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叶晓珺)受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断供影响,“维生素概念”持续发力。iFinD数据显示,8月12日医药生物维生素价格出现异动,其中维生素E已涨至155.00元/公斤,当日涨幅3.33%,周涨幅18.47%,月涨幅79.19%;维生素A已涨至217.14元/公斤,当日涨幅3.05%,周涨幅3.75%,月涨幅143.98%。而在巴斯夫工厂爆炸事故发生前,两款产品的参考价格均为92元/公斤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受益于去库存周期接近尾声,叠加下游需求有望边际改善,国内维生素厂商挺价意愿较强,行业景气度上行。
价格飙涨 维生素产业链公司给出回复
维生素价格飙涨,也引发了市场对维生素产品供应的担忧,互动平台上投资者热议颇多,接连发问维生素产业链条上的A股公司。
对此,新和成、汤臣倍健、辉隆股份、太极集团、力生制药等A股相关上市公司先后发声,在回复中介绍了维生素系列产品布局,不少公司明确,(维生素供给变化)短期内不会影响市场供应和公司正常运营。
辉隆股份回应,公司间甲酚产品部分用于生产维生素E的中间体,现有1万吨/年间甲酚产能。同时还表示,目前公司薄荷醇供不应求,销售势头向好,公司会密切关注相关市场动态。
汤臣倍健近期也表示,目前公司相关原料储备较为充足,短期内不会影响市场供应和公司正常运营。
国内最大维生素A和维生素E生产商、浙企新和成也在线回答了投资者的提问,公司目前维生素A折50万IU计年产能为8000吨、维生素E以50%粉计年产能为6万吨,市场占比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会有变化。另一浙企浙江医药2月5日迄今累计最大涨幅124%,同花顺数据中心还显示,该公司股价最近5个交易日上涨近6%,最近20个交易日上涨42%,最近60个交易日上涨49%。
国内维生素处于价格上行周期
不过,巴斯夫爆炸事件并不是此轮涨价的唯一原因。前几年,维生素行业处于低迷期,价格一路下跌,业内工厂减产、停产较多,行业产能出现缩减。从年初开始,国内维生素价格其实已经处于价格上行周期,其中部分产品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
昨日,iFinD数据显示,维生素A最新价格为217.14元/公斤,当日涨幅3.05%,周涨幅3.75%,较7月初上涨了139元/公斤,涨幅超过了160%。维生素E已涨至155.00元/公斤,当日涨幅3.33%,周涨幅18.47%,较7月初涨幅接近94%。
专家认为,巴斯夫事故发生后,市场供给出现缺口,进一步助推了价格的上涨,除了维生素A和维生素E强势上涨之外,此次维生素产品是全线普涨。其中,维生素D3是本轮行情领涨品种。统计显示,近一个月来,维生素D3单价已大幅上涨50%,半年来维生素D3大涨超过300%,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
华北地区某维生素生产商相关人士介绍,此前公司VA、VE等对外报价都是随行就市,每公斤都在100元以下。最近VA报价已经超过300元/公斤,VE报价涨幅也超过了50%。这还只是常规报价,按照媒体曝出的数据,甚至已经有厂商将维生素A报价推至400元/公斤,较事故前大涨超过300%。
行业景气度将持续上行
此轮涨价潮还将延续吗?从历史来看,此前也有过类似海外巨头突发事故影响下的价格上扬。在2016年和2018年前后,巴斯夫、帝斯曼两家巨头旗下维生素生产事故,都曾引发国内维生素涨价潮,维生素A一度大涨。而本次巴斯夫则是部分维生素A、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以及芳香族部分产品的交付中断,复产时间待进一步通知。
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海外工厂的复产情况尚不明确,所以短期内,整个市场情绪还是处于提振的状态,支撑市场价格偏强运行。从长期来看,目前市场价格已经涨至高位,接下来终端或存在刚需补货的趋势。所以,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后期的价格或处于高位震荡。此外,目前国内维生素行业的供需仍然不平衡,预计价格将延续涨势。
机构认为,中短期看维生素E行业的重要供给厂商因为各种原因开始停产,共同推动供给阶段性收紧。整体需求具备支撑,出口表现亮眼。供需改善共同推动产品价格继续向上,本轮涨价周期或将更为持久。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巴斯夫维生素停供加速推动维生素价格上涨,随着维生素厂家减产和停产检修,叠加需求端持续复苏,国内维生素厂家挺价意愿较强,有望推动维生素价格2024年持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