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在日本大阪,小林制药公司社长小林章浩(左一)在记者见面会上。据新华社

位于日本大阪的小林制药公司总部。据新华社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日本小林制药公司3月29日说,截至28日晚,服用该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的消费者已有5人死亡、114人住院,另有约680人已去医院就诊或准备就诊。
●回收涉事产品
小林社长:海外消费者同等对待
当地时间3月29日14时,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就红曲相关制品引发健康问题在大阪市举行记者会,该公司社长小林章浩等部分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致歉,并公布该公司目前掌握的红曲相关制品产生问题的报告。
小林章浩表示,若查明存在健康方面的因果关系,对于购买了该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等产品的海外消费者,将与日本消费者享有同样的对应方案。对于使用了该公司红曲原料的海外制造商,将尽全力协商并进行回收。
该公司健康管理事业部食品项目部门负责人梶田惠介表示,有关红曲原料中疑似导致问题的未知成分检测目前尚无结果,不能排除相关成分产生自霉菌的可能性。
小林中国:协助回收通过跨境平台等购买的产品
据小林制药公司3月22日通告,决定紧急召回公司生产的所有三款含红曲成分保健品。
小林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3月27日发布声明说,本次自主召回涉及的三款保健品均未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但有中国消费者通过跨境购物平台、境外实体店或其他渠道购买了相关产品,对此,公司将积极协助产品回收。
小林制药召回的三款产品,只有红曲胆固醇颗粒60粒包装通过官方跨境电商平台在销售。截至3月28日11点,小林中国公司统计,通过官方电商平台卖出了7195份,目前这款产品已下架,通过电商客服、短信等多种方式通知消费者停止食用。除了官方电商平台途径购买的产品,如果消费者通过代购,或者自己在海外线下药妆店等途径买的三款召回产品,都可以通过小林制药中国公司退货、退款。截至目前,小林制药中国公司客服接到红曲保健品相关咨询电话近80个。
中消协:立即停止服用日本小林制药有关产品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消息,为切实保护好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立即停止服用有关产品,积极配合召回,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购买的,可通过平台申请退货退款。
二、服用后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并联系小林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客服中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联系电话:400-800-0730,021-64333635)。
三、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疾病患者,切勿听信对保健食品的虚假广告和夸大宣传,更不要将保健食品用于疾病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出了 什么大事
致人死亡是产品中的红曲引起?
根据小林制药3月28日发布的通告,两名遗属27日称两名死者生前都曾服用该公司生产的红曲胆固醇颗粒。一名消费者死亡时伴有肾脏疾病症状,另一名从2021年开始服用红曲胆固醇颗粒。
小林制药3月22日宣布紧急召回该公司三款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原因是日本有消费者服用该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后出现肾脏疾病等健康问题。该公司称,出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产品混入此前“意想不到”的来自霉菌的成分,但尚未弄清该成分究竟是什么。
目前,日本厚生劳动省已要求大阪市健康局依法对小林制药三款含红曲成分保健品采取废弃等措施。
小林制药在召回产品上的拖延也引发批评。厚生劳动大臣武见敬三在2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从最早的健康问题报告到小林制药宣布召回产品间隔两个多月,在此期间该公司并未向政府提供相关信息,这“不得不说很遗憾”。
危机从1月份就已经开始
事实上,小林制药召回红曲胆固醇颗粒等三款产品前,危机便已在酝酿。
多家日媒报道,早在今年1月,就有一名医生提醒小林制药注意其相关产品引发的健康问题。这段时间里,陆续有13名小林制药红曲相关产品消费者报告了身体不适,包括出现尿色变化、四肢肿胀和疲劳等症状,且6人已入院治疗。
3月22日,小林制药发布了关于该事件的第一个公告,称其在对制造、销售的红曲胆固醇颗粒及其所使用的自制红曲原料进行成分分析后发现,部分红曲原料中可能含有非预期的成分。虽然尚未确定这些成分与肾脏疾病之间的确切关系,但公司还是决定召回三款含红曲产品,数量多达约30万份。
3月25日,小林制药对外宣布,已有33人服用该公司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后出现肾脏疾病等健康异常情况,其中26人已住院。
3月26日至28日,小林制药先后通报了4例服用红曲胆固醇颗粒后死亡的事件。通报的首例死亡病例从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共购入35袋红曲胆固醇颗粒,今年2月死于肾脏疾病。小林制药称,对于服药和死亡的因果关系尚在确认过程中。
同一天,日本厚生劳动省围绕小林制药公司红曲原料可能致使消费者健康受损问题,对小林制药进行了持续约三小时的听证会。
3月27日,日本相关政府机构也召开联络会议,表示可能致人健康受损的产品集中在2023年9月之后的批次,也即近半年以来的批次。
消费者的担忧主要来自两方面
消费者的担忧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小林制药今年1月中旬后接到多名医生的信函,知道有消费者服用该公司的保健品后出现健康问题,但直到3月下旬才宣布召回产品。此外,从小林制药采购红曲原料的52家企业中有一些是批发商,实际使用这些红曲原料的企业可能更多。在1月中旬至3月下旬间,“问题红曲”被用于制造了哪些产品,追踪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是关于这种“意想不到”的成分究竟是什么,小林制药尚未明确,只知道是一种来自霉菌的“未知成分”。红曲的发酵产物中可能含有橘霉素,这是一种真菌毒素,但小林制药的“问题红曲”中并未检出橘霉素。
日方专家认为出现上述“意想不到”成分,主要有3种可能性:一是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未知成分”的异物,二是混入了能够生成“未知成分”的微生物,三是红曲菌株突变成了能产生“未知成分”的菌株。不管是哪种可能性,只有确认这种成分,才能弄清服用红曲保健品和健康受损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
6.9吨红曲原料卖到哪里一时查不清
作为创立于1886年的日本老牌企业,小林制药的业务涉及医药品、芳香剂、日用品等。2016年,该公司收购了另一家企业的红曲板块。同时,小林制药致力于红曲的功能性研究,2021年4月推出保健品红曲胆固醇颗粒。
据日本《读卖新闻》当地时间3月27日报道,数据显示,小林制药公司2023年共生产约18.5吨红曲原料,其中约2.4吨为该公司生产保健品自用,余下约16.1吨销售给其他企业。
据悉,这些企业包括食品企业、化妆品企业以及批发商等。数据显示,销售给其他企业的约16.1吨红曲原料中,约6.9吨被用于生产保健品,其中一部分原料可能含有疑似导致肾脏疾病等的未知成分。这些原料的全部详细流通情况尚无法确认。报道称,目前各相关公司正在收集相关信息,但事件波及范围将扩大到什么程度目前难以预计。
据小林制药介绍,其生产的红曲原料有超过八成销售给了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的52家食品及饮品企业,涉及清酒、味噌、面包、调味料等诸多产品。
小林制药的红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否和橘霉素有关还在调查中。从目前的情况看,小林制药自主召回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受此影响,大型酒类制造商“宝酒造”宣布召回2024年1月末发售的9.6万瓶某款清酒。
●关注 用药安全
红曲的安全性引发广泛关注
红曲是一种由红曲霉菌发酵而来的药物或食品添加剂。在古代的中国和日本,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红曲及其食用价值和医疗效用。
1979年,日本研究人员从红曲霉中分离出一种命名为“莫纳科林K”的活性物质,研究发现这类化合物可以减少或阻断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从而起到降脂作用。然而,有一条安全前提——红曲中不能含有橘霉素。
在他汀类降脂药之前,红曲在我国早已用作传统中药。
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药师、中药临床药师柳芳介绍,现代研究表明红曲具有调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抗炎、促进血压平稳下降、降血糖、抗肿瘤、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
虽然暂无证据证实小林制药公司的召回风波和红曲有必然联系,但使用红曲的安全性已引发广泛关注。
解放军总医院肝病医学部学术主任、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回应媒体时称,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产品,红曲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至今未见有肝肾损害病例的记载和报道,从红曲制作工艺来看,即便发生不良霉变产生黄曲霉素等毒素,对人肝脏等器官造成伤害,也往往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蓄积过程。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理事、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安全博士刘少伟认为,目前并不能从小林制药发布的信息判断出,为何相关保健品会出现问题,又如何导致部分消费者出现了肾脏疾病,红曲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且复杂的成分,很难说是哪种成分出了问题。
日本多位生物学专家都提出了异物污染的可能性,关西学院微生物工学教授藤原伸介对日媒分析称,可能是红曲菌本身产生了有害物质。虽然小林制药声称他们采用的原料不存在与橘霉素生成相关的基因,但“培育条件的不同,类似的基因可能已被激活,产生了与橘霉素类似的物质”。
小林制药产品曾被中国消费者“爆买”
2015年前后,小林制药在日本的产品成为中国游客在日本“爆买”的目标,社交网站流传的“赴日必买12种神药”的帖子就包含小林制药的多款产品。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学者陈洋对记者说:“小林制药十分擅长宣传推广。电视剧、综艺节目以及电影中经常能看到赞助商为小林制药,堪称家喻户晓。”
据报道,近年来保健类商品渐成小林制药在日本国内市场的利润大头。与化妆品一同陈列在药妆店的保健品也是深受访日游客喜爱的“日本特产”。
日本临床营养协会药剂师千叶一敏告诉《东洋经济》周刊记者,对语言不通的外国游客来说,能看懂成分表少之又少,只靠社交媒体平台的推荐、软广便跟风购买的不在少数。
有中药从业者提醒,药品有非常明确且严格的监管,患者也会谨慎地根据说明书服药,但日常服用的保健品,其有效性无法与药品相提并论,还存在滥用的可能,这也是保健产品时常被曝出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是那句老话,是药三分毒嘛。”
这几年遇到过的“神药”还有多少
不只是小林制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神药”不断被曝出丑闻。
2019年4月,几款日本的畅销眼药水在加拿大遭禁。加拿大卫生部公布的信息显示,共6款日本的眼药水和治疗痤疮的药膏遭下架,其中有参天FX和PC畅销眼药水。加拿大卫生部认为,这些产品中含有处方药成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否则可能引发严重副作用。
白兔止痛片是日本生产的非处方药,我国并未批准上市,主要在网上代购销售。这种药起止疼作用的主要成分和国产常见药芬必得、布洛芬一样,都是布洛芬。EVE白兔止痛片除了布洛芬,还用了丙戊酰脲和咖啡因这两种成分。调查发现,丙戊酰脲在很多国家已被淘汰,在我国不能用作制药成分也不能被药用,只能用作科研。丙戊酰脲进入体内,会与血小板结合,形成药物和抗体的复合物,体内清除药物时就连带地清除了血小板,会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丙戊酰脲本身有一定的依赖性和成瘾性。
被奉为“日本神药”的小粉丸,据说有治疗便秘及减肥的功效。在海外药妆代购平台上,不少买过小粉丸的人说:吃了肚子疼得厉害,而且一停药便秘反而加重。这种药本质上是一种刺激性泻药,只适合便秘又很难改变习惯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道科医生表示,小粉丸长期大量口服对结肠的刺激或损伤不可逆,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不难发现,许多“日本神药”在成分上并没有特殊或创新之处,国内实际上早有一样成分的正规药品上市流通,不少卖家不过是利用信息差来向缺乏医学知识的消费者宣传售卖。
(信息来源:新华社,央视财经、新京报、新华每日电讯、澎湃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红星新闻、光明网、环球人物、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