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两总部安全无恙
益子重雄的部队5月22日夜向武军寺的八路军总部部分机关发动奇袭,结果扑空。事实上,早在这一天早上,这支部队的行踪在桐峪西北老林圪洞附近已经被民兵发现,八路军总部并得到这样详细的报告:“发现一支来路不明的武装队伍,身着便衣,携带小型电台,约有100人,后去向不明。”可见,这支日军一出动身份便已暴露,根本就没人把他们当作八路军。彭德怀、左权综合判断情报,随后决定总部开始转移。这份报告成为八路军总部决定迅速转移的有力依据之一。
另一路日军大川桃吉部,冒充八路军新六旅一部试图袭击129师在会里村的师部。这支敌军化装功夫到家,竟然在当地农会帮助下于22日渡过漳河,并在岸边的宋家庄与八路军部队同村吃饭,接着就骑自行车奔袭会里,应该说日军的情报还是比较准确的,行动也很迅捷。不过,此时日军判断八路军总部所在的麻田是129师总部。这个错误的信息使大川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犹豫,因为他的任务是突袭129师师部,怕自己贸然攻击会里造成打错目标。结果,刘伯承恰好在此时组织129师师部撤离。等大川确认了情报赶到,129师总部已经撤离几个小时了。刘伯承和129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是晚上九点离开会里的,大川是十一点赶到!
接着,日军总部根据129师电台信号,通知“大川挺身队”继续向王堡追击129师师部。如果被这支日军缠上,刘伯承的处境将十分危险,因为他的身边带有大量的后勤机关和非战斗人员。正在这时,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皮定均发来一份电报,通知了刘伯承这支奇特敌军的动向:“小曲峧发现穿皮鞋、灰衣服的敌探百余,有向王堡、会里前进模样。”这份情报实际上是小曲峧民兵22日就发出的,但因转手耽误,23日才送到刘伯承手中。如果大川第一次突袭动作更快一些,皮定均司令员就会因延误送出情报而误大事,不过这已足够让刘伯承躲开这个敌手的第二次打击了。129师师部当即第二次转移,又让大川扑了空。他得知刘伯承已进山难以追到,只好偏关会合日军主力去了。这路日军可说是无功而返。
“挺身队”作用有限覆灭有期
“益子挺身队”真正的“功绩”是它首先发现了转移到郭家峪的八路军总部,并将这一情报报告给在潞芳指挥作战的第一军参谋长花谷正,这直接导致了日军调整部署对八路军总部采取全线围击。
当时,八路军总部面临和129师师部同样的困境,但应对上不甚得力。主要是前一阶段主要精力用于应付日军对冀中的大“扫荡”,而对自身安危考虑不足。前几次八路军总部虽遭到突袭但最终无恙,原因是129师主力在周边活动,并以重大代价保卫了八路军总部,而这一次129师师部同时遭到攻击,自顾不暇。此外,八路军总部机关稍显臃肿,机关和非战斗人员较多,这对突围拖累甚大,自23日彭德怀下令转移起,整个总部直到24日晚上才开始行动而且动作甚慢。由于“益子挺身队”提供了准确情报,日军在十字岭截住了转移中的彭德怀纵队进行猛烈围攻,并以第29独立飞行队反复轰炸。本来还想伺机寻找空隙突围的八路军不幸钻进了日军的伏击圈。总部经过激战最终突出重围,但八路军因此遭受极大损失,左权将军就是在此战中牺牲的。此后八路军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
但“益子挺身队”将左权将军的死归入自己的战绩,实则大谬不然。当时,左权将军的遗体是三名党校学员仓促安葬的。日军破译八路军的电文得知此消息后,特意返回战场发掘并拍照炫耀战果,后来八路军重新迁葬。左权将军遗体上的创伤显示,他死于近距离的炮弹爆炸,这无疑与“益子挺身队”无关。“益子挺身队”的作战形式是轻装奔袭,最大型的武器是机枪,而此日文资料中称左权将军死于其用轻武器的突袭,显然与事实不符。左权牺牲是在十字岭上,当时他已冲过了日军的两道封锁线,并且不处在与日军近距离交火的状态。左权将军牺牲时现场并没有日军,日军也不知道左权牺牲的经过,他们所称“益子挺身队”射杀的“左权将军”可能是朝鲜独立同盟主席金白渊,他也在此战中牺牲。朝鲜方面后来回忆说他“突然遭到敌人特务的射击而死”,很可能是“益子挺身队”把他误认作了左权将军。
从日文资料描述来看,日军对特种部队的使用并不到位。书中大谈“益子挺身队”“和两千八路军血战终日”显得荒谬不堪,既然是特种部队,就不应如此大打消耗战。看来,日军还是习惯像蛮牛一样的死打硬拼战术,不懂得现代特种部队的使命,所以,尽管抓住了重要情报却在实战中毫无建树,最后连自己的长官也不予看重。
两支“挺身队”的最终归宿则是自消自灭。益子重雄战后回忆,他在中国战场上共计损失了173名部下,这已远远超出了他的队伍当初的总数。其中87人算是“白骨凯旋”也就是回了老家,还有86人的骨骸都扔在了中国。他在中国担任军事主官的最高位置,就是223联队第三中队中队长和“益子挺身队”队长,此后担任幕僚(参谋),不再直接指挥部队了,他和他的这类特种部队一直默默无闻,想必是“乏善可陈”吧。(完)
据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