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烧六月黄
吃的是“鲜”而不是“黄”
谈到运河,彭绍庭有说不完的话,“以前运河边的食材丰富,古建筑有韵味,所以我选择了在这里建立新庭记,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向顾客们提供美味的菜品,真是再向往不过的事情了。”
“在我们这有一道当家菜叫作家烧六月黄,现在是吃它的‘鲜’,而不是‘黄’。”彭绍庭说,六月黄就是杭州人俗称的湖蟹,而这个季节的螃蟹,正是最美味的时候,膏脂软糯,味道鲜美,是夏季餐桌上的一大风味。
家烧六月黄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保留了食材最原始的味道。这道菜不加酱油,为的是让蟹肉的鲜美、鞭笋的清甜、毛豆的爽脆和青豆的清香能够完美融合,每一种食材都发挥着它最本真的味道,六月的黄蟹,壳薄肉嫩,蟹黄鲜香扑鼻,被誉为夏日里的一口鲜。
“这个季节的毛豆子和鞭笋正当季,甚至有人说毛豆比肉好吃”,彭绍庭表示认同,“确实,在炎热的季节里,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健康营养、清爽不油腻的食物。毛豆和鞭笋的加入,不仅为菜品增添了口感,更带来了一丝清凉。”
看似简单的菜肴,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匠人的心血。彭绍庭指着一道色泽金黄、香气四溢的菜肴说:“这是我们的农家圆子,一道真正的传统美食。”
农家圆子,名字听起来朴实无华,却承载着一段回忆。“在过去这道菜真是在农村用手搓出来的,但现在改成了在铁锅里慢慢煎炒。”彭绍庭说,尽管现在的做法有所改变,但他依然坚持使用传统的原料——红薯粉或山粉。
虽然菜名是农家圆子,但呈现的形状却是一点也不圆,这是因为在农村,居民更注重食物的口感和质地,而不是外观。农家圆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制作工艺,它需要通过慢火煎炒,才能达到外酥内嫩的效果,加入五花肉末的做法,不仅丰富了圆子的营养价值,还增添了口感的层次。
农家圆子口感软糯香滑,当你咬下一口时,你会发现它不仅仅只是口感上的享受,汤汁的浸入,使得每一个圆子都饱满地吸收了红烧的精华,与红薯淀粉的软糯香滑相得益彰,满足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