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们的孝顺“女儿”陈思晓

2024-10-22

陈思晓(左)和志愿者给俞召爷爷百岁庆生

2015年陈思晓和小伙伴们带着10位抗战老兵参加电视节目

续缘▲▲▲

“伞姐”的网上寻找,很快有了志同道合者的回音。

网友“炳淑”(真名黄炳元)给她提供了有效线索,让他找到了杭州市区第一个需要帮助的老兵钱炳坤(曾用名钱青)。

第一次去钱青家,发现他住在一个15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房间里一片狼藉,因为房子没有卫生间,老人已经16年没有洗过澡,最多是拿毛巾擦洗一下。

多年来,“伞姐”是老人的第一个客人。“伞姐”想要帮老人拾掇一下房间,老人却说:“还是陪我说会话吧。”

那一天,“伞姐”和老人一聊就是3个多小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人曾是复旦大学学生,后因为想要工业强国转入同济大学机械系学习,大学没毕业抗战就开始了,他立刻投笔从戎,并成为黄埔军校的一员。老人一度有些积蓄,但他全捐给了黄埔同学会。他性格执拗,晚年生活孤独而悲凉。他很少向人说起他当年打鬼子的事,“伞姐”的到来让他似有千言万语说也说不完。

“伞姐”忠实记录了这次会面并发布在网上,没想到一下子接收到近10万元网友捐款。“伞姐”和其他小伙伴一起,逐笔登记捐款,并在网上公示所有收支。利用这些钱,他们找来了施工队,帮老人修葺了住房,装修了卫生间,让老人终于可以在家洗澡了。

随着“伞姐”接触的抗战老兵越来越多,“关爱抗战老兵”这件事,一发不可收。演员袁立和陈坤也慷慨解囊,捐款给抗战老兵改善生活;崔永元领衔的摄制组,也专程到杭州拍摄老兵口述视频。

在“伞姐”等人的奔走呼吁下,平均年龄高达95-100岁的“抗战老兵”群体,日益被社会所关注。2010年,“伞姐”加入“关爱抗战老兵”民间公益组织,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实地考察和走访的范围。在“我们爱老兵”公益网站,目前共建档全国健在老兵1090位,其中浙江728位,杭州158人,这些老兵很多是“伞姐”走访和记录的。网站的追思堂则保留着404位已去世的老兵档案,其中浙江258位,杭州40位。

10多年来,关爱抗战老兵的QQ群,从最初的一个500人的群,发展到3个群、7个群……网站的“财务公开”显示,仅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2日,就为老兵们发放生活补助1130000元,特殊项目资助1140658.48元。

这些钱除了网友和爱心企业的自发捐助,不少是“伞姐”和小伙伴们想方设法争取来的。

2015年6月8日,小伙伴吴缘和“伞姐”等“我们爱老兵”公益网站志愿者们一起,组织了10位抗战老兵,走上了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的大舞台。录制现场,10位老兵逐一讲述了自己的心愿,当那对巨大的翅膀缓缓展开的时候,台下掌声雷动,不仅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这群特殊的“功臣”,也帮他们争取到20万元梦想基金。

除了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抗战老兵”之外,“伞姐”和小伙伴们还逐渐形成制度,每逢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及老兵的生日,都会带上慰问品上门慰问,慰问金也从500元一路上涨到1000元。有老兵去世,“伞姐”和小伙伴们也一定会上门吊唁。

与此同时,党和政府也对抗战老兵给予了更多的关怀。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根据中央要求,民政部、财政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向部分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发放标准为每人5000元。‌据了解,抗战老兵近年来先后享受到多种福利和补助,包括生活补助、‌医疗补助、‌社会救助等,确保他们在晚年能够保障生活质量。‌在浙江,杭州市率先按月给抗战老兵发放生活补助,并不断提高,确保他们生活无忧。部分地区还为抗战老兵提供了医疗优惠或补助,以确保他们能够负担得起医疗费用。民政部鼓励将符合条件的抗战老兵优先纳入敬老院和福利院,以提供更好的照顾。

最令“伞姐”开心的是,抗战老兵们已经不再需要经济救助了,“伞姐”和小伙伴们关爱老兵的重心也早已转到情感关怀上去了。

圆满

陈思晓目前虽然已经退休,但她的日程每天仍然排得满满的。

除了周一、周三、周五返聘到原单位杭州文仲中医院继续上班,她的日常生活一直与抗战老兵密不可分。

2024年6月8日,她和小伙伴们相约去慰问3位抗战老兵,他们是杭州主城区102岁的陈慎爷爷、临安97岁的方胜爷爷、临安105岁的应凑法爷爷;

2024年6月9日,她和小伙伴们再次出发,看望了2位抗战老兵,他们是淳安102岁的徐梦西爷爷、建德101岁的童亚杰爷爷;

2024年6月20日,她和小伙伴们又去看望了4位健在的抗战老兵,他们是杭州主城区101岁的方政爷爷、杭州主城区100岁的陈菊南爷爷、杭州主城区102岁的屠燧樑爷爷、萧山101岁的周福康爷爷。

这些曾经在血与火中为祖国而战的百岁老人,近年来由于政府补贴政策的不断提高,都过上了经济宽裕的生活,有的还长期享受医保待遇,居住在条件良好的康养疗养院。每次见到他们幸福的晚年生活,陈思晓心里如同看见自家长辈安享晚年一样满足。

他和小伙伴们去看望抗战老兵,都会带上慰问品,更重要的是和他们握手、拥抱、聊天、合影,让老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共和国功臣,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她就像女儿看望父亲一样,对着听力下降的老兵举大拇指,凑近让视力下降的老人看清自己。

有的老人已经见过很多次面,也深聊过很多次天,但难免会因为年纪大忘记面前的人是谁。在旁边的人解说下,有的老兵还会风趣地说:“你变年轻了,难怪我一下子没认出来。”

每次分别,老兵们都会拉住陈思晓的手,不停嘱咐:“你也要注意身体哦!”“你瘦了,要多吃点!”“你下次什么时候来啊?”……陈思晓感受到的也分明是长辈的关怀。

老兵们健在的越来越少。这些民族英雄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已经很少有人还需要经济资助,他们需要的是情感关怀。所以,只要一有时间,陈思晓就和小伙伴们商量,往这些老兵家里跑。

陈思晓和小伙伴们对老兵们的关爱,是一如既往的;而老兵们幸福的微笑,对陈思晓和小伙伴们来说则是一种治愈。

“我和小伙伴们多年来搜集、采访、呼吁,抗战老兵们现在都有了生活保障,拥有幸福的晚年,这不仅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圆满,对于参与其中的所有人也是一种圆满。”陈思晓心满意足地说。

十几年来,她和小伙伴们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老兵,为他们养老送终”。他们还忠实记录老人们口述的抗战历史,让这些民族脊梁的口述史永留人间,激励后人。

她还长期关爱帮扶空军干休所两位空巢老红军遗孀,以干女儿身份照看陪护他们,日常他们相互以母女相称,定期带她们去医院看病、配药。

因为健在老兵人数越来越少,目前杭州主城区已知的抗战老兵仅剩下四人,而且都已是百岁以上的老人。陈思晓闲不住,又参加了杭州市无障碍协会志愿组织,成为一名关心关爱残疾人的志愿者。她还把已经工作的儿子也带去一起参加志愿服务,她说也要让儿子心中有爱。

从偶然间遇到生活困难的抗战老兵吴金贵,到亲眼见证这些抗日英雄一个个过上衣食无忧、老有所养的好日子,“伞姐”陈思晓也从而立之年的风华正茂,步入退休后的知天命岁月,她早已把自己看成那些老兵的孝顺“女儿”了。

“父亲们”面对侵略者的铮铮铁骨,永远留在她的心中,她相信也一直会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