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筑英学校的虚拟实验室内,学生正在使用手柄做实验

杭州绿城亲亲学校学生正在上戏剧课
商报记者 严斐 徐敏月 图片由各个学校提供
上周五上午,杭州绿城亲亲学校亲亲大脑-iMac机房内,四年级阿尔法之家的学生正在上戏剧课。与普通戏剧课不同,每一小组学生的身旁都“站”着一个“合作伙伴”——机器人。这堂课,学生们的任务是要让“机器人”参演他们的戏剧角色。
“学校有戏剧课,我们想让机器人与我们一起演戏。”四年级学生沈念初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编程让机器人Billy也成为戏剧舞台上的一员,完成一些舞蹈动作。在课上,孩子们还用豆包平台打造了一位名叫“小亲”的智能体导演,她建议孩子们为机器人Billy增添表情,让它能够更生动地表达情感。孩子们使用AI绘画技术来创作表情包,将这些表情包展示在机器的显示屏上,每一个细微表情的变化都仿佛是机器人Billy在跟孩子们沟通,表达内心的情感。
无独有偶,30公里外的春晖小学504班学生吴雨宸拿着AI习作批改生成的报告,正在修改誊抄自己的作文。她说:“自从用了AI批改后,我看到了更多的写作可能性。比如描写一朵鲜花,AI给我的参考范例不仅多,而且总是很生动。”
随着DeepSeek的出圈,人工智能这四个字再上热搜。我们发现,杭城校园内有学校开设了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课程,老师们也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各种人工智能软件帮助备课与授课,甚至有家长也尝试通过这些软件辅导孩子作业。
有老师坦言,人工智能进入教学,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便利外,也让他们面临新的思考与挑战。
AI在校园
人工智能作为辅导老师进入课堂
对于杭州绿城亲亲学校的学生而言,运用人工智能解决真实问题已经渗透到每一门学科。学校实行“BYOD”即自带设备进课堂,孩子们有的带ipad,有的带mac,课上人人有设备,使人人学AI在亲亲校园里成为了可能。从1年级到9年级,学校也设立了相应的AI学习目标,从入门体验到技术运用再到高年级的实践创造,结合AI能力目标制定了相应的AI课程框架,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新科技带来的便捷。在上周五的这堂戏剧课中,拥有人工智能体的机器人扮演了双重角色,分别是同伴和辅导老师。课堂上,学生们经过小组讨论,赋予机器人戏剧的某个角色,通过编程的方式,让机器人能“说话”、会表演,成为他们的一分子。
同时,机器人也是学生的辅导老师,会根据他们的需求,给出一定的参考意见,甚至是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有学生觉得某一句台词还不够优美,想要优化,可以将机器人设定为语文老师,就能得到一些类优美的词句作为参考。
“这些人工智能体,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们,让学生们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陈燕燕老师说,在课堂中,经常会遇到一个情况——不同小组遇到的问题不同,老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人工智能的智能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就充当了跨学科老师的角色,会参与到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此外,陈老师还提到,小组内每个学生在讨论发言时,机器人会一一识别与记录,并进行归纳整理。学生讨论结束后,机器人会根据学生讨论时的发言,给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相当于给学生一些新的思路。
虚拟不“虚”这样的实验室有可为
2023年,上城区有6所学校开设了虚拟实验室作为试点,蒋筑英学校凭借一脉相承的“科学基因”雀屏中选,成为其中之一。
“作为科技特色学校,我们一直都希望在更多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和AI相关的教学,虚拟实验室是一项突破。”蒋筑英学校副校长周钧皓告诉记者。
目前蒋筑英学校有一个专门的科学教室,里面的每一台电脑都配备了虚拟实验室。并且从1.0到2.0,已经完成了一次升级。
“三个科学老师都经过了系统的培训,能够完整地操作虚拟实验室。在课程安排上,每个班级在每个学期里,都有固定的周期计划,其中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课程都需要跟虚拟实验室相结合。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既保证了虚拟实验室的利用率,也能让学生们的操作日益熟练。”据周钧皓介绍,截止到上学期,学校已经积累了一些比较典型的课例,也形成了可观的虚拟实验室观点和数据报告,有利于加速后续的改进。
AI习作批改已推广
2024年11月,春晖小学开始启用文曲智阅软件进行AI习作批改。
春晖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来婉萍告诉记者:起初是决定在504班进行试点,只是一启用就在全校的语文教师圈中风靡了起来。“目前,学校3-6年级的语文老师都在使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给老师们进行了通识培训,大家觉得AI批改确实能够给老师们进行基础性工作减负。”
来婉萍认为,这是一项不需要增加硬件设备,只需要在手机中安装软件就可以实现的AI技术,与目前学校的教学需求达到了最大程度的适配。加上软件技术较为成熟,操作也简单,不会给教师的使用造成技术壁垒,“这样的工具,就能成为良好的教学辅助。”
在众多人工智能教学工具中,AI习作批改已经风靡杭城的各中小学校,其出现频率居高不下。
(下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