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港口旺季已来

下半年美国部分订单或提前下达

2024-08-14

整理 杨伊琳

美国是纺织品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之一,无论是直接对美出口,还是出售面料到墨西哥、东南亚国家,由当地加工成成衣后出口,其广阔的市场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举足轻重。但美方或将提出的增加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或许会对市场产生极大的影响,部分订单可能会提前。

美国西海岸港口的旺季提前

红海危机导致运力紧张,推升运费上涨,但为何美国进口商要选在此时开始囤货?

在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主席普里斯特(Matt Priest)看来,目前的运费比两年多前还要高。原因在于,一方面,尽管拜登政府的部分新关税不会直接影响制鞋业,但“我们认为,为了在关税生效前将产品运入,运力已经开始紧张。”

“还有一个问题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是否会在11月赢得大选。”普里斯特解释道,特朗普的竞选团队提议提高关税,这促使许多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成员考虑在可能决定提高关税之前将产品运入美国。

特朗普提出的征税设想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近期,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塞罗卡(Gene Seroka)在一次简报会上回答有关全球航道动荡和关税不确定性问题时表示:“如果特朗普获胜,对进口商品普遍征收10%的关税,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60%的关税,这可能会改变洛杉矶港的格局和未来。”

“但自从特朗普在2018年首次加征关税以来,我们已经表现得相当灵活,我们肯定一直在外面抢货。”塞罗卡说。

在加利福尼亚常年从事美线运输的业内人士罗杰表示,目前在进口商补库存方面,一个影响进口商作出决策的因素即为美国大选。

“如果特朗普当选,他可能会对中国商品再加关税,虽然不一定达到60%,但再增加的可能性很大。加关税将直接影响美国的零售价格,尤其在当前高通胀情况下,贸然加大关税会导致零售价上涨。因此,进口商可能会提前备货,以应对潜在的关税变化。”他解释道。

美国西海岸贸易量增长强劲

今年上半年,美国西海岸港口的贸易量增长强劲。

根据洛杉矶港最新公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港处理了470万个20英尺集装箱(TEU),比去年同期增长14.4%。

塞罗卡表示,通胀率下降、工资上涨和就业市场强劲刺激了消费支出,从而带来了稳定的货运量,“我认为,随着第三季度的到来,我们将看到这种模式持续下去。”

邻近的长滩港6月的总吞吐量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入境集装箱吞吐量是自2022年中期以来的最高值。2024年上半年,长滩港的集装箱总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

长滩港首席执行官科尔德罗(Mario Cordero)表示:“我们正在重新夺回市场份额,随着航运旺季的到来,消费支出正在推动货物运往我们的码头。我认为2024年下半年会有适度增长。”

9月之前并非传统旺季,出于对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更多关税的担忧,以及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工人罢工的影响,西海岸的旺季比往年提前到来了。

当地时间5月14日,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加征关税。

其中,目标于2024年新征的关税于今年8月1日起开始,目标于2025年和2026年开始征收的关税将于当年1月1日开始。

5月1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发表谈话,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并严正交涉。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美方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滥用301关税复审程序,进一步提高部分对华产品加征的301关税,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综合整理自浙江省贸促会官网、全球纺织网、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聚焦|币震之下如何避震? 外贸企业有一套固定“打法”

8月伊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启一波强势走势。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汇率的波动不仅牵动着大型外贸公司的利润线,更是微型企业摇曳在海外市场的“生死关”。一跌一涨间,身处汇率波动的外贸公司也正在经历着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情绪起伏。

作为一家门窗设计服务企业的海外贸易板块负责人,关注人民币汇率早已成为罗乐乐的工作日常,但最近人民币的强势回升让其所在公司的业务受到了极大影响,使她不得不对报价反复斟酌。

“人民币大涨后我们的报价时效从30天缩短为15天,原则上只要对方没有签署合同,我就会根据最新汇率重新报价。公司比较小,抗风险较弱,目前采取的策略是宁可不拿订单也不能拿亏损订单。”罗乐乐表示。

而对于已支付的订单,如果当时汇率不好,罗乐乐通常会在收到美金之后选择晚点结汇,对国内供应商先支付人民币结算货款,等汇率好的时候再结汇,不过这种方式对企业资金流动性要求比较高,时间线不宜拉得太长。

与罗乐乐不同,从事外贸进口的张美琪早已习惯了汇率的“双向波动”,对于最近的人民币升值她认为虽然可以降低公司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她的公司更看重可持续合作与发展,因此最终结算的汇率价格只能是参考的其中一项。

在这将近一个月的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潮中,张美琪会格外关注与东南亚国家的订单情况,她的公司认为这些发展中国家本来就经济基础薄弱,受到的冲击会更加明显,因此在结汇时超出原利润的部分会在集团同意后,在与对方的后续订单中适度让利。“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我们有能力去做到风险对冲,市场份额和稳定的供货商要比短期利益更重要。”张美琪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关注|日本这一产品

对华出口呈现“断崖式下跌”

日本农林水产省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日本农林水产品和其他食品出口额出现4年来首次下滑,同比降低1.8%,总出口额为7013 亿日元。其中,对中国大陆出口额骤降43.8%,仅为784亿日元,其中海鲜出口额“断崖式”下降92.3%,仅35亿日元。

商情|化工巨头工厂爆炸

这类产品全球大涨价

7月29日,化工巨头巴斯夫,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基地的一个化工厂发生爆炸并起火。巴斯夫日前通报称,该工厂维生素等产品的生产受到影响。

巴斯夫工厂爆炸的直接影响,首先体现在了国内维生素的报价上。从巴斯夫7月底发生火灾,到现在为止,不到1个月,国内部分维生素品类,价格涨幅已经超过100%。

卓创资讯饲料添加剂行业分析师王林分析,8月9日,维生素A的市场价格达到了225元每公斤,较7月初上涨了139元每公斤,涨幅超过了160%。维生素E价格也出现了上涨,较7月初涨幅接近94%。

不过,巴斯夫爆炸事件并不是此轮涨价的唯一原因。前几年,维生素行业处于低迷期,价格一路下跌,业内工厂减产、停产较多,行业产能出现缩减。

从年初开始,国内维生素价格其实已经处于价格上行周期。所以有专家认为,巴斯夫事故发生后,市场供给出现缺口,进一步助推了价格的上涨。目前国内维生素行业的供需仍然不平衡,预计价格将延续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