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之后,比猪还害怕过年”

当代年轻人的“过年恐惧症”如何破?

2025-01-25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索取稿酬

商报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 李彬

指导专家 尹肖雯 汪程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春节长假是大多数人期盼的日子。大家可以与家人团聚、探亲访友、休闲娱乐。不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却还有许多来看诊拿药的人,春节即将到来,或许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未必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

“医生,快过年了,可是一想到要回去就感到压力倍增,这已经焦虑得我好几晚没有睡好觉了。”在精神科尹肖雯医生的门诊里,26岁的小刘(化名)一脸愁容,过年对她来说仿佛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心理坎……

一到过年抑郁、焦虑情绪愈发加重

据了解,小刘有着长达两年多的焦虑症、抑郁症病史,随着年关将近,她的焦虑症似有越发严重的趋势,“我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一方面,我的心仍然渴望回到那个熟悉的家,享受家人的关爱和呵护;另一方面,我却又非常害怕面对父母那近乎苛刻的控制欲,小到穿衣打扮,大到交友,都要事无巨细地过问,让我没有丝毫空间,我都要压抑地快窒息了。”

最近,尤其让小刘痛苦的是,她的父母还对自己的感情进行强烈干涉。原来小刘有个已经谈了两年多的男朋友,但父母一直对她的男朋友很不满意。在他们眼里,这个男孩无论在经济条件还是社会地位上,都无法与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女婿”相提并论。于是,他们开始筹划着回家后给小刘介绍一个本地的“年轻精英”。这样的安排,对于追求真爱、渴望自由的小刘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与伤害。

每当想到这些,小刘如同被压上了一块巨石,沉重得喘不过气来。她的焦虑、抑郁症状在过年的氛围下愈发加重,那些曾经家庭带给她的快乐与期待仿佛都化作了泡影。她开始失眠、食欲不振,甚至有时候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明明是欢欢喜喜过大年,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产生焦虑与不安,这种焦虑源于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刻板印象,我们在被期待中去迎合社会标准,而经历不同社会生活的两代人,很难感同身受理解彼此,于是矛盾在团圆时刻聚积,然后爆发。”尹肖雯表示,如果很多人面临像小刘一样的困扰,面对控制欲强的父母,不妨大胆去探索新相处模式,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平和心态接受两代思想的碰撞,主打一个反客为主,轻松过大年。

亲情社交让当代年轻人难以招架

“事实上,一些年轻人回家后,只待了短短几天就迫不及待地离开,甚至有些年轻人直接选择不回家。他们觉得在家里没有自由,与父母的交流充满压力,父母总是对他们的人生指手画脚,从工作到婚姻,从生活习惯到人生规划,这种全方位的关注在年轻人看来,有时会变成一种压力和束缚。”汪程鹏医生介绍,家人之间不应该只有互相埋怨,更应该互相成全。在焦虑弥漫的当下,生物学DNA已经不足以维系代际之间的亲密关系。

对于当代年轻人越来越不爱过年的原因,汪程鹏指出,首先,过年仪式感是维系年味的核心要素,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中,这一仪式感正逐渐淡化。“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传统的过年仪式逐渐淡化甚至消失。过去,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人们便开始忙碌地准备年货、打扫房屋、张贴春联,这些活动充满了仪式感,让人们对过年充满期待。然而,如今这些传统仪式在很多家庭中已不再被重视。年轻人习惯了在超市购买现成的年货,春联也多是印刷品,少了那份亲手书写、亲自张贴的喜悦与庄重。此外,速冻水饺等方便食品的出现,也让过去那种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的温馨场景变得越来越少见。这种仪式感的缺失,让年轻人觉得过年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乐趣。”

其次,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的聚会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聚会往往变成了一种压力。一方面,他们要面对长辈们的“亲密关怀”:赚了多少钱,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小孩……这些私人问题让他们感到非常不适和焦虑。另一方面,聚会中的攀比和炫耀也让年轻人感到压力巨大。在这种氛围下,年轻人往往难以享受到聚会的乐趣,反而觉得它是一种负担。另外,一些年轻人可能还面临着与亲戚之间的观念差异和沟通障碍,这也让他们对过年聚会产生了抵触情绪。

此外,过年期间的经济压力也是年轻人不愿意过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汪鹏程表示,春节期间,人情往来、礼物采购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年轻人来说,这些消费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而且一些年轻人还需要承担往返家乡的交通费用,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这种经济压力下,年轻人往往觉得过年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享受。他们可能更愿意选择其他方式来度过这个假期,比如旅游、学习或者独自留在城市里。”

把握这几方面 赋予过年新的意义

尽管很多年轻人对过年的诸多方面感到不满,但他们也深知,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家族情感。它是我们与家人团聚的时刻,是我们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基础上,为过年赋予新的意义,让它重新焕发生机呢?尹肖雯医生指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增强过年仪式感。鼓励家庭成员一起筹备过年活动,如包饺子、贴春联等,增强家庭凝聚力和节日氛围。此外,还可以结合现代元素,创新过年习俗,如线上庙会、虚拟烟花秀等,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和参与。

合理规划,减轻经济压力。春节期间的人情往来和红包赠予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预算来减轻经济压力。在购物时要注意节制,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同时,可以考虑通过送电子红包或者礼物的方式来表达心意,既环保又经济实惠。

寻求心理支持。如果抑郁、焦虑等情绪严重影响到生活、工作和心理健康,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心理医生可以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烦恼,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长,过年对于我们的意义也开始不断发生变化,我们会慢慢意识到过年不仅仅只是吃喝玩乐那么简单,而也要开始考虑许多由于我们的身份的转变所伴随而来的责任和压力。我们的心态不同了,过年就变得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变的从来不是年,而是一代又一代从幼年走向成熟再慢慢变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