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龙——从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展

古代帝王祭祀山川,和“上天”许了什么愿

2025-01-27

五代吴越 钱镠77岁射的潭银简

五代南唐 李昪西山洞府玉璧

北宋 西湖金龙

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聚焦于“投龙”这一主题的展览,展览全面展示中国自古以来的山川信仰和投龙祭祀内容。展品汇集了中国历代山川祭祀和投龙仪式文物,共计约230件(组),分别来自全国40家收藏单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展品为首次公开。

展览分为“山川有灵——先秦秦汉的山川祭祀”“告盟天地——晋唐之际投龙的出现和兴起”“保安宗社——宋明之际的投龙”“澄怀观道——山水中的文人传统”四个单元。

“投龙”源自中国商周至秦汉的山川祭祀和盟誓仪式,是将写有谢罪、祈愿的文简,与金龙、金钮、玉璧等仪式性器物用青丝捆扎,一并投入山川之中的祭祀仪式,又称“投龙璧”“投龙简”“投龙仪”。

就考古所见,五代吴越国是举行投龙最频繁的地方政权。20世纪50年代,杭州西湖疏浚时发现历代吴越国王钱镠、钱元瓘、钱弘佐、钱弘俶的8枚银简。

公元914年,钱镠63岁,往西湖投了一块银简,祈求“越国吴都永获清泰,三军万姓常保欢荣”。这是唐代帝王界从未有过的投龙内容——国家为老百姓祈福。唐代帝王投龙简,唐玄宗求的是长生,武则天求的是除罪,都是为个人祈福。

吴越宝正三年(928)三月,钱镠77岁,得了眼疾,眼睛看不见了,可能是白内障。他在绍兴射的潭投入了这件银简,求的是“寿龄延远,眼目光明”和“家国兴隆,子孙繁盛”。

展览时间:至3月2日

展览地点: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一楼二楼和地下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