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它是绍兴年夜饭上的压轴“硬菜”
每满/商报记者 陈敏
对人们来说,吃过年团圆饭是最开心的时刻。这个时候,绍兴人的餐桌上,家家户户都会有一碗——绍三鲜。相对其他菜的精致玲珑,绍三鲜朴实自然、丰盛实惠、圆满吉祥,是老绍兴的味道。
相传南宋初年,绍兴张员外为解宋高宗之忧,敬献一道汇聚越州之精华的菜肴,宋高宗品尝后大呼“鲜哉、妙也”,因得知这道菜的食材汇聚了越州稽山、鉴水及田野之精华,为其赐名“绍三鲜”。在绍兴,绍三鲜是重大场合的压轴“硬菜”,有着“无三鲜,不成席”的说法。
绍三鲜虽是绍兴有名的“硬菜”,但它美而不华、鲜而不奢,其食材极为质朴,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鱼圆、肉丸、黑木耳、蛋饺、山笋、火腿、香菇……诸多食材都是寻常人家可得之物。
吃上一口,鱼圆顺滑、山笋清脆、肉圆鲜嫩……一道菜中能品尝到多种滋味。过年期间,当满满当当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聊着、笑着,很美好很生活。
绍三鲜的烹饪方式也简单朴实,家家户户都可上手制作。
原料:鱼圆、肉圆、蛋饺、猪肚片、笋片、香菇、娃娃菜等
调料:绍酒、精盐、葱段
制法:
1.鱼圆汆熟、肉圆蒸熟,其他原料改刀焯水;
2.先炒娃娃菜装盘待用;
3.起葱油锅后,下清汤或鸡汤,加入配料,至沸撇去浮沫;
4.加入肉圆、鱼圆、蛋饺、猪肚片、笋片、香菇等,烧沸后盛入大碗内,即可。
此豆腐非彼豆腐?
义乌民间的这道传统名点,竟是佳节的解腻好手
每满/商报记者 蒋元豪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摆满各式各样的美食,吃多了难免觉得腻。而对于义乌人来说,一碗润滑的择子豆腐下肚,便能让人顿感清爽,继而带走油腻。义乌人口中的解腻好手,说的正是它。
大多数人听闻“择子豆腐”这个名字,往往会联想到平时吃的豆腐,但是此豆腐非彼豆腐。择子豆腐是义乌当地人用一种叫择子(学名“石栎”)的野果制作而成的传统名点,这种豆腐呈栗壳色,韧而光滑,入口清凉,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每年秋天,择子成熟时,义乌当地百姓都会上山采摘,将其加水磨成粉,晒干后储藏,以备常年制作。正月里,择子豆腐是解腻的好手。而在盛夏,它又成了祛暑的利器。
品尝择子豆腐,最重要的是不能忘了加上几勺义乌红糖,少了它择子豆腐也就失去了灵魂。甘甜的红糖与润滑的择子豆腐搭配在一起,组成了这道令大家难忘的独特美食。
原料:择子粉、清水、红糖
制法:
1.将择子粉加水搅拌均匀;
2.放入锅中蒸煮,直至择子汤颜色变深;
3.将煮好的择子汤倒入盆中自然冷却,直至变成择子豆腐;
4.用刀将择子豆腐切块,加入义乌红糖即可食用。
姜还是老的辣,汤还是姜汤的暖
这碗面才是台州美食“王者”
每满/商报记者 邱仁森
海之韵,姜之情;一碗面,千般味。这里给大家介绍一道台州家乡的经典美味:姜汤面。
俗话说“冬食萝卜夏品姜”,但在台州,人们对姜的热爱并不受季节的限制。一年四季,台州人都离不开姜香。台州靠海,湿度较高,而姜以其独特的祛湿散寒功效,不仅成为日常饮食的佳品,还赋予姜汤面“药膳”的美誉。
这道面食的灵魂在于姜的运用,无论是姜片还是姜汁,都能让整碗面香气四溢。选用的面通常是米面(又称米线或粉干),配料丰富,包括小白虾、虾干、蛤蜊、冬笋丝、黄花菜干、香肠、豆腐皮、香菇、菠菜(或小青菜)等,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制法:
1.起锅烧油,将香肠、虾干、冬笋丝、香菇、黄花菜干等配料依次放入锅中翻炒,炒出香味,随后加入姜汤或姜汁(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用量);
2.加入适量水煮沸;
3.加入米面和易熟的食材(如小白虾、蛤蜊、菠菜、鲜双孢菇、豆腐皮等),煮至所有食材熟透;
4.根据个人口味调味,一碗鲜美的姜汤面就大功告成。
这道糯米点心形似水果杨梅?
金华磐安的喜庆三宝之一,每逢节日宴席少不了它
每满/商报记者 陈慧怡
这里,给大家介绍金华磐安年夜饭上的一道传统美食——杨梅馃。这道美食不仅因其独特的外形酷似水果杨梅而得名,更承载着磐安人民对“红红火火、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景,被誉为磐安喜庆三宝之一。
在磐安,凡是过节、办喜事,每逢重大节日宴席上必不可缺的一道菜就是杨梅馃。在磐安人民的习俗中,杨梅馃代表了喜庆、祝福之意,每逢宴席过后,杨梅馃还会被用来当作“回货”,馈赠亲戚、本家和邻里。
据当地史志记载,杨梅馃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独特风味小吃。它通常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经过精细加工后,包裹着甜而不腻的馅料,再经过蒸制而成。其外观晶莹剔透,形似杨梅。
原料:红糖、芝麻、糯米
制法:
1.染米:用植物洋红将糯米染色;
2.调馅:用红糖、芝麻、核桃肉按一定比例调成;
3.和面:使用经过水磨处理的糯米粉,这样和出的面团才会更加细腻、光滑;
4.做生圈:首先将面团搓成小圆球,再捏出一个小窝,将调好的馅料放入其中,小心地封口,最后再次搓成圆球形状;
5.裹红米:将已经做好的生圈在红米中滚动,使其表面均匀地裹上一层红米,这样不仅增加了美观度,还让糯米制品的口感更加丰富;
6.上锅蒸:将裹好红米的生圈放入蒸锅中,蒸约10分钟,蒸好后,颜色红润如杨梅的糯米点心就完成了。
面中藏海
温州人过年必吃的这碗面,鲜得让人拍案叫绝
每满/商报记者 侯惠惠
在温州的大街小巷,三鲜面馆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到了年节,面馆里的食客就更多了,有食客刚从外地回来就直奔面馆,为的就是来上一碗地道的三鲜面。
温州三鲜面的“鲜”,来源于它丰富多样的食材。乐清湾为温州提供了大量的鲜美海产。这里的滩涂辽阔肥沃,盛产各种鱼、虾、贝、蟹等,尤其以牡蛎、蛤蜊等最为出名。鲜嫩肥美的牡蛎、蛤蜊,也正是三鲜面的重要原料。除此以外,丰俭由人,小黄鱼、青蟹、小青龙……都可以加进三鲜面中。
先喝汤、再吃面,吃吃牡蛎剥剥虾,每一口都像是在与大海撞个满怀,鲜得让人拍案叫绝!春节期间,不妨试着在家做一碗三鲜面。
原料:粉干或手工麦面、白虾、鸡蛋、猪肉、小青菜、适量各类海鲜(小黄鱼、青蟹、蛤蜊、蛏子等均可)
调料:生姜、葱、料酒、酱油、盐
制法:
1.将粉干用温水泡好捞出,手工麦面备用即可;
2.做姜蛋,姜洗净后去皮切末,鸡蛋姜末搅匀,小火煎好备用;
3.锅里放油,放肉丝、葱,放入白虾、蛤蜊等,加适量盐、料酒、酱油,稍稍翻炒,倒入适量水,加入姜蛋、小黄鱼(如果放的话需要提前煎好),猛火烧至汤汁变成奶白色;
4.放入粉干(手工麦面),可根据喜好加入小青菜、葱,至面熟即可。
一年只卖一季
安徽马鞍山冬季必吃美食来自一只羊
每满/商报记者 李子逸
过年,又到了吃货们出动的季节。这是一款来自安徽马鞍山,专属于小马人舌尖上的年味——霍里羊糕。
据说自清代晚期开始,霍里老街一带的农户就有着每到冬季必吃羊糕的习俗,当地制作的羊糕更是出了名的好吃。
霍里羊糕用的是本地山羊,整个制作过程需20多个小时,历经羊肉炖煮、脱骨、冷却、压实熬汤、浇汤、自然冷却等步骤,传承百年的古法技艺,羊肉的鲜味被最大限度保留下来。成型的羊糕晶莹透亮,状如膏脂,肉质酥烂绵软,还混合着羊脂特有的香气,蘸上麻油、辣椒、香醋等调料,羊糕的口感层次更加丰富了,鲜而不腻,香而不膻。
因气温的限制,霍里羊糕一年只卖一季,如今已经成为小马人冬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制法:
1.去皮羊肉清洗后,高温蒸煮5-6个小时;
2.羊肉七八成熟的时候,转用小火闷并剔骨;
3.闷到汤中无水,上箱,压板后风冻;
4.羊肉骨头等继续用火熬成油状;
5.羊糕定型后,取下压板浇老油揭面子,过夜冷冻。
吃羊肉?来宁夏!
承载宁夏游子乡愁的辣爆羊羔肉有何魔力?
每满/商报记者 刘卓黎
辣爆羊羔肉,无疑承载了每位在外奔波的宁夏游子的乡愁。每逢新春佳节,一口羊羔肉下肚,忙碌了一年的宁夏人就知道,到家了。
羊羔肉要选肋条,肥瘦相间,带着皮。铁锅烧热,倒入胡麻油。油温七成热时,葱段、干辣椒依次下锅,噼啪作响间,香气便溢满了整个厨房。羊肉入锅的瞬间,油花四溅。
火要大,翻炒要快。这是爆炒的精髓。羊肉在锅中跳跃,渐渐染上金黄。这时,该是调味的时候了。盐、花椒、八角、桂皮,只需这些寻常的调料,却能调出羊肉最本真的鲜嫩。
端上桌时,羊肉外焦里嫩,咬一口,汁水四溢。这是宁夏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无论走多远都忘不了的味道。
原料:羊羔肉 干辣椒 葱段 芹菜 火锅底料
制法:
1.油烧热,倒入火锅底料;
2.放入红辣椒及葱段炒香;
3.加入羊羔肉大火翻炒;
4.翻炒至羊肉微微金黄加入开水焖煮2分钟;
5.开锅后加入洋葱、芹菜继续翻炒;
6.加入食盐、生抽、老抽提味上色;
7.翻炒至水分收干 加入粉条;
8.待粉条熟透即可出锅。
流传千年
这是一道逢年过节必上桌的富阳名小吃
每满/商报记者 宣鸿蝶
龙门古镇地处富春江南岸,是如诗如画的江南小镇,三国霸主孙权的故里。龙门面筋——这道富阳名小吃,便起源于此。
龙门面筋,又叫孙权面筋。相传孙权成为江东统帅后,有送粮队伍遭遇暴风雨,粮草淋湿,面粉成糊。百姓将其制成面团,洗涤出筋,包肉烧熟,成了一道佳肴。后来,常被孙权用来犒劳将士,流传千年。
做龙门面筋第一步是洗面筋。馅料搭配也有门道,猪肉油润、韭菜鲜香、笋干脆嫩,三者切碎成丁,口感丰富,讲究一些的,还会把笋干替换成鲜笋,或加点榨菜,提提鲜。
材料都备齐后,将面筋揪成小团,摊平,包入馅料,手指轻轻一捻一按,一个饱满龙门面筋就包好了。放入油锅,炸至金黄捞出。趁热尝上一口,外脆内鲜,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原料:面粉、韭菜、猪肉、笋干
制法:
1.洗面筋。准备带麦皮的面粉,加水、少量盐,和成面团,放入清水中反复搓洗,搓出面筋;
2.准备馅料。将猪肉、笋干、韭菜切碎成丁,捏成圆子;
3.将洗好的面筋放入热水中,揪成乒乓球大小的小团,摊平,包入馅料。再放入油锅,炸至金黄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