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月山村晚”依旧精彩

绍兴城市广场热闹非凡

台州1号公路玉环段美不胜收

人们纷纷打卡常山北门历史文化街区
每满/商报记者 张宇帆
半月烟居半月山,松篁荫翳抱东环。在浙江省庆元县,有一个形如半月的村落——月山村,这里不仅拥有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拱廊桥,也是被誉为全国“村晚”的发源地。
1981年小年夜,在月山村小学的操场上,几盏煤油灯、三两乐器,伴随着锣鼓声,中国最早的乡村春节联欢晚会自此拉开了序幕。也是从那时起,“月山村晚”便成了村民们一年中翘首以盼的欢聚时刻,也是无数游子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愁。
岁月流转,斗转星移。如今,“月山村晚”已走过四十五载春秋,从最初邻里间自娱自乐的小型聚会,到现在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的文化盛事,“月山村晚”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却始终保持着那份质朴与真诚。
今年,村晚依旧如约而至,村民吴岩淼也一如既往地出现在舞台上,拉起他最为熟悉的二胡。从1981年参加表演至今,吴岩淼见证了“月山村晚”的成长与发展。这些年来,尽管舞台变得更加精致,节目形式更加多样,但那份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却从未改变。
近年来,越来越多90后开始加入“月山村晚”的筹备与表演中。这些年轻身影,带着现代的艺术视角和创新精神,使得“月山村晚”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增添了时代气息,让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活动焕发出新的光彩。正如古语所云:“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正是这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让“月山村晚”历久弥新。
当夜幕降临,月光洒满大地,“月山村晚”的最后一曲缓缓落下帷幕,但它带来的温暖,将伴随每一个归家者度过漫长的寒冬,直到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到鲁迅笔下的风情会稽
这里的年有啥不一样?
每满/商报记者 严斐
绍兴,旧时又称会稽,得名于南部的会稽山。会稽人王充在《论衡·书虚篇》中引吴君高之语:“会稽本山名。夏禹巡狩,会计于此山,因以郡名,故曰会稽。”
春节期间,绍兴城市广场街头巷尾各种不同形状的花灯,引人驻足,碰到熟悉之人,互道一声“新年好!”广场一角,锣鼓喧天,舞狮队伍热闹非凡。舞狮者则模仿狮子的各种神态动作,或跳跃,或翻滚,憨态可掬,引得围观群众阵阵喝彩。孩子们穿梭在人群中,手中或拿着彩色的风车,或形状各异的气球,风车在微风中呼呼转动,气球在半空中轻轻摇曳,仿佛承载着新年的希望。与此同时,广场中央舞台上正上演绍兴本土戏曲越剧。熟悉的旋律一起,不由得让人跟着哼唱。广场另一边,庙会推出了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特色小吃。承载着“年年高”美好寓意的绍兴年糕,选用糯米和晚粳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数小时后沥干、磨粉,经过蒸制后的粉团正在一锤一锤地搡捣,孩子们在一旁看得眼馋,忍不住伸手揪下一块,烫得小手左右倒腾,却又不舍得放下,那迫不及待的模样,为新年增添了几分童趣。从腊月开始,绍兴的空气中就开始弥漫着年的味道。从“掸尘”开始,到做“绍兴年糕”“腊味”“新酒”,再到除夕前的“祝福”……
除夕夜,更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地道的绍兴美食。绍式醉虾,鲜活的河虾在黄酒的浸润下,在碗里微微颤动,入口鲜滑,酒香与虾的鲜美完美融合。绍兴的年,恰似一坛尘封多年的黄酒,越是品味,越是醇厚。
这个春节“玉”见龙脊线
自驾1号公路 赴一场潜海腾雾的山海之约
每满/商报记者 叶晓珺
“碧海蓝天映玉环,山川秀丽似仙乡。”这个春节,家乡玉环再次“惊艳”出圈,那盘旋于山脊的台州1号公路玉环段成了不少自驾一族的打卡地。
因“晨雾绕岛,形状如环;上有流水,洁白如玉”而得名的玉环,是一座三面环海的海港城市,曾是徐霞客、谢灵运笔下的海上仙山、世外桃源。不过,这个春节最吸睛的地方还是新晋网红打卡地——台州1号公路玉环段,有人说,想领略玉环的山海魅力,这里无疑是最佳选择。台州1号公路全长273公里,北起三门蛇蟠岛,南止于玉环海山岛,贯穿了台州最壮丽的自然景观。目前已开通的两段中,位于牛头颈的玉环段尤为迷人。作为山海之城的集大成者,牛头颈自然是领略阳光海岸的极佳之处,一侧是碧波浩渺的蓝色海洋,另一侧时而是葱翠的山峦,时而是有着当地特色的石头屋渔村,风光无限。此时,渔村早已挂满红灯笼,贴上对联,一路上节气氛围拉满。最亮眼的还有龙脊线上的“大风车”,这些就是现代化的风电场,伫立在山巅上,风叶呼呼扇着,映衬着碧波,成了独属于玉环的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台州1号公路玉环段的走红,龙脊线被授予“浙江省自驾旅行地标旅游目的地”和被推荐为“第三批浙江省诗路旅游目的地”。
来这里感受浙西小城的传统风貌
“老城区街道”浓浓年味不断升腾
每满/商报记者 徐歆婷
一江宋诗润常山,一经常山即忘返。春节假期间,浙江省常山县有一处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成为本地人必打卡的热门之地。飞天凤凰、舞龙表演、皮影戏、财神巡游等民俗文化活动轮番上演,日日不缺席,浓浓年味不断升腾。
常山位于浙西山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安逸小城。近年来,这座“中国胡柚之乡”各处旧貌换新颜,释放新活力。北门历史文化街区,是常山古城现存较集中的传统风貌片区,集中代表了本地演变历程中的地区历史风貌特征,2020年入选浙江省第六批历史文化街区。
走进街区,城门观澜门两侧城墙以胡柚墙为装点,左右分别书写“常”“山”二字。在铺满青石板的道路两旁,数十个红彤彤的摊位支在两侧,吸引不少人驻足。刺绣鞋履、竹编灯笼和非遗漆扇等各类手工制作活动则引得孩子们跃跃欲试,现场好不热闹。
春节期间,不少人吃完饭就来到集市“巡街”,吃着本地特色鲜辣美食的同时,参观新建的宋诗文化体验馆、仙辣常山美食馆、非遗活态馆,在年味中感受小城的“新”与“旧”。当夜幕降临,北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另一幅面孔也悄然呈现。一盏盏精美的鱼灯在夜色中穿梭游动,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悬挂,随风轻轻摇曳,将整个夜市装点得格外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