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正疯狂涌入马来西亚

市场全面上扬 对华贸易增长强劲

2024-08-28

整理 杨伊琳

马来西亚正迅速成为东南亚的一个避风港湾,外国投资者正在重返这个长期被忽视的市场。随着该国的经济增长改善、政府稳定,以及本币升值,马来西亚相较于一些存在政治动荡的国家更有吸引力,令该国市场在东南亚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

数据显示,马来西亚经济在第二季度以18个月来最快的速度增长。自易卜拉欣于2022年出任总理以来,该国稳定的政治环境支撑了马来西亚的复苏。

外资涌入

今年以来,外国投资者不断向马来西亚债市和股市投入更多资金,今年7月,他们向马来西亚债券市场注入了17.5亿美元,这是一年来最高的月度水平。

马来西亚央行的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目前持有该国20%的未偿债券。未来,随着美联储即将开启降息之路,马来西亚债券将更具吸引力。

与此同时,吉隆坡股市也力争创下十多年来最强劲的年度表现。

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中心热潮的推动下,马来西亚基准KLCI指数今年上涨了12%以上,超过了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东南亚指数6%的涨幅。

晨光投资亚洲股票投资组合经理Vikas Pershad表示,马来西亚建筑、电力和基础设施等行业的突出表现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机会,或超越在其他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科技股和消费类股。

马来西亚的IPO市场也较为火热。下个月,顶级迷你市场连锁零售商99 Speed Mart Retail Holdings计划上市,预计筹资5.09亿美元。

马币表现优异

分析人士认为,马来西亚林吉特始终是该国市场优异表现的一大支柱,它是2024年迄今亚洲表现最好的货币,并且前景向好。

上周四,林吉特兑美元触及18个月高点,今年以来的累计涨幅超过5%;并且,林吉特兑美元汇率更是较今年低点上涨了近10%。今年早些时候,该国货币曾接近26年低点。

T. Rowe Price新兴市场债券策略的投资组合经理Leonard Kwan指出,“林吉特的表现相当惊人。我认为市场的大部分回报源自货币,而不是债券。”

道富环球金融的高级多资产策略师Ben Luk表示,近几周日元走强令林吉特受益,原因是投资者在解除套利交易后,转而买入了“持有不足且估值过低”的货币,比如林吉特。

中马贸易今年保持增长势头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马来西亚对外贸易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8%,达到1.652万亿林吉特,相当于 3730 亿美元,创历史最高价值;出口增长5.1%,达8622.3亿令吉;进口增长15.5%,达7897.1亿令吉,贸易顺差达725.2亿令吉。

仅就7月份的表现而言,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表示,马来西亚贸易较去年同期增长18.3%,为过去21个月来最快增速。马来西亚对东盟、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以两位数增长。

中国连续15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今年1月至7月,中马双边贸易额1175.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中国对马出口额56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7%;自马进口额610.2亿美元,同比增长9.1%。

(综合整理自财联社、海关总署网站、浙江省贸促会官网)

关注|重磅!人民币,大消息

8月22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7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4.74%。与2024年6月相比,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13.37%,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10.29%。2024年7月,以欧元区以外的国际支付作为统计口径,人民币位列第五,占比3.32%。这是连续第9个月人民币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

数据还显示,7月份,在主要货币的支付金额排名中,美元、欧元、英镑分别以47.81%、22.47%、7.00%的占比位居前三位。7月份,人民币在跨境贸易金融业务中的份额达到6%,超过欧元的5.83%,仅次于美元。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7月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向好,货物贸易等主要流入渠道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7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环比增长9%,支出增长7%,收支逆差环比收窄41%。其中,我国对外贸易持续较快增长,带动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环比增长48%,规模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200亿美元,环比增长1.4倍,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积极性依然较高。

观察 | 又一项欧盟新规将正式生效 这些商品迎来新风险

随着欧盟实施旨在削减全球森林砍伐的法规,那些产品中含有橡胶、棕榈油和可可等原材料或牛肉等畜产品的公司可能会成为打击目标。欧盟的规定将影响到所有与欧盟有业务往来的投资者和公司。根据规定,任何将以下商品投放欧盟市场或从欧盟出口的运营商或贸易商必须能够证明这些产品不是来自最近被砍伐的林地或可能导致森林退化,并符合当地适用法规。这些商品涉及:牛肉、木材、可可、大豆、棕榈油、咖啡、橡胶及其衍生品(如皮革、巧克力、轮胎或家具)。

简单来说,该法案要求企业对进入欧盟的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追溯,追溯至其原产地。此类检查需要追溯到2020年12月31日,否则可能会被处以巨额罚款。

这项规定已经产生了影响。由于担心咖啡供应紧张,本月早些时候,纽约9月交割的咖啡期货与12月交割的咖啡期货价格飙升,导致自2022年1月交易开始以来的最大价差。今年7月,美国造纸商警告称,由于欧洲经济衰退,纸尿裤、卫生巾和其他卫生用品的价格将上涨。

聚焦|外贸企业抢抓“凉”机 解暑降温产品热销海外

这个夏天,全球多地遭遇高温“烤”验。罕见高温令中国各类解暑降温商品在海外迅速“走红”。大到冰箱、空调,小到凉席、防晒服……我国与“清凉”相关的产品出口火热。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降温产品热销海外,背后是中国外贸企业凭借敏锐的嗅觉,抢抓商机,升级产品,积极应对国际需求变化,努力培育竞争新优势。

近一段时间,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台州生产基地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最快每10秒就有一台冰箱或冷柜下线。今年5月以来,该企业主打的冰淇淋冷柜每月出口1万台,小型冰箱每月出口4万至5万台。

“我们主要生产家用、商用的冷藏和冷冻柜等,产品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气温偏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清凉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今年上半年,企业出口额达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星星冷链外贸部部长邹雨华说。

在持续高温带动下,今年夏天,我国冷风扇、空调、冰箱等家电出口增幅明显。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累计出口空调4312万台,同比增长24%;出口冰箱4672万台,同比增长24%;出口电扇4.3亿台,同比增长47%。

阿里国际站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电扇、空调出口额同比增长15%。进入第二季度后,风扇和空调等夏季制冷家电海外采购需求同比增速达到54%。

不仅“清凉”大家电出口火热,高温之下,迷你防晒装置、防晒衣凉席等清凉用品也格外受到海外客户欢迎。

速卖通数据显示,今年6月小风扇类商品环比日均订单增长近5倍。

专家表示,中国降温设备在海外热销,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不断向高技术、高品质方向迈进,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中国制造业还积极适应全球市场需求变化,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国际标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