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铎(右)、虹云在武汉古琴台举办的读书会上分享与长江相遇的故事。据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

虹云 据央视新闻频道(截屏)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从《农民信箱》到《午间半小时》,她开创了“说新闻”的先河;从《话说长江》到《话说运河》,她开创了电视专题片解说娓娓道来的新模式……
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消息,总台知名播音员、主持人冯云(播音名“虹云”)2月13日11时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0岁。
虹云1944年6月出生,1961年2月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4年7月调入中央电视台。作为首批获得“金话筒奖”的节目主持人之一,她参与主持的《午间半小时》《话说长江》等节目具有广泛影响力。
●听众观众 难忘她
她的声音曾陪伴一代人
很多人熟悉虹云是从《话说长江》而起,但虹云说,广播才是她梦开始的地方。
虹云于1944年6月出生,原名冯云。1961年,17岁的虹云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经过层层选拔走到中央台的话筒前。
彼时,电视尚未完全普及,家家户户的收音机打开就能听到虹云播报,其人其声皆堪称那时中国的“第一网红”。虹云播报在业界被称为“难忘的中国之声”。
1981年,在央广《农民信箱》和《大众经济》两个节目中,虹云尝试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亲切、幽默的播报方式,在听众中引发强烈反响,也促成了新中国第一批主持人的诞生。
1987年,中国第一档谈话节目《午间半小时》开播,虹云和付成励担纲主持,这个探讨改革方方面面的“午餐桌上的话题”立刻引起了全国轰动。在这里,虹云抹去了过去的播法,练就了“实话实说”的主持人语态。在谈“半小时”节目创作体会时,虹云曾说,声音距离感控制在一米之内,嘴距离话筒大约20厘米。近了,才有可能亲。就是这位话匣子里的节目主持人,让主持人节目《午间半小时》成为上个世纪80年代的节目经典。
上世纪80年代央视摄制的系列节目《话说长江》,由虹云和陈铎担任主持人,声情并茂的解说影响了几代电视观众。媒体甚至给了她一个身份:《话说长江》女一号。
退休后仍然活跃在朗诵艺术领域
退休后的虹云仍然积极从事朗诵艺术活动,不仅活跃在广播影视里,还活跃在舞台上,近年多次参加重大庆典演出活动,如“回归颂·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春潮颂·庆祝改革开放二十年”“祖国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
200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大型文献纪录片《毛泽东110个故事》由虹云解说;200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100个故事》也是虹云解说的。
2020年底,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组建了播音朗诵专家团队,团队由全国130多位播音指导、大学播音专业教授和一级演员组成,虹云是专家团队的组织者和牵头人。当时已76岁高龄的虹云又披挂上阵,组织、带领并亲自参与录制学习强国网络平台的大量音频节目和作品。这些作品和节目在全国都有上亿的收听量,产生了巨大、积极的收听效果。
●家乡湖北 难忘她
去年春天参加“知音湖北·遇见书香”活动
2024年4月24日,虹云、陈铎参加了在武汉古琴台举办的“知音湖北·遇见书香”读书会。读书会现场,她说:“我祖籍湖北崇阳,我是湖北姑娘。”
当时,年届八旬的虹云回到故乡,带着少女的俏皮,“对于故乡我有着至纯至真至亲的情感,我的家乡如诗如画。”
“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岛外的长江!”
“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美哟!这也是长江!”
熟悉的旁白响起,瞬间把现场听众的记忆拉到1983年。作为一部展现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在上世纪末曾风靡大江南北,创造中国纪录片收视率纪录。活动现场,陈铎和虹云两位白发苍苍的老艺术家再度搭档,重现经典,声音穿透过40余年的时间仍饱含激情。
虹云说,在《话说长江》录制过程中,长江湖北段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里,长江不仅展现了一手挽起高山、一手挽起大海的壮美画卷,更是承载了长江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去年9月参加长江艺术季开幕式
2024年9月14日,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两江盘龙号游船上,诗朗诵《再话长江》响起,曾担任《话说长江》主持人的著名朗诵家陈铎、虹云从41年前的故事开始讲起,共话长江记忆,重现纪录片《话说长江》的经典片段。
这个名为《再话长江》的诗朗诵节目,也是媒体记者能够查询到虹云给公众留下的最后公开影像。
因长江而结缘湖北的虹云、陈铎等人,一直关注湖北的发展。他们说:湖北为长江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年,《话说长江》把古老的长江文明介绍给了大家;今天,湖北等长江沿线省份又把一个充满活力的长江展现在世界面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定会从湖北向全世界唱响。
●业界晚辈 难忘她
“永远铭记虹云老师的深情和激情”
“这位用声音陪伴几代听众的艺术家,这位以声音温暖几代人的艺术家,用一生诠释了何谓‘声入人心’,何谓‘生命如歌’,永远定格成时代记忆里的一抹虹光。”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对虹云表示悼念。
“她的形象、声音深入人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张泽群说,当年9月,他第一次走进《午间半小时》播音间,跟着虹云录制节目,“永远铭记虹云老师的深情和激情。”
虹云的影响,不仅在于这些著名节目。北京人艺宣传处副处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原主持人顾阳说,她的汉语拼音基础就是默默跟着虹云打下的——小时候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打开黑白电视机,就跟着虹云老师主持的节目学习。
“灿灿虹云,湛湛长江。声动天地,今成绝响!”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屈金星用一首短诗表达了对虹云的怀念。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教授付程撰文回忆:1986年读研究生期间曾到央广播音部实习。印象中,虹云老师在那个年代的播音员中是比较爱学习和钻研的一个。见到虹云老师时,她除了在看稿子,就是看报、看书学习,或是和同事探讨业务,几乎没有看到过她和别人闲聊天。向她请教业务问题时,她总是热情、耐心,虚心讲解。
天津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郝娟、刘涛都是虹云老师的学生。虹云去世当天下午,二人匆匆赴京,目送恩师最后一程。
(信息来源:新华社,天津广播、澎湃新闻、新民晚报、中国播音主持史研究基地、长江日报、湖北文旅、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