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入局给外卖行业带来了新的竞争活力,如何在消费者、骑手、商家三者之间达成利益分配的最优解,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大难题。
中国物流学会研究员李勇建议,在骑手端,应建立 “新就业形态社保池”,由平台、骑手、政府共同缴费,解决兼职骑手参保难题;推广 “弹性考勤 + 积分制”,替代简单粗暴的超时罚款。在商家端,平台应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如供应链优化、用户数据分析,而非单纯依赖补贴;建立 “品质认证体系”,让优质商家获得流量倾斜。在监管端,要加快出台《平台经济反垄断法》,明确 “二选一”“大数据杀熟” 的认定标准;建立骑手权益保障基金,由平台按订单量计提,用于工伤赔付、职业培训。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刘远举提醒:“不要神化某一个平台的作用,行业进步需要系统性改革。京东的挑战倒逼美团、饿了么升级,而最终受益的是整个生态 —— 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骑手权益得到重视,商家获得公平竞争环境,这才是‘风云再起’的真正意义。”
站在 2025 年的节点回望,京东外卖的入局不仅是一次商业竞争,更是一场关于 “平台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 的社会实验。当补贴大战的硝烟渐散,当骑手权益的承诺落地生根,当商家在多平台间找到平衡,外卖行业或许能迎来真正的 “质变”。这场变革中,没有绝对的赢家或输家。消费者用指尖投票,骑手用脚步选择,商家用数据决策,监管用规则引导。正如朱阿根烧饼铺老板所说:“只要平台不搞歪门邪道,实实在在做服务,我们小老百姓就有盼头。” 外卖江湖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所有参与者都在等待一个答案 —— 当潮水退去,谁在真正为行业创造价值?未来,外卖行业只有在不断解决问题、创新发展中,才能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平衡支点,实现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