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更多年轻人灵活就业

邓建波:心怀热爱,坚持做有价值的事

2024-07-11

青团社受邀首批入驻余杭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商报记者 骆伊莎

在5月发布的《2024杭州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中,青团社入选企业服务领域准独角兽企业榜单“专精特新”类型。据了解,今年的榜单特别将专精特新企业做了标注,是因为独角兽、准独角兽和专精特新企业群体高度重合,都具有高成长性和强创新能力。

作为国内领先的招聘服务企业,青团社已在灵活用工领域深耕了11年。“从青团社面世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致力于做好一件事: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帮助更多人灵活就业。”青团社创始人和灵工管家CEO邓建波说。目前,青团社注册用户已超7600万,注册企业超160万家,平台上日投递简历的次数超过100万次。

对话邓建波

Q:记者

A:邓建波(青团社创始人和灵工管家CEO)

Q:你是一名大学生创业者,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创业故事?

A:青团社是我的第三次创业。在此之前,我还有过两次在校创业经历。首次创业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做了一个外卖点餐网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外卖平台之一,第二次创业我做起了学校周边餐馆的餐牌广告生意。很遗憾,那两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当初借来的启动资金也亏得分文不剩。

2012年,为了还债,也为了锻炼自己,我利用课余时间做起了兼职,在一家学生兼职中介公司卖会员卡。凭借之前的创业经验,我在第一个月就赚到了钱,并还清了所有债务。而在这一年,我也开始思考传统中介收费模式的合理性问题,意识到“收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求职机会,同时也未必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2013年,随着互联网创业浪潮的兴起,我再一次萌生创业想法。于是,我从公司离职,创立了全国首个对大学生提供免费兼职服务的平台——青团社。虽然当初遭受了同行的普遍质疑,预测我们活不过三个月,但事实上我们不仅活下来了,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活得挺好。

Q:回顾青团社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正如你所说,青团社成立之初并不被看好。而过去十年,又有一大批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兼职平台涌现出来,市场竞争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团社如何脱颖而出?

A:成立之初,青团社凭借“提供免费兼职服务”的平台定位,第一个月就吸引了两万名用户,此后每月用户数稳定增长,抢占了杭州大学生兼职市场30%的份额,迅速成为杭州最大的学生兼职平台。

第二年,青团社开始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在最困难的时期,我们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但团队没有一个人提出离职,因为大家相信我们在做改变行业的事情。2015年,我们拿到融资渡过了难关,并开始大步向前。短短两年后,青团社便跻身行业前五,2018年跃居行业第一。

近几年,灵活就业行业规模逐渐扩大,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青团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出了以数字技术促进灵活就业发展的解决方案。

2019年,我们上线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SaaS——灵工管家,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同时也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比如,灵工管家支持企业在线灵活配置合同模板,完成线上签约,这样劳动者在工作前即可收到电子合同推送;我们会安排专员跟进劳动者工作所需的各类证件办理,支持线上上传证书,企业则可通过接口验真;我们推出了“灵工保”,通过不同用工场景推荐相应的产品并实现线上投保,让劳动者工作更安心。

今天,青团社已经成为灵活用工领域的准独角兽企业,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觉得有两点原因:一是始终走在行业的前面,二是坚持做有价值的事。

Q:青团社在迈过成立10周年的节点后,提出了哪些新的发展目标?

A:去年,在青团社10周年年会上,我说过两句话:一是公司在过去10年只做兼职,未来10年也只会做兼职;二是未来10年,我们只有热爱,没有目标。今年,总书记指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决心:全力以赴,心怀热爱,把产品做好、把用户服务好,坚持做有价值的事,自然会有回报。

Q:创业十余载,有何感悟可以分享给更年轻的创业者?

A:我很认可一句话:95%的创业项目是失败的,但100%的创业者是成功的。创业是年轻人锻炼自己的最好方式,即使失败了也是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我希望所有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都可以一往无前,快乐创业,收获成长。

【记者手记】

拼搏

邓建波有个外号叫“老邓”,从他第一次创业沿用到了现在。据邓建波说,这个称呼是他本人取的,为了让客户听起来觉得自己比较老成。

事实上,邓建波是1990年出生的,但他创办青团社时确实年轻,只有23岁。当时那个有想法、有冲劲的大学生,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哪怕通过名字来做个暗示。

创业这条路不好走,对于邓建波而言也不例外。他在两次创业失败后,才有了第三次成功的经历。而过去十年,青团社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邓建波至今仍记得公司发不出工资的那段黑暗岁月。

尽管困难重重,谈及坚持创业的原因,邓建波认为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杭州是大学生创业天堂,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更是给成立不久的青团社带来很大的关注和帮助。

而抛开外界因素,支撑邓建波走到现在,更重要的还是他拥有拼搏的热情和永不被浇灭的斗志。他说:“年轻人就应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且要全身心地投入,努力做到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