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种都是爷爷辈种下去的百年老茶树

炒了40多年茶叶的茶农 带来龙坞西湖龙井

2024-04-18

文 唐林俏 摄影 梁孟澄

对于许多资深茶客来说,相比明前西湖龙井,他们更喜欢明后滋味,茶香更浓郁、口感更醇厚,回甘更持久、性价比高……龙坞是西湖龙井的主要产区之一,享有“万担茶香”的美誉。据史料记载,龙坞地区种植茶叶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

为了大伙这一口鲜,我们来到龙坞仇家埭村,爬上茶山,走进炒茶车间,感受了浓烈的绿茶芬芳,为大家带来高性价比的明后西湖龙井。

群体种都是爷爷辈种下去的百年老茶树 仇昌龙家的明后茶滋味更足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西湖龙井的产区分为一级和二级,龙坞属于二级保护区。

仇昌龙是龙坞当地的茶农,家里好几代人都种植西湖龙井。截至目前,仇昌龙的茶园总面积约31亩,按照亩产50斤计算,今年春茶总量可达1500斤,其中龙井43号和群体种茶树的比例约为4:6。

据了解,今年受低温天气的影响,西湖龙井茶的采摘期推迟了,仇昌龙的茶也不例外。他说,去年3月11日就采明前头茶了,今年直到3月21日龙井43号才冒头,整整推迟了10天。

不过,茶叶产量整体并没减产,品质反而更加优秀。“开采以后,天气一路放晴,茶树先是喝饱水现在又晒足太阳,长出的茶芽更饱满、粗壮了。” 仇昌龙表示,炒出来的茶也会更好。

仇昌龙家的明前茶以龙井43号茶青为主,明后茶则是由群体种茶青炒制的。

这两个品种的茶有什么区别?仇昌龙告诉记者,“龙井43号”是由群体种选育的品种,发芽时间要比群体种早7-10天,更为娇嫩,晒不得干不得。

群体种也就是老品种,除了需要定期修剪枝叶,几乎不用管。仇昌龙说:“我们自家的群体种是爷爷辈种下去的,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根早就已经深入地下,经受阳光雨露,滋味更足。”

我们沿着村里蜿蜒的小路,来到了茶山。采茶工正穿梭在半人高的茶丛中,他们双手开工,一只手托住茶树枝条,另一只手大拇指和食指掐住嫩芽蒂头,再向上一提一采,一气呵成,一个完整的芽头就摘下了。

“她们都是江西人,已经连续10多年来我家采茶了。她们采的茶都是两叶一芯,很标准,我很放心。”仇昌龙介绍,从早上5点到天黑,熟练工每天能采茶青5斤左右,4斤半生茶青才能炒出一斤茶叶。

仇昌龙炒了40多年的茶

他家的明后西湖龙井上线“每满生活”

清明节前后20多天,是一家人最忙碌的时候。

我们走进炒茶车间,热浪迎面而来。72岁的葛爷爷正在炒制茶叶:“我炒了60年,才算是稍微掌握了辉锅的要点。”

辉锅要进行两次:第一次大概半个小时,把茶叶内85%-90%水分蒸发;经过筛选,再进行第二次辉锅,完成后茶叶的干度能达到100%。葛爷爷讲解着,手一点也不含糊,抓、抖、搭、推、甩、压……手法娴熟。走出炒茶车间,我们的衣服上沾满了绿茶香。

说起辉锅,仇昌龙感想颇多,从14岁开始学炒茶,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了。他亲历了西湖龙井从纯手工炒茶到半手工炒茶,从原始柴火灶辉锅到电锅辉锅的变化。

“比起纯手工炒茶,现在经过机器杀青再手工辉锅,已经省力不少了。” 仇昌龙强调,在所有步骤中,辉锅是机器代替不了的,非常讲究经验和手感,它是决定龙井茶色泽、口感和品质的关键,也是西湖龙井的风味所在。

不过,明后茶的颜色和明前的不同,不是清一色的绿,而是黄绿色夹杂着深绿色。

“群体种的茶青本身就颜色不一,有的青一些、有的黄一些、有的甚至是紫色的,再加上手工辉锅,不能完全统一标准。”仇昌龙解释。

仇昌龙家龙井茶的口碑和销量都很不错,除了江浙沪的茶友,还有陕西、福建等地的顾客常年回购。他透露,明后茶需求量大,今年价格比去年还稍高一些。此次,我们将仇昌龙家自制的明后龙井茶上架在“每满生活”平台,价格非常适合,250g牛皮纸装价格为469元,想要尝鲜的可以购买100g的,价格是189元,江浙沪包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