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10月1日,在塞浦路斯利马索尔港,一名从黎巴嫩撤离的小女孩与妈妈玩耍。据新华社客户端

②10月1日,在塞浦路斯利马索尔港,撤离人员走下船。据新华社客户端

③75岁的老兵陈有银在当地警察的陪同下登上武汉长江大桥参观。据央视军事微信公众号

④游客在重庆千厮门大桥上看演唱。据上游新闻微信公众号⑤重庆商贩杨富在千厮门大桥上售卖秘制卤串。据上游新闻微信公众号

⑤重庆商贩杨富在千厮门大桥上售卖秘制卤串。 据上游新闻微信公众号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215名中国公民和16名外籍家属在中国政府的组织下,分两批从战火纷飞的黎巴嫩迅速、有序地撤离。这次的经历让他们,也让每一个中国人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是我们的靠山,祖国的关心是我们的底气。
陕西西安一名75岁的老兵在武汉市文旅局的邀请之下,终于看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武汉长江大桥。站在此前骑行两千里、自己转悠了好几天也没看成的“长江第一桥”上,老人感慨万千:“跟老连长讲的一模一样,桥上可以走路,还有火车,很壮观。”
重庆的“网红大桥”千厮门大桥,这些天夜间为了讨到渝游客们的欢心再一次“封桥”了。“封桥”时段,桥上准许小摊贩们入驻。大桥也因此成了一个能让游客们观景、逛夜市两不误的新地标。
国庆长假期间,三件看似互不关联的大事小事,成了三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为了在海外的每个同胞
撤侨迅速有序,分两批进行
随着黎以冲突升级,为保护在黎中国公民人身财产安全,10月1日、2日,中国政府组织了先后两批撤侨。
第一批69名在黎巴嫩中国公民及11名外籍家属乘船前往塞浦路斯,第二批146名在黎巴嫩中国公民及5名外籍家属乘坐包机返回北京。由中方承建的援黎巴嫩国家高等音乐学院项目作为此次撤离临时集结点。据不完全统计,在黎中国公民超过200人,其中150余人为该项目人员。
旅居黎巴嫩多年的广东华侨林女士作为志愿者见证了撤侨工作的紧张和艰辛。她告诉记者:“我凌晨3点收到撤侨通知,早晨6点接到可以出发的消息,这中间只有3个小时,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需要做大量的信息搜集、核对和证件办理等工作。过去3天,使馆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休息,他们的不懈努力让我特别感动。”
在黎已有十年的陈文芳介绍,9月29日收到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发来的撤离意愿书,第二天就到项目点集合出发,在贝鲁特港登船。
已在黎巴嫩生活20年的侨领赵颖表示,中国迅速展开撤侨行动,整个过程安全有序。
坐船到达塞浦路斯后大家唱起了国歌
塞浦路斯当地时间10月1日上午,在该国利马索尔港等候大厅北侧悬挂的中国国旗格外醒目。
在中国政府的统一安排下,首批从黎巴嫩撤离的中国公民及外籍家属9月30日午夜搭乘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新厦门号”轮,历经近13个小时的航行,平安抵达利马索尔港。下船看到熟悉的五星红旗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郭佳是中建八局的工程师,在中国政府援建黎巴嫩国家高等音乐学院项目工作。此次撤侨中,他们带领23名建筑工人抵达塞浦路斯。回想撤离前的经历,郭佳心有余悸:“这几天撤离黎巴嫩的交通基本中断,如果不是中国大使馆及时提供帮助,我们根本不知道怎样才能保证工人们平安回国。”
江西人李先生是10月1日抵达塞浦路斯的一员。李先生介绍,抵达港口后,他看到现场张贴了很多五星红旗,中国驻塞浦路斯大使也来迎接他们,因为当天是国庆节,大家一起唱了国歌。在当地等候一天后,李先生乘上了从塞浦路斯返回北京的航班。
“今天是国庆,对于我们来讲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次的经历让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是我们的靠山,祖国的关心是我们的底气。”一对年轻的情侣颇有感触地说。
“战火无情,国家有爱!我相信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国家都会是我们最强的后盾!”一名安全抵达北京的香港居民说。
“踏上轮船那一刻有一瞬间恍惚,仿佛不知身在何处。直到飞机抵达广州,心里悬着的石头才终于落地。”10月4日,广东希沃瑞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莫尧翕讲述了撤离黎巴嫩的经过。抵达塞浦路斯后,他乘坐飞机抵达埃及,再转机飞往广州。“落地那一刻,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中国飞机炮火中逆行至黎巴嫩撤侨
据央视玉渊谭天视频号报道,根据全球飞机实时飞行轨迹图,目前大部分经过中东地区的航线选择避开冲突区域,往返于欧洲和中东之间的航班不是返航就是改道绕行。
而与此同时,国航CCA061于北京时间10月1日早晨8点50分许起飞,前往黎巴嫩贝鲁特国际机场,北京时间2日早5点左右,146名在黎巴嫩中国公民及5名外籍家属搭乘包机安全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为了走单骑的七旬老兵
老人终于圆了看“长江第一桥”之梦
今年8月,陕西西安75岁老人陈有银带着1000元,骑行1000多公里到武汉看“万里长江第一桥”。这是埋在陈有银心里50年的念想。
1970年,陈有银应征入伍,到河南开封空降兵某部当兵。连长黄火生是武汉人,经常提到武汉长江大桥。“去武汉看大桥”的梦想种子便在年轻的陈有银心中种下了。
2023年,陈有银领取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发现同乡29位战友已去世十几位。一位老战友感慨地说:“我们都是70多岁的人了,有机会要多出去看看。”这话让陈有银又动了心,陈有银最终决定骑自行车去武汉,既省钱,又可以慢慢欣赏沿途景色。
为避免家人阻拦,8月8日中午,陈有银没打招呼就骑自行车出了村。
9月5日,经过1000多公里跋涉,陈有银终于到了武汉。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武汉这么大,武汉的长江大桥也不止一座,这让没有智能手机导航、出行全靠问路的他一下子蒙了,“武汉的长江大桥太壮观了,其中一座钢架桥有5层楼高,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要好半天”“我怕迷路,不敢走远,就围着长江和长江大桥看了3天,我不知道我去了哪几座长江大桥,是否去过老连长说的那一座”。
9月7日晚上11时,流连于武汉迷人的夜色,陈有银走着走着就迷了路,只好到路边警务站找民警问路。民警帮他联系到了家人,随后,儿子开车到武汉把他接回了家。
后来,陈有银和老连长通了话,还收到了一张武汉长江大桥的照片。他才知道,这一趟并没有看到真正的武汉长江大桥。
让陈有银意想不到的是,回到陕西一个多星期后,儿子接到了武汉文旅局的电话,邀请他们一家人到武汉旅游,去看看陈有银心心念念的武汉长江大桥、好好逛逛武汉。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0月1日,陈有银站在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前,用陕西话一字一句地读出纪念碑上的词句,他感叹道:“跟我老连长讲的一模一样,桥上可以走路,还有火车,很壮观。”
当被问起还有什么心愿时,陈有银摆了摆手说:“没有了,看武汉长江大桥就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心愿。”
●为了到重庆的所有游客
宠游客把跨江大桥变成观景平台
10月2日的重庆,微雨后渗透出一丝凉意,却丝毫没有减弱外地游客游览山城的热情。夜幕降临,在每逢重大节假日都会“封桥”的千厮门大桥上,人潮涌动。长达千米的临时摊位灯火璀璨,一眼望不到头。
国庆期间,这个自发形成的“大桥夜市”从晚上7点左右持续至午夜时分,游客能一边“逛吃”一边欣赏洪崖洞与两岸夜景,人气极旺。
来自新疆的麦麦提图尔荪宠溺地看着女友把册子盖满印章,“嘿,这满满几页重庆,可以永远珍藏起来。”这是他第三次来千厮门大桥,每次来重庆看望上大学的女友时,两人都会来逛逛,桥上留下了无数美好的记忆。
他看过车水马龙的千厮门大桥,也逛了这样琳琅满目的千厮门大桥,“之前完全没想过一座跨江大桥居然可以变身为一座绚丽、巨大的观景平台,能同时提供观光和逛街的乐趣。”他笑着一连说了好几个“谢谢”,“谢谢重庆的包容和热情,谢谢重庆带给我们的惊喜!”
杨富售卖的是秘制卤串,他笑眯眯地把浸透辣椒油的豆皮打包给游客,递上餐巾纸,叮嘱不够辣可以随便加料。这个90后男孩此前做过销售等工作,今年5月才开始摆摊。平时他大多在狮子坪一带摆摊,国庆来临前几天就忙着备货,准备来桥上大干一场。
果然,在千厮门大桥上的销售额比平日里多了不少,虽然已连续两天熬夜,但杨富仍干劲十足。他发现,在“网红大桥”上,游客感受新奇,也更愿意花钱为特色美食、为纪念品买单。
陈守亚和闺蜜李冰安安静静地守着自己的小摊位。她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摆摊并非为了赚钱。这两个学建筑的女孩对家乡风景有特殊的情感,手绘出解放碑、洪崖洞、轨道穿楼等标志性建筑明信片,6元一张。平时在南岸区商圈摆摊售卖,以体验生活、结交朋友为主。
陈守亚从最初摆摊的羞涩,到现在与客人侃侃而谈。“桥上划出了专门区域,让我们可以很安心地在此‘兜售梦想’,感觉挺幸福的。”年轻女孩倚着桥栏,自信地展示原创作品,甜甜地笑了。
游客刘宇涵认真地用镜头记录着桥下的万家灯火和桥上的烟火,感叹在跨江大桥上居然有这样一个烟火气息浓厚的集市,“刚一走进来,就感受到重庆这座城市的包容和松弛感,还有经济的活力。”
晚上11点,有的商贩准备离开,一位执勤民警微笑着挥手跟他们打招呼,询问生意怎么样,叮嘱回家路上注意安全。
温暖的笑容与背后的夜色融为一体。
每逢重大节假日,“封桥宠粉”已成为重庆的常态化“热词”。自从去年5月,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准许小摊贩们在“封桥”时段入驻后,正逐渐形成一个闪亮的观景夜市新地标。
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人民广场治安支队民警梁国军告诉记者,千厮门大桥的管制时间一般从晚上7点左右开始,到洪崖洞熄灯后延20分钟,大概11点30分结束,根据天气、人流量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尽快恢复车辆正常通行。
(信息来源:新华社,央视军事、中国新闻社、南方都市报、上游新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