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 丁梦晨
当全网都沉浸在对哪吒形象二次创作的热潮中时,上城区凯旋街道景芳社区里,一位67岁的老人邹建国凭借着精湛的剪纸技艺,为这场“哪吒热”带来了别具一格的“三创”:他凭借一双巧手,将网友们用AI制作的哪吒形象,通过剪刻技艺呈现在红纸上。
以刻为主、以剪为辅
他用巧手剪出哪吒的“精气神”
走进邹建国的创作空间,常常能看到这样一幕:他戴着老花镜,神情专注地坐在桌前,刻刀和剪刀在他手中灵活翻转。为了剪刻哪吒,他常常一坐就是半晌,眼神沿着纸面线条缓缓移动,手不时变换用力方向,完成一处后,还会轻轻吹去滑落的纸屑 。
“之前很少剪刻动漫人物,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生疏,到第三幅作品时才慢慢摸到了诀窍。”邹建国坦言。在他的精心雕琢下,不同形态的哪吒跃然纸上。有的敛眉皱鼻、安静伫立,透着一股内敛的神气;有的咧嘴大笑、生动活泼,仿佛能听见那爽朗的笑声;还有的侧身起招、动态十足,红衣“魔童”好似要冲破纸面,跃然眼前。
起初,邹建国尝试用剪刀来完成哪吒的剪刻,可在实际操作中,落脚处的变形让他意识到“此路不通”。于是,他果断调整策略,改为以刻为主、以剪为辅。
如何判断哪一部分该除去、哪一部分该保留呢?邹建国自有一套方法。他结合了哪吒纯粹、炽热、勇敢的人物性格特点,在剪刻时保留大部分纸张,以阳面多、阴面少的方式来勾勒神态细节。他解释道:“按照剪纸的规律,镂空部分大多会让作品容易塌陷,失去一些‘精气神’。”
艺术相通
会剪纸的厨子竟是雕刻大师
邹建国对艺术的热爱,源于儿时。那时,受画家邻居的影响,他就痴迷于画画和剪纸。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剪纸成本低,报纸、废纸、装饰用的蜡光纸,都成了他创作的原料,剪纸也成了他精神世界的重要寄托。
为了生计,邹建国后来当了厨师。比起普通的热菜制作,他对需要雕刻镂空技术的花式冷盘更感兴趣。“这和剪刻很相通,把五颜六色的食材摆成自己设计的样式,看着色香味形俱全的‘艺术作品’,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邹建国回忆道。
年轻时,邹建国雕刻过鸳鸯、仙鹤、龙、凤、鱼等多种象征吉祥的冷盘形象。凭借极高的审美追求和高超的雕刻技术,他的作品常常让客人赞不绝口,甚至舍不得下筷子。
退休后,邹建国重拾剪刻爱好,“专业程度”却更甚从前。他不再局限于临摹,而是开始创作各种独具创意的剪刻形象。拥有橄榄枝信子的立体蛇、口衔祥云的斗牛、脚举“大吉大利”旗帜的福猪……这些作品都融入了他“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创作思想。他总是在原本形象的基础上,添加各种寓意美好的元素,寄托对生活蒸蒸日上的祝愿 。
如今,邹建国已然成为街坊四邻皆知的剪纸达人。在空余时间,他会在社区给小朋友上剪纸课,还会举办作品展。这次的哪吒系列作品,他打算送到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展出,希望能给社区的小朋友和青年人“打打气”。
在邹建国看来,如今的哪吒版本已经被赋予了新时代的特征。“‘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不仅是一句热血的台词,还传承着先辈们对自我价值的笃定与对命运的抗争精神。”他感慨地说,“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被一时的困境束缚,不要向命运轻易低头,要勇敢地去追寻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