宿州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的支撑

“全宿启杭”已成为杭州人必打卡项

哪款产品值得买?消费者来说话。宿州四县一区,各地农特产品差异化发展,各具特色,挑逗舌尖滋味。来自宿州砀山县的酥梨、西瓜,萧县的鲜奶面包、预制羊肉,埇桥区的鲜牛肉、土麻鸡、青稞焦饼,灵璧县的鹿茸菇、番茄、鸡蛋,泗县的酸辣粉、可生食鸡蛋、刘圩大饼等展位前,排起长龙,更有消费者“三顾”展位,只为最真的那口宿州味道。

安徽砀郡梨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鲜榨梨汁,无疑是本次展会备受欢迎的热门产品,“用来榨汁的梨头两天就都用完了”,工作人员介绍道,展会期间,展位共卖出 200 多杯梨汁,一共用掉了六百多斤梨,前两日的火爆一直持续到第三天,依然有不少市民前来询问,“头两天都来喝过他家的梨汁,清甜又解渴,没想到这么快就卖光了,真应该多喝几杯!”市民刘先生笑着说。用科技说话,除了现榨,关于梨的深加工食品也在展会同步呈现,备受市民喜爱。

同样早早售罄的展位还有来自萧县的明亮面业,“我们这次带来了五百斤小麦粉,到第二天基本就卖的差不多了,今天一大早,剩下的也都被买走了”,明亮面业带来的皖强小麦粉,用的是萧县杜楼镇的当地小麦,分成5斤装与10斤装两种规格,“最受欢迎的就是小包5斤装的,拿回家做面、包包子都很合适的”,明亮面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的销量和我们预期差不多,按这个架势,下次来参展可以再提高点备货量。”

科技赋能农产品,不少亮“硬实力” 。安徽牛海哥食品携“零添加”系列预制菜亮相,其独家锁鲜技术最大程度保留食材天然风味;瑞中食品主打“药食同源”理念,推出枸杞肽能量饮、灵芝咖啡等健康功能饮品;农动食品通过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动态演示从田间种植到加工仓储的全程数字化管控;顶元农业则聚焦富硒功能农产品,展出涵盖富硒稻米、果蔬及深加工产品的全品类矩阵。展区内试吃体验、商务洽谈络绎不绝,多家长三角采购商现场达成合作意向,签约金额预计突破百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笑果农牧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鸡蛋几乎人手一件,“我们公司售卖的鸡蛋,主要分成两种,乌鸡蛋和土鸡蛋,土鸡蛋折合下来一枚只要6角钱,乌鸡蛋相对贵一点,一枚也只要1元”,参展的三天里,笑果共售出超过5000枚鸡蛋,“这样的鸡蛋又实惠,吃着又放心,我直接买了两盒回去,够吃半个月了。”市民王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