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IPO折戟 冲刺“中国城市户外第一股”几无望

蕉下裁撤品牌部引发热议

2024-08-16

商报讯(记者 叶晓珺)国内第一防晒品牌蕉下又上热搜。8月14日,有消息称蕉下撤裁品牌部门,市场部并入销售部。对此,蕉下天猫旗舰店客服昨日回应称,此为正常的组织架构调整和升级,目前公司一切运营正常。不过,有相关人士表示,此次蕉下品牌部门的裁撤,或与其IPO无望有关。实际上,蕉下IPO之路要追溯到两年前了,2022年两度冲刺港股无果后,便没有再更新招股书。

冲刺“中国城市户外第一股”折戟

回溯蕉下的IPO之路,2022年4月,蕉下首次在港股递表,冲刺“中国城市户外第一股”。

当时其业绩相当漂亮。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蕉下的营收从3.85亿元飙升至24.07亿元,三年增长了五倍还多。不过,比业绩涨得更快的是其公司估值。2021年,蕉下的估值才1亿美元左右,但一年后这一数字直升30倍,变成30.26亿美元,约合217亿元人民币。

不过,6个月后,该招股书失效,同年10月10日,蕉下再次更新招股书,但招股书再度失效。

两度折戟IPO后,蕉下便没有再更新招股书。有分析认为,蕉下IPO进程难以推进或因其研发不足,营销投入过大。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蕉下的毛利分别为1.92亿元、4.56亿元及14.22亿元,同期的总毛利率分别为50.0%、57.4%及59.1%,2021年的毛利率直逼六成。但净利润大幅压缩,2019年、2020年及2021年蕉下的经调整年内利润分别为0.197亿元、0.394亿元和1.357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5.11%、4.96%和5.64%。

不足6%的净利润率和高近60%毛利率,其中最大的成本支出是营销和广告,招股书显示,蕉下近一半的收入花在了营销上,其中广告的投入就占去了四分之一。财报显示,2019年-2021年,蕉下的营销费用分别为1.25亿元、3.23亿元及11.04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32.39%、40.69%和45.86%,2022年上半年,这一数值达13.33亿元,同比增长80.4%。

对比来看,其研发费用仅为营销费用零头。2019-2021年,蕉下研发开支分别为1985.4万元、3589.8万元和7163.5万元,2022年上半年为6321.3万元。

“科技”概念曾被人质疑

成立11年,蕉下成绩挺亮眼。根据灼识咨询,以2021年总零售额以及线上零售额计,蕉下均已成为中国第一大防晒服饰品牌,分别拥有5%及12.9%的市场份额。

去年3月,蕉下官宣周杰伦为品牌代言人,今年3月,其又官宣杨幂为代言人,与周杰伦组成双代言。据其官网介绍,蕉下2015年获红杉资本数百万美金A轮投资。

此外,蕉下还凭借“高颜值+黑科技”的方式不停出圈。但其一直营销的“科技”概念曾被人民网发文质疑:蕉下的官网,“科技”二字频出,但含量到底如何?

公开资料显示,蕉下的专利大多为外观设计,其中有关纺织和服饰的第一个发明专利的公布日期是2021年3月30日,更早时候的发明专利则主要围绕伞具、智能牙刷等产品。

除了研发不足之外,蕉下招股书里还提到,其并没有自建工厂,而是采用OEM代工模式,即生产商按照蕉下的设计和指示进行生产,对部分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蕉下要求生产商按指定购买。

这无疑也为其品质埋下了隐患。据黑猫投诉平台统计,截至8月15日,以“蕉下”为关键词搜索,投诉量有1155条,投诉内容涉及“防晒衣防晒指数不达标、掉色”“雨伞质量问题”“虚假宣传”等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蕉下包揽了新消费品牌的全部短板——重营销轻研发、产品质量被吐槽时好时坏、与大品牌竞争缺乏产品力等。同时指出,重金营销可以让品牌在短期内快速传播,但面对消费市场变化,产品质量依旧是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防晒服装成为服装行业的新风口,有数据显示,今年暑期,“防晒经济”快速升温。其中,防晒服装需求爆发增长,7月以来搜索量同比增长1750%,不少商家订单持续处于爆满状态,诸如波司登等企业也纷纷加入该赛道,可以看出防晒服装赛道大有可为。

但品牌想要维持更长久的生命力,需要把重心放在研发核心产品和刚需产品上,加强与同类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在这一点上,蕉下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