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万林和自己曾救助的部分流浪儿合影
守望在“人生岔道口”
与同龄老年人打扮略有不同的是,王万林的衬衫胸口挂着一朵红色的小绒花和一枚毛主席的像章。红绒花是外地慈善机构的人员来看望他替他戴上的,毛主席的像章却是崭新的,上面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字。
他说:“我不是党员,但是我会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去衡量自己,规规矩矩做人,要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党和国家。”
“那些落难的孩子,面临的都是他们人生的岔路口,如果不去帮他们一把,他们可能就会走上万劫不复的歧路。”王万林在这些孩子的人生岔路口,已经整整守望了45年。
“各种各样的事都有,因为每个人的思想感情都不一样。”王万林救助他们的初心简单却不平凡,“在人生的岔路口,一拉就能回来。我是希望他们不要走歪路,能挽救一个是一个。”
——在清泰立交桥上,来自山东日照的男孩郑成利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准备纵身一跳就此轻生。被刚刚交了自来水费回来正巧路过的王万林一把拉住。
——在11路公交车上,来自淳安的胡高平蛮横地撞了王万林一把。没想到,这一撞倒撞出缘分来,王万林按迹循踪,却发现胡高平是一个被“扫地出门”、连家里人都讨厌的“淘气鬼”。王万林将他接回自己家,整整住了六年,不仅给了他家的温暖,还多次上门说服他家里人,让胡高平重新回归家庭。
……
还有一次,他得知他曾经救助过的一个叫李松泽的青岛少年回家后又因盗窃罪被判了刑,心急如焚的王万林连夜赶去青岛。按照监狱的规定,非直系亲属不得探监。王万林找到监狱长,说李松泽是自己的“帮教对象”,请求格外破例。当监狱长听说了他的故事后,不仅满足了他探视的要求,还让他给监狱的犯人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帮教课,然后又给他买了从青岛回杭州的机票。
为善不孤,人同此心!
王万林有一个记事本,专门记录这些孩子的情况,姓名、籍贯、年龄、家庭情况乃至后来的发展情况,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对待年轻人要有耐心,要有爱心。我挽救了很多失足青年,有些刚刚准备去抢、偷,被我救下来了。”王万林救助过险些走上偷摸盗窃的孩子,救助过因情感纠纷而萌生偏激念头的孩子,救助过离家出走、流浪街头的孩子……他用慈父般的谆谆教诲和温暖大爱,让一个个在外飘零、敏感无助的孩子重返家的港湾,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与此同时,王万林也收到过1300多封从全国各地寄过来的书信,新疆、宁夏、内蒙古、辽宁、山东……寄件人全是他曾救助过的孩子。不少孩子来信感谢时异口同声地说“您就是我再生的父亲!”
王万林说他留下来最好的财富就是这个记事本和1300多封信。他还珍藏着满满一袋的照片,也都是那些被救助者陆续寄来的,照片上有被救助人抱着自己的孩子,写着“这就是您的孙子”。
王万林常常翻看这些书信,也时常感动到落泪。
“孩子”让他奢侈过一回
王万林跟救助过的许多孩子至今还有联系,他们过来看望他,叮嘱他注意身体,感怀当年王万林对他们的救助,还拿出钱给他。这些钱,王万林转而又用来救助更多的孩子。
王万林这辈子最奢侈的事是做了一次五十大寿——叶荣灿、王跃生、陈机荣三个曾经被他救助过的福建人特地赶到杭州来替他办的。
“有四个福建小鬼,他们是去少林寺学拳的,钞票用光后流浪到了杭州,在城站旁边的红楼下,偷了一个蛋糕正分来吃,被我看到了,就这么接回家去,在家里养了他们四五天,又跟我姆妈借了一百块钱买了四张去福建南平的车票,将他们送回去的。”
王万林的记性真好,“福建南平建瓯东风镇,我记得他们都是这个地方的。”
那一年,四个福建孩子都已长大,做芦柑生意成了老板,他们中的三个特地跑来杭州报恩。
叶荣灿他们对杭州不熟悉,跑到工人文化宫去替王万林订寿宴。工人文化宫从来不承接宴席,但当时的文化宫主任听了王万林的故事后,破例替他开了一桌特殊的寿宴。在那次的筵席上,叶荣灿等人都恭恭敬敬地向他敬酒,喊他“爸爸”。那是王万林一生最开心的时光。
后来,有一家杭城媒体以《“最美爸爸”王万林:很久没联系了,孩子你过得好吗?》为题作了报道,没想到接到不少的热线电话,打进电话来的都是当年曾受王万林救助的孩子。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喊王万林一声“爸爸”。
其实,这个“爸爸”是个早产儿。
王万林姆妈跌了一跤就把他生下来了。因为是不足月的意外降生,王万林生下来时只有一公斤多一点,眼睛都睁不开。邻居看了都摇头说养不活的早点扔掉算了,他姆妈不肯,用米汤喂了28天,总算睁开了眼睛。饶是这样,总也长得比别人家的孩子吃力,到6岁才会走路,被别人歧视地称为“僵坏佬”。
但柔弱和苦难恰恰在王万林的心头播下了善的种子。
说来你也许不信,王万林原本是浙江省艺校毕业的,学的是越剧,扮的是丑角。1962年毕业分配进了浙江省歌舞团——如果这么一帆风顺下去,或许王万林还能成个什么角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命运就像开玩笑似的因为一次阴差阳错,改变了这一切,让他丢掉了歌舞团的工作,成了一家包装材料厂“三班制”的工人。
杭州人习惯把受苦叫作“落难”。王万林说,他后来最受不了人家“落难”,看着人家“落难”总想去帮一把。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诗人北岛的这句诗也许能恰如其分地用在王万林身上。
王万林,您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但您却有那么多的“孩子”,您给了别人美好,您也感受到了人生的幸福,这就是世间善的循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