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天目窑 青山护窑址

——记临安区於潜镇谢家村文保员罗跃南

2025-04-16

“警戒区域、尽快离开……”在天目窑遗址群所处的山林监控的警报声不时响起,打破山林的寂静,也拉开了文保员罗跃南一天工作的序幕。

於潜镇谢家村,广袤的田野映入眼帘,连绵的山峦环绕四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目窑遗址群,就隐匿在这片宁静山林之中。尽管千年窑火已熄灭,却留下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

2020年,罗跃南成为天目窑遗址群的一名文保员,自此,她就与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紧紧相连。寒来暑往,四季更迭,她几乎天天穿梭于山林间,一丝不苟地履行巡查、防火、管理等各项职责。

天目窑遗址群主要分布在於潜镇和天目山镇境内,是一处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并作为外销物品生产基地与设施的民窑窑址。2005年,它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安保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天,罗跃南都会沿着蜿蜒却又无比熟悉的山路,仔细查看这片遗址。“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谢家一号窑,这里已经挖掘和覆土处理了,乍一看,似乎没什么特别的痕迹。”罗跃南一边介绍着,一边用手轻轻拨开路边的杂草,仔细查看周边的环境,并掏出手机拍摄照片留存。

罗跃南的巡查范围有6平方公里。“我每次过来首先会留意有没有冒烟的地方,绝不能让意外发生,此外,任何形式的动土行为也是不允许的。”罗跃南说道。

几年前,家门口的天目瓷陈列馆建成,罗跃南主动学习当地历史文化知识,每当有参观团队、研学团队到来,她总是热情迎接,担任讲解员,用生动质朴的语言为大家讲述天目窑的前世今生。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宣传天目窑文化,业余时间,罗跃南充分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带领村民编排了舞蹈《情系天目窑》。在排练过程中,她反复琢磨每一个动作,力求通过舞蹈的形式,将天目窑的历史文化生动地展现出来。“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天目窑,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罗跃南充满期待地说道。

正是有了像罗跃南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文保员,天目窑文化的火种才能在传承中愈发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