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关注“杭州少年志”视频号,观看优秀小记者感言视频
商报记者 徐敏月
“我们现在所做的,能够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可能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每日商报小记者实践营首席带队记者夏莹在看到“全能王”小记者王知语的获奖感言时,兴奋地在内部社区跟大家进行了分享。
随着2023年度商报优秀小记者“三十佳”名单的火热出炉,小记者们的获奖感言也陆续收集完成。在这些感言中,读到了兴奋,也读到了成长,更读到了坚持“实践出真知”价值导向的意义,以及我们“帮助孩子更好成长”核心理念的长远价值。
近十年来,商报小记者实践营也正是遵循这样的初心,在服务家长、孩子以及全社会这条道路上,始终怀揣着这样的使命和信心,坚持充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外的“第三教育”正能量,以丰富多彩的公益课堂,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持续给“美好教育”添砖加瓦。
“优秀”有迹可循
每一个商报小记者及其家长都知道,商报小记者实践营坚持以“实践出真知”为价值导向,以“帮助孩子更好成长”为核心理念,以提升孩子综合素质为愿景,致力于提升小记者们在听、说、读、写、识、思、行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小记者获得全方位的锻炼和成长。
常有家长问,成为小记者我们要做些什么?每个周末,商报小记者实践营的周末公益实践活动都会如期而至。“老师,这周又是你带队啊。”在一次次的周末“相约”中,带队记者和小记者及其家长之间从陌生渐渐变得熟悉。据统计,2023年商报小记者实践营共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共600余场,服务青少年两万余人次,参加实践活动次数最多的小记者达到了36场,参加10次以上的更是达到数百人。
每次实践活动中,看到小记者们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每一次进行活动总结,听到小记者说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回答时;每一次在活动间隙,跟孩子聊聊日常学习和生活并感叹孩子们的思维活跃度时,总是忍不住为商报的小记者感到骄傲,更为有机会陪伴他们一起更好成长而自豪。勤于思考,勇于表达,激发澎湃内驱力,正是商报小记者实践营大记者帮助小记者提升综合能力的不变情怀。
“投稿质量有进步,要坚持哦。”“最近的稿子写得敷衍了点,要认真对待啊。”不少小记者迫切希望提高写作能力,带队大记者都会一篇不落地审阅和修改小记者投稿,看到不尽如人意处会默默记下,想着周末见到了要引导引导他(她);看到眼前一亮处,会为孩子的进步而欢呼,想着周末见到了要表扬表扬他(她)。写作或许有天赋,但不会有捷径。有了实践活动的生活体验,再加上多写、多练、多借鉴其他小记者,写作水平不提高都难。
选修课与必修课
“老师,我们也很想多参加活动,但家长周末经常要加班,也真的是很无奈。”为此,商报小记者实践营急家长之所急,依托杭报集团丰富的媒体资源,推出了选修课和必修课这一创新的实践课程体系,将“实践出真知”这一价值导向贯彻到底。
什么是必修课?公益导师进入校园,为小记者提供送“课”上门的即为必修课,让商报小记者足不出户校园,就可以通过校园内的小记者站体验到小记者实践课程。商报小记者实践营必修课包括了小记者素养提升课、小记者采访课、小记者写作课,以及小记者采访实训、小记者公益导师课程等。
什么是选修课?在周末,小记者和家长走出家门,共同或独立参加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为选修课,包括主题采访、公益行动、职业体验、科技新知体验、大自然探索、艺体熏陶、工厂参观、学军学农等,以“活动实践-交流倾听-团队互动-调研思考-投稿发表”的成长闭环,帮助每一名小记者扩大视野、开阔心胸。
感谢有你
能坚持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孩子更好成长,还因为每日商报小记者实践营有着坚强的后盾,那就是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商报小记者实践营目前已聘请120余位公益导师,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大咖,且愿意在帮助孩子更好成长方面付出时间和精力;商报小记者实践营先后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各类场馆纳入小记者社会实践基地。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小记者们有更多机会参与志愿服务、公益行动、实践锻炼,以自身的正能量、公德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同时更好地了解自己、提升自己、培育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也感谢不辞辛苦每个周末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的小记者家长们,没有你们我们孤掌难鸣;更感谢那些为学生们珍惜每一次成长锻炼机会的可敬可爱的老师们,你们的默默支持和无私帮助,是我们最大的动力。